第二卷:肃正朝纲,攘外安内 第156章:议事西夏,不能寒边关将士的心(2 / 2)

大乾监国太子 邺余 122 字 11个月前

萧奕道:“眼下西夏国主是谁?登基多久?在国中声望如何?国势如何?”

耿南中虽然奇怪太子殿下居然不知道西夏国主,但还是即刻应声:“好教殿下知道,眼下西夏国主唤做李乾顺,其人也算是一个雄主,自上一次,西夏内乱之后,自他登基之后便拨乱反正,如今应当是休养生息之后,恢复了元气,再加上,很有可能有着蒙元的暗中支持,这才有了侵犯西凉边关的想法。”

萧奕点点头,复又好奇询问:“嗯,看来,卿对于现在的西夏了解的还是不够多,和孤一样,只知李乾顺,却不知道西夏的实力到底如何?”

耿南中欲言又止,众人面面相觑,也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郭尚书。”

萧奕干脆点名,“你来说。”

郭子仪出列躬身施礼道:“好让殿下知道,西夏现在因为有了李乾顺,怕是已经有了中兴之资,只是这些年来,陇右道旱灾连年,西夏多少也是受到了影响,不过,可能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西夏到底是处在河套之地上游,那边的雨水不说多充沛,却也能放牧。”

“臣早年有过镇守西凉之地,见到过那边的气候,和关陇这边,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

萧奕思索了片刻,说道:“孤知道,西夏建国近百年,自李元昊至李乾顺,大乾在这个弹丸之国上总该死了六十万万众,竟然比蒙元和北燕还要多,也算是金贼第二,此等反复无常之小国,哪里来的勇气,又是哪里来的底气?!不过是仗着自己雄踞西关之地,有着一个河源之地嘛,就好像是打不死、灭不掉一样。”

“可是,如今既然要中兴,既然要再造大乾,那就要一鼓作气,完全拔掉这根西关的刺,免得以后还要如鲠在咽。”

“孤也不是说一战灭了西夏,能有一次摸下灵州腹地,大局不就成了吗?”

“就算是二十次都不成,可二十次大军进取,西夏人磨也该被磨死了吧?”

说道此处,萧奕更是愤愤出言:“一则蒙元,二则北燕,三则西夏,四则大理,遗祸百年,丢人现眼!”

可不是丢人现眼。

大乾口口声声什么礼仪之邦、天朝上国,施行什么怀柔政策,起初确实是好的,也确实让北地四藩属国、南边的大理、西边的吐蕃和吐谷浑等藩属国的贡品富裕了大乾。

可现在呢?

萧棣病重之后,金贼便是长长扣关,北燕也有几次扣关。

蒙元自是不必说。

要不是晋阳有一个李原野心勃勃,还有一个李怀安借助蒙元在磨刀。

说不得蒙元就已经南下了。

再说,为何会有辽王镇守大同,而燕王镇守保定关?

还不是因为这些藩属国已经是休养生息过来,恢复了元气,逐渐壮大起来,又不满大乾这个天朝上国了嘛。

说到底。

还是没有打的他们彻底臣服。

所以便是遗祸百年了。

大臣们都是低头不语。

郭子仪眼见于此,便是微微俯首一礼,然后转身环顾一圈,正色开口。

“诸位同僚,我有一言相告,昔日西夏国主李乾顺曾向蒙元、吐蕃纳贿,求得联盟和一息尚存之气,而蒙元也的确有将阴山左近土地赠与西夏之论。”

“如今,西夏可能在李乾顺的治理下,有了些许胆量,又有了蒙元的暗中指示,意图侵犯西凉边关,想要拖着大乾的禁军,从而给蒙元和北燕休养生息的。”

殿中许多人也都严肃起来。

且说,此事明显属于军国大事,且更重军略,先前也都说了,要休养生息,然,今日之议事堂议事,怕是还是要讨论,该不该对西夏用兵了。

“便是如此,我等亦可深沟高垒,备粮砺兵,以不变应万变。”严肃的气氛之下,狄晏恳切回应,坚持了自己的立场。

岳红翎冷哼一声,说道:“只深沟高垒,备粮砺兵怎么行?为何不将羽林军与金吾卫军一并送出去,做个添头?”

听到岳红翎开口,狄晏只能沉声以对。

萧奕则是做了个和事老,开口道:“狄尚书,你也莫要生气,咱们居庙堂以功利论事,是对的。”

“但心里总得明白,咱们从中枢一个大略下去,便是千万士民的身家、性命,乱世大局一尘埃,落于凡人之肩,便是山峦之重,指不定既要粉身碎骨,今日这事,无外乎是权衡利弊罢了。”

“孤还是那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西夏连连扣关,实则是在试探我们的态度。”

“若是京师这边一再忍让,不仅仅是寒了边关将士们的心,还会让西夏变本加厉,更为猖狂。”

萧奕也知道,现在的京师上下可能真的不想再与一个大国开战,而且很可能是大兵团决战,那样消耗太大,得不偿失,倒是岳红翎、辛弃疾几个新晋的武将们,倒是有一些雀雀欲试,有心想要带兵作战,立下一个不世之功。

然而,说白了,前者理性,后者感性,没人有问题,属于结构性矛盾。

并不能说,文臣们就真的想要偏安一隅,从此享乐太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