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各方态度(1 / 1)

刘纬是想自己当皇帝,否则,又岂能指使李宇,暗害刘协,致使他迷上了服食丹药和五石散,而早早亡命呢!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也不知道刘协是不是故意的,偏偏挑选这样一个时候,两腿一蹬归了西!刘纬才刚刚下了罪己诏,向天下人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如果此时当皇帝,不是成了有污点的皇帝吗!

这就好比,你在单位里,刚刚因为犯了错误,而公开检讨,受了处分,没过几天,上级领导的位置就空出来了,你就是够格升职,好意思当么?还不得被群众的吐沫星子给淹了?

刘纬要当的,可是皇帝,九五之尊,君临天下,没有臣民们的支持可不行,更要考虑自己的名声!他与袁术和曹操的路子可不一样,势必比他们更爱惜自己的羽毛,而且,他所要实现的理想和目标,也注定了他当皇帝的道路,不会那么一帆风顺!

于是,在刘协死后,刘纬直接闭门不出,竟躲了起来,暗中观察各方反应,也是在等待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

倘若臣民一致支持,呼声很高,那刘纬也就不必扭扭捏捏了,即为为君,顺天应民,毫无障碍;可要是存在不同声音,刘纬就该谨慎为之,切不可因一时心急,毁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信与形象,而得不偿失!

那么,刘协死后,社会上的呼声到底如何呢?可想而知,大多数人都是举双手赞同刘纬当皇帝的!但凡有点良心的人,都能客观评价刘纬的功过是非,若是没有他,百姓们岂能过上如此富足饱暖的幸福生活?大汉王朝又岂能延续至今?他是功勋卓著的中兴之主,理应君临天下!

尤其是益州百姓,对此深以为然!平日里,他们把刘纬当成救世主和神明的化身,这样的人不当皇帝,谁来当?还有别的选择吗?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潮流似乎已不可阻挡!

然而,百姓们善良淳朴,考虑的,还是过于直白片面了!与他们不同,汉国官场上下,对此事的态度,可不是那么统一,虽然没有人提出明确的反对,却不像百姓那般众口一词,态度鲜明,不免有些暧昧不清的感觉!

当然,极力支持刘纬当皇帝的,还是大有人在,尤以刘纬属下效力多年的功勋旧臣和老朋友为主!比如,甘宁、张嶷、张翼、马忠、王伉、王甫等,都是他当年江阳起家时的兄弟,穿一条裤子都嫌肥,当然无条件地支持刘纬!

此外,像张任、吴懿、张松、黄权、王累、杨怀、高沛、费诗等原属刘璋的部下老臣们,自然也是支持刘纬的,就连刘璋本人,还有张鲁,也期待着刘纬能当皇帝!

可想而知,刘纬要是君临天下,刘璋不就成了太上皇?张鲁不就成了国丈?自然乐见其成!同样的道理,荆州出身的蔡瑁也是一样的态度!

除了这些明确表示支持刘纬的人外,还有些人,是默不做声的态度,既不反对,也不支持,而是迟疑观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刘备、徐庶、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和李严等人!毕竟刘协驾崩才三天,消息尚未完全传开,有的人还不知道,如果远在荆州和江东的关羽、张飞,以及东吴降臣知道,他们会是什么态度,也未可知!

不过,这些人虽然不想表态,却并不意味着反对刘纬当皇帝,因为他们都是认可了刘纬,才愿意投靠麾下,为之效力的,绝不会从中作梗,只是有各种各样的难言之隐罢了,毕竟不是刘纬的嫡系,不得不慎之又慎!

除了以上这些人外,剩下的人,态度可就耐人寻味了,他们虽然没有表示明确反对,却提出了一堆的问题,事实上,与反对也没什么区别!而且,这些人的言论,举足轻重,虽然人数较少,却非常具有代表性!

这些人中,最突出的代表,便是荀彧!他虽然对刘纬本人十分认可,且愿意为之效力,却还是有些本性难改的崇汉士人风骨,对刘协身故之后,究竟谁来当皇帝,持有不同的观点,代表了那些崇汉士人的普遍心态!

要知道,崇汉士人扎堆的地方,不是益州,不是荆州,更不是江东,恰恰是曹魏的地盘,也就是中原和河北地区,尤以孔孟之乡为主!换言之,荀彧等人代表的崇汉士人,基本包含了那些对旧汉念念不忘的中原和北方士人,其影响力,还是不小的!

荀彧固执认为,皇帝世袭传承,是有固定规矩的,他倒是不反对汉王刘纬,但是,由汉王来直接当皇帝,却不敢苟同!有人问荀彧,那你支持谁当皇帝呢?荀彧却无可奉告!因为他也知道,就凭刘协那个睁眼瞎儿子和幼小的孙子,当皇帝根本不够格,汉王刘纬才是众望所归,因此,荀彧的内心也很矛盾,态度晦暗不清,都不知道自己该支持谁好了!

与荀彧类似,钟繇、张既等曹魏降臣,基本上观点一致,认为刘纬在当皇帝这件事上,还需谨慎,否则,容易落得个如同曹操一样的骂名!

这些言论,刘纬通过粘杆处的密探,均一一知晓掌握了!对于那些支持自己的铁杆拥趸,自然很是欣慰;对于那些态度暧昧,不肯表态的臣子,亦能理解和体谅;对于荀彧为首的,持不支持态度者,也并不怪罪,因为他觉得荀彧所言,亦是为自己考虑,是出于一片忠爱之心!

事实上,这件事,刘纬虽然不好自己表态,可臣民们最终等待的还是他的态度!如果刘纬明确表示,自己就想当这个皇帝,也没有人会反对,他之所以选择躲起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真心话!可是,他等了三天,几乎所有人的立场都已明朗,唯有一人,始终一言不发,刘纬也很好奇,他究竟是什么态度呢?

这个人是谁?就是诸葛亮!作为难得的知己好友,刘纬很想知道,诸葛亮对此,究竟怎么想,于是他把诸葛亮叫到了自己的书房,咨询以对策,却不曾想,在诸葛亮的提点之下,刘纬顿时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终于知道自己应该作何选择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