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无奈的决定(1 / 2)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253 字 2023-10-31

第175章无奈的决定

“万岁爷,福建巡抚奏报,五月以来,漳州府、泉州府、兴化府连降暴雨,建宁府多处山洪暴发,当地民众死伤过万。沈阁老问过户部,各州府存粮多已调往陕西、陕西、河南等地,无力再赈济福建。”

王安带来的不是好消息,继初夏北方各省爆发严重旱灾,进入夏天之后,南方各省又遭遇了水涝。户部面对越来越多的援助请求表示无力支应,内阁更干脆,连建议都不提了,直接把决定权扔给了皇帝。

“好一个存粮告罄无力赈济……这是要逼着朕执行《赈灾新法》。看来有些人已经做足了准备,打算趁着国难大捞一笔了,真狼子野心!”

福建发洪水的消息有可能夸张了一些,但洪涛相信不是全假,也确实需要朝廷帮忙。但有关各省州府库存粮食全都捉襟见肘的说法,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两个月前,当北方各省旱情严重时,内阁里就有人主张启动《赈灾新法》,但被自己否决了,理由是灾情并不如当地州府说得那般严重,稍微从南方调配一些粮食过去救救急完全能应付到秋收。

刚过了两个月,就又有人拿当初皇帝的决定来做文章了。不是不肯启动《赈灾新法》吗?看看,后果很严重吧!粮食都调到北方去了,南方一旦遭灾,朝廷只能眼睁睁看着当地百姓饿死,责任全在皇帝!

那到底该不该启动《赈灾新法》呢?这个问题此时已经不在其本身了,而是延伸到了其它方面,比如说粮价,还有部分朝臣与皇帝之间的权力争夺。

当初主推《赈灾新法》时,六部九卿外加内阁大学士们的态度很微妙,从一开始的坚决反对到后来的欣然应允,思想斗争过程只经历了短短半个时辰,一反本来的守旧做派,接受新事物那叫一个快,一个干脆。

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朝臣加入了拥护行列,且大书特书,交口称赞皇帝此举利国利民,不敢说千年一遇,也是非常高明的政策。

难道说新法真的能解决各地灾民的根本问题?做为新法的设计者和发起人,洪涛可以很负责任的讲,此举顶多称得上是朝廷赈济的有效补充,既不能治病也不能除根,补丁而已。

那么问题就来了,朝臣们为何如此热衷新法,一年以来只要遇到天灾总有人提议启动,难道说离开新法灾民们就活不下去了?

古人云,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但凡出现找不到理由的共同追求,那就不用瞎琢磨了,只需在其中寻找获利的可能性即可得到答案。

粮食,洪涛就找到答案了。赈灾新法的核心内容表面上看是改变了传统的官方运输方式,减少损耗提高效率,但本质上只有一个关键点,粮食!

无论何种赈灾粮,也不论从哪里运到哪里,总得先有粮食,才涉及到运输成本以及发放效率问题。

明朝官员们别看搞对外贸易一个个全和村里的傻蛋差不多,总是被坑,但要是论起在钻国内政策空子、大把大把捞好处的本事,必须世界第一!

他们在皇帝提出这套新法时就敏锐的发现了其核心,同时还找到了可利用的赢利点,那就是粮食。

找商人购买粮食再运到灾区,由当地宗室核收收购保管发放,确实能减少损耗、压低成本、提高效率,对国家、灾民和皇帝都有好处,唯独对部分官员是损失。因为他们无法再从大批粮食采购、转运、分发环节中动手脚了。

自古以来雁过拔毛都是为官之道,仅凭一则《赈灾新法》就想彻底根除,不光是侮辱了官员们的智商,也把皇帝当成了小儿。

没错,洪涛压根儿就没指望《赈灾新法》能解决问题,之所以费劲巴拉的弄出来,还与朝臣们磨破了嘴皮子玩命推销,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不谙世事、表面聪明、其实很傻的草包,从而放松警惕、大胆出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