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靖计议。靖日:‘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在这段文字中,幽州、太守、刘焉、江夏、竟陵、汉鲁恭王、校尉、邹靖等地名、官名、人物,在历史上均真实存在。
但是其中“幽州太守刘焉”的提法,却是大错特错,仔细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发现,这短短的六个字中,存在了三个错误。
第一,东汉时期当时实行的是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当然,还有封国,但主要是这三个行政制度。
它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幽州为其中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单位。
一州的最高长官称为刺史,在后面几年天下大乱的时候才改为州牧,权力进一步扩大。
郡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最高长官为郡守或者太守,幽州加上太守的组合,在这个时期,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第二,那便是刘焉没有当过幽州官的经历,他确实是东汉皇族后裔,也当过许多官和太守,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
但是他没有在幽州当过官,而且他最后去的是益州,当的益州牧。
第三,真正当过幽州刺史的应该是刘虞,他也是皇室后裔,刘虞举孝廉出身,曾为东海郡吏,累迁幽州刺史,政绩卓著,颇有名望,后坐事免官。
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为甘陵国相、宗正等职,安抚百姓。
所以,这个时期的幽州刺史既不是刘虞,也不是刘焉。
还有一点,那便是历史上可能没有桃园三结义。
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开篇第一回就讲到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故事。
当时,张飞说道,自己家中有一片桃园,花开正盛,适合三人祭拜天地,结为异姓兄弟。
于是,刘关张三人来到桃园,焚香祭拜说:“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因为有人考证,在加上一些历史书中的推算他们三人的年纪,
关羽(公元16年--公元22年第一,
刘备(公元161年-223年第二,
张飞(公元165年--221年最小。
若是他们真的结拜,那关羽应该是大哥了。
而且赵云的年纪可能比他们都大。
而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与其说是兄弟结拜,倒不如说是一个军事集团的成立仪式更合适。
刘、关、张三个人的这个中心,很明显,就是“大汉皇叔”刘备。
试想一下,刘备是汉室宗亲,按照宗族排序,当今皇帝老儿刘协都得称呼他叔叔,刘备自然不能给关羽、张飞这两个普通人当小弟,必须是大哥。
即使赵云、关羽比刘备年龄大,刘备也不可能称呼他们为“兄长”。这是乱法理和君臣秩序的事情。
而且,没有任何史书记载过有关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包括《三国志》、《资治通鉴》等等。
但即使没有桃园三结义,他们之间的感情一点不比桃园三结义差,结义只是一个形势。
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写道:“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
后来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也是不存在的,可即使没有这些,关羽对刘备的情谊也是无可辩驳的。
建安五年(公元2年正月,曹操攻破刘备,刘备投奔袁绍,关羽战败被擒。
虽是降将,关羽却受到曹操的厚待,被任命为偏将军,获得了非常多的礼物。然而,曹操发现,关羽似乎没有久留之意。
于是,曹操让张辽去试探关羽。关羽叹息道:“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曹操对关羽的厚待不可谓不多,但他一旦报恩完成,知道刘备所在,便抛下所有的美人钱财,不顾一切的去找刘备,这种情义难道抵不了过五关斩六将?
你想想后世,比如说你跟着一个刘老板混,公司倒闭了,刘老板流落街头不知所踪,另一个曹老板抓到你,不杀你,给你钱,年薪百万,又给你买房子,还给你找老婆,基本你想要啥,他给你啥。
这个时候你知道另一个刘老板流落狮子街头,准备重新创业,你会舍弃现在的身份和地位,陪着他流落街头,重新创业?
而且你跟着刘老板,饥一顿饱一顿不说,还随时可能面临生死危险,弄不好还要跟现在的大金主曹老板对上。
你明明知道曹老板实力很强,刘老板又得白手起家,但你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没有丝毫的留恋……
那是怎样一种情义呀?
关羽如此对刘备,刘备对他当然也不肯相负。
很多人说刘备假仁假义,他其实一点都不假。
哪怕刘备知道关羽大意失的荆州仍然想拼命保住他的命,知道他被江东鼠辈给砍头了,拼了命,举国之力也想伐东吴为他报仇。
为此,他不听诸葛亮和其他人的劝解,结果导致大败,差点把整个蜀汉都赔进去了,那可是刘备颠沛流离,奋斗了一生所有基业!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还没有写出来之前,杜甫、王安石、李白、白居易、陆游、杨震这些唐朝人、宋朝人却纷纷挥笔为诸葛亮写下赞美的诗篇,赞美诸葛亮的诗篇全都是在《三国演义》问世之前,这是为什么?
你冷静的想一想,历史上的诸葛亮远不如演义里的诸葛亮厉害,也不如演义里的诸葛亮完美。
但是最终你会得出的结论是,历史上的诸葛亮远比《三国演义》的诸葛亮伟大许多,他终究不是神,他终究只是一个人,最终他倒下了,但是比演义里的那个神仙远远伟大无数个。
他们之间的理想、信念、情义也是一样的,远远超越了书中所描写的。
诸葛亮如此聪明的一个人,若是刘备真的假仁假义,他会看不出来,难道你会比诸葛亮更聪明?
诸葛丞相愿意为了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足以说明刘备的个人胸怀和他的个人魅力是远远超过书中所写的。
是怎样的魅力才使得诸葛亮愿意为其奋斗一生,临死之前念念不忘?
是怎样的气魄才使得姜维未曾见过刘备,但明知蜀汉已亡,还奋力一搏,粉身碎骨?
是怎样的心胸才使得北地王刘谌宁死不降,杀子杀妻,最后自裁于刘备昭烈庙之中。
《三国演义》写得已经足够好,没有人可以超越了。
可有时候,语言和文字终究是苍白的,可能只有真正身处那个时代,见到那些人,体会那些事,才能感受到他们的情义、信念、浪漫和伟大!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