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就是因为孙权这么多年,大权独揽,事必躬亲,不需要能独当一面的大才,只需要听话的执行者,满朝望去,皆是碌碌之辈,却无一人能站出来扛起变法革新的大旗!
这能怪谁?只能怪孙权自己了,他嫉贤妒能,生怕有人威胁了他的地位和权力,但凡有能力的大才,比如周瑜、陆逊和张昭,都被他给收拾了,眼下急于用人,便陷入了无人可用的窘境!
怎么办?总不能孙权自己亲自来吧?他也不是没想过,只是考虑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君主自己推行变革,风险太大了,改革若能成功,自然皆大欢喜,可要是失败了呢?连个替罪羊都没有,责任可就都是由他孙权来承担了!
到时候,所有矛头,都将指向孙权,他的地位,必将岌岌可危,动了世家大族的蛋糕,这帮家伙,还能认可他这位江东之主么!孙权还是必须选择一个代言人,充当自己的挡箭牌!
可谁合适呢?周瑜已经死了,陆逊也被废了,他们都不可能,唯有张昭!这老家伙,在东吴群臣中的地位最高,威望也足够,更重要的是,他不是江东士族出身,乃徐州彭城人,是流亡北士,并不代表江东大族利益!
另外,张昭性情倔强,刚正不阿,公平持重,属于眼里不揉沙子的那种狠人!由他来主持变法革新大业,也是合适的人选!
为此,孙权不得不亲自为张昭平反昭雪,派长子孙登亲往交州,把流放中的张昭,又请了回来,并委以重任,将东吴推行改革新政的大业,全权拜托给张昭!
其实,张昭经历此番磨难,早已心灰意冷,再加上年纪太大,已近七十高龄,根本不愿接受这项委任,况且,他以前就懒于政务,不爱管事,现在让他推行改革,做的都是具体事务,繁琐复杂,操心费力,张昭就更是不想干了!
可是,孙权一片热忱,立志振兴东吴的豪情壮志,着实令人难以拒绝,他为了示人以决心,把酒都给戒了,可见对改革维新,寄予了多大的期望!
张昭实在不好推却,也只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不过却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他可以领衔指挥,统筹调度,但具体事宜,还得有得力之人襄助才行!
这没什么可说的,孙权自然可以答应,当即指派诸葛瑾、顾雍和孙邵等人,协助张昭,归他指挥调遣!其实,孙权也明白,张昭岁数太大了,根本操不起这个心,具体事宜,肯定要有人帮他分担,张昭只需要挂个名,凭自己的威望,能镇得住场子,也就行了!
就这样,张昭被孙权拜为太傅,兼任吴国相,开始了东吴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变法,他兴修水利,发展教育,重养农桑,鼓励自由贸易,发展手工业和商品流通领域,甚至进行军事改革,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使东吴上下,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实力也大大增强!
可惜的是,也不知道是孙权点背,还是张昭运气太差,改革变法才刚刚有了点眉目,灾祸便突然降临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几乎席卷了整个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