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彭羕之心(1 / 2)

偷袭盐井,抢劫食盐,似乎可以解决粮食问题了,那么游说蜀中各地投降的任务,又进行得如何呢?这么讲吧,诸葛亮该做的努力,都做了,可惜到现在都没有任何回音!

诸葛亮病了,马良替他主持常务,不能脱身,这两人自然无法亲自出使,前往成都等地劝降,若是派个无名小辈,又怕没有说服力,于是便只能派遣彭羕出使,其实也是万不得已的选择!

诸葛亮一点都不信任彭羕,总觉得这家伙投降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阴谋,又岂敢托以重任!他觉得派彭羕出使,很大可能会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更是担心彭羕会泄露荆州军情报给蜀军,又岂能轻易让他离开江州!

更何况,诸葛亮对于现在这种局面下,试图招降蜀中各地,其实一点都不抱希望,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按照诸葛亮的战略,荆州军应该利用有限的兵力,先行夺占阆中、汉昌和葭萌关等要地,割裂蜀中与汉中的联系,断绝蜀中各地企盼刘纬率军入蜀救援的希望,这样的话,再去劝降,方才更加有效,益州除了汉中外,或许可以传檄而定!

可现在呢?刘备执意去攻汉中,只占领了汉昌,却没能割断金牛道,蜀地与汉中之间,仍可互通,便等于是没能断绝蜀地坚守待援的希望,就算派去的使者巧舌如簧,说得天花乱坠,恐怕人家也未必肯改弦更张,投降献城!

因此,诸葛亮认为,劝降一事,成功的希望不大,与其为此多费周折,还不如一门心思地好好想想,该如何保证大军的后援粮草问题呢!他纯属是为了执行刘备的命令,迫不得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既然主公有令,这件事还得去做,而且要做就认真做,必须争取最大的成功!反正,有枣没枣打,打一杆子试试!

诸葛亮认为,蜀地之关键,在于成都,若成都肯降,必将带动其他郡县,望风归降;而成都是否能够投降的关键,在于一个人,那就是刘纬的兄长,时任益州牧的刘循!

要知道,诸葛亮可是把刘纬视为自己的头号对手,又岂能不对他进行细致的调查和了解呢?因此,诸葛亮对于刘纬和刘循兄弟之间,以及当年刘璋与刘纬之间的恩怨纠葛,早已了如指掌!

若是让诸葛亮选择,他倒宁愿派人去游说刘璋,显然这个家伙是最不甘心的人,若他还是益州牧,劝成都投降,或者背叛刘纬,也许成功的把握性更大!只是可惜,刘璋自从上一次谋反失败后,便被刘纬迁往汉中居住了,并不在成都。

那么诸葛亮还能利用的人,就只能是刘循了,他身为益州牧,坐镇成都,又曾经与刘纬有过争储之斗,或许此人心里尚有不甘,有可以被攻陷的软肋,若是寄望于成都可以归降或者背叛刘纬,也只有利用刘循了!

然而,荆州诸人与刘循并没有什么过往交情,甚至连脸熟都谈不上,若贸然前往游说,恐怕连刘循的面都见不到,或者即便见到了刘循,一上来就直接劝降,也太过唐突直接了,想想就知道,刘循肯定不会答应!

于是,诸葛亮就只能是派彭羕前往了,尽管他并不相信此人,却是唯一的选择!最起码,彭羕与刘循熟识,正所谓熟人见面好说话,尤其是这种暗通劝降之事,还是熟人上阵,更为合适!

至于担心彭羕一去不归,或者泄露机密等,诸葛亮深思熟虑后,觉得其实也并无大碍!

这就好像赌桌上下注,赢了便会获得巨大利润,输了无非损失个降臣彭羕,没什么大不了的!同时,彭羕也并不知道荆州军的什么机密,基本不存在重要情报泄露的可能!

于是,诸葛亮经过反复思虑,最终还是派彭羕出使成都了,可结果呢?似乎印证了诸葛亮的预判,彭羕离开江州,已经多日,按理说早就已经抵达了成都,却迟迟没有任何消息传回,这家伙也许就是诈降,趁此机会脚底抹油,溜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