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制造湖盐(2 / 2)

迷当大王,虽然是个古人,不懂其中的科学原理,但是他却想到了,湖盐之所以会有苦涩的滋味,就是因为这些碱性杂质所致,用人工的办法,很难去除,可大自然却提供了帮助!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流程!迷当大王,命人在青海湖畔,挖掘若干数丈见方的盐水池,秋天的时候,趁尚未冰封之前,将湖水放入其中,等严冬来临,结冰以后,等待一些时日,敲开冰面,连冰带碱性结晶,一并去除,然后再等结冻,再敲冰……以此类推,经过三五番折腾和操作,池水中的碱性物质含量,已经降到最低了!

其后,再从池中取水,架锅煮沸蒸腾,烧干了以后,留在锅里的结晶,便是纯度相对较高的食盐了!迷当大王尝了尝,感觉滋味虽然不如蜀中的井盐,却减轻了苦涩的味道,至少食用起来,可以接受,不至于那么难以下咽!

这不就成功了么!掌握了这种方法,偌大的青海湖,便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不仅迷当大王的经济实力,得以壮大,更可以利用这种湖盐,搞低价倾销,去冲击刘纬的井盐销售市场!

不过,细心的您,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此制盐,成本可不低啊!人工费用,暂且不论,只说架锅煮盐,单是燃料钱,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迷当大王,采取低价倾销策略,不得赔死?

这的确是个问题!许多人的印象中,古代人烧柴,遍地都能捡到,事实上这也是个误解!

在汉地,虽然树林很多,可那都是有主的领地,你想到人家的地盘上砍柴,也得问问主人同不同意才行!因此,许多百姓平日烧火,也大多都是买来的木材!

在西北地区,这个问题就更难了!这里森林覆盖率极低,多草原和荒野,哪有多少木材可供燃烧?许多游牧民族,冬天取暖,夏天做饭,都烧的是牛粪和马粪,木材可是个稀罕玩意!至于煤炭,想都不用想,一来那时候还没普及;二来这玩意,可比木材还贵!

由此看来,湖盐的制作方式,成本也不低,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太简单了,冬天去掉大部分碱性物质的水,妥善保存起来,到夏天,再拿出来,利用阳光晾晒,不就几乎没有成本了么!

规律是死的,人是活的,迷当大王高明就高明在,能从固有的规律中,突破思维的枷锁,活学活用,一针见血!这句老话,都流传那么久了,怎么就没有人想到这个办法呢?而迷当大王却想到了,说明他果然睿智过人,非同凡响!

所以,只用了一年的等待,大量湖盐便被生产制造出来了,因为几乎是零成本,售价极低,只相当于蜀中井盐销售价格的十分之一!一经上市,便大受欢迎,被抢购一空,甚至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价格还因此翻了两三倍!

要知道,采购湖盐者,可不都是百姓,而是一些商人,见有利可图,大量进货,贩卖到更远的地方!一时之间,包括整个西北地区和关中地区,甚至中原和北方地区,到处充斥着这种低价湖盐,因为是羌人制造的,因而俗称“胡盐”!

等到刘纬发现了问题,终于重视起来的时候,胡盐已经泛滥,而蜀中井盐,却严重滞销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