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起身走到后方的书架旁,抽出了一本厚厚的书籍交给赵瑾:“这本《道德经》,你去交给淳于越。”
“告诉他,此书共分上、中、下三卷,且为孤本,放眼天下,唯有本皇的凉宫有所收藏。”
“淳于越那种爱书如命的人,见到此书,必会心痒难耐,渴望得到剩下的两卷。”
“到时候你便和他说,本皇这套书就等他三天的时间,三天若还不到,本皇就转赠他人。”
赵瑾心领神会,接过书后立刻恭敬的躬身道:“太上皇之谋划,老奴佩服。”
“少拍马屁,抓紧办事。”
楚逸笑骂着将赵瑾赶走,顺手拿起一本由治粟内史府上呈的折子,看了两眼,再次头疼起来。
哭穷,每次有关治粟内史府的折子,都是哭穷。
虽然文官集团关注与勾心斗角,争端权利,但不的不承认,这群老东西将政务操办的确实是让人无话可说。
在如今这种恶劣的局势下,能让大夏朝堂稳定,天下大体平复,也算是为了支撑国家正常运转,殚思极虑。
这段时间,楚逸听到、看到最多的消息,就是到处都缺银子,缺人,缺重重材料,恳请他拨付,给人的事情。
这,还是天灾稍微平复。
遥想当初天灾刚刚爆发,自己还被困于凉宫不可自拔之时,情况必然是更加恶劣,而那段时间,都是由这群家伙支撑下来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
吕儒晦这个大夏左相,还算是非常称职的。
想了想,楚逸还是决定将百里奕召来。
这一次,楚逸只叫了他一人。
“国库空虚是一直存在的问题,本皇想了许多办法,但抄家也只能是饮鸩止渴,你这太仓令,就没什么好办法吗?”
面对楚逸的询问,本还以为有什么好事的百里奕顿时拉长了一张苦瓜脸。
历朝历代,如治粟内史府这种掌控国家财政的部门都是必定存在的机构,但以前那么多的治粟内史,乃至皇帝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哪有什么办法?
左思右想,百里奕也实在是想不出什么靠谱的办法,但面对太上皇的问话,他又不能就这么沉默下去,只能硬着头皮答道:“启禀太上皇。”
“目前您所采取的许多办法,的确只能解一时之急,而无法解决朝廷开支每日皆如流水之根本。”
“所以,臣以为,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在根本上行开源节流,唯此方可助我朝廷度过难关。”
“待臣回去以后,会立刻做一些节流的预案,例如减少掉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此前臣也大概估算过,若是如此,一年当可为朝廷剩下半成左右的银子。”
“不过……”说道这里,百里奕羞愧道:“开源这一点,臣尚无什么明确的想法,还望太上皇再给予臣一些时间,让臣回去多做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