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困境求存(1 / 2)

曹操的应对之策,似乎很不可思议!起义军已经四处蔓延,攻略州郡,就这么放任不管,能行吗?万一王奉占领一座大城市,并以周边地区为基础,盘踞发展,与曹操长期抗衡,那该怎么办呢?

这的确是个问题,可曹操却并不担心!因为所谓防范空虚的地带,大部分都是中小县城和周边乡镇罢了,像下邳、寿春、汝南、濮阳、陈留、临淄、晋阳等这样的大城市,都驻有精锐重兵,少则几千,多则上万!此外,南边的合肥,北境的涿郡、雁门等地,更是军事要塞,驻兵甚多!

这些精锐,可是实打实的职业军人,不仅训练有素,更是装备齐全,城内粮草,也基本充足,坚持一年半载,不成问题!若让这些部队出城剿贼,显然是不划算的,而且人数太少,效果也很难立竿见影,但让他们固守城防,起义军拿则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而各地的起义军呢,不过是一伙乌合之众,看似汇集了数十万之数,却都是普通百姓,贩夫走卒,不仅缺乏训练,武器装备更是差得离谱,许多人可能连根棍子都没有,竟手里抓一块石头上阵!这样的队伍,根本算不上军队!

更要命的是,起义军的手里没有粮食!靠抢劫得来的那点微薄粮草,也根本坚持不了多久!随着义军队伍不断壮大,人数越来越多,且拖家带口,粮饷的缺口也是越来越大,用不了多久便会难以为继!

不要忘了,兴鼎三年,可是个大灾之年,粮食基本绝收,穷苦百姓没饭吃,富户的手里也没有多少余粮!因此,起义军在一个地方,所能搜刮和征集到的粮草,非常有限,必须不断攻击迁徙到新的区域去抢劫,才能维持生计!

所以,王奉想盘踞一块地盘作为根据地,与曹操长期周旋,无异于作死,很有可能坐困愁城,未成大事,就先被饿死了!

另外,这场起义,虽然规模宏大,影响甚广,却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各地起义军之间虽然同气连枝,共同尊王奉为领袖,并打着相同的旗号,可地理位置上却过于分散,很难相互沟通协调,会师融合,最终联合成军!..

现实的情况是,各地起义军的活动范围,是东面一块,西面一块,这边一块,那边一块,如同地图上的花斑癣一样,虽然星罗棋布,到处都是,却受到中原地区的一些大城市和战略要地,以及河流山川的阻隔,根本连不到一起去!

这也就是说,现在的局面是一种网格结构,起义军虽然闹得很凶,却被曹操的一张大网,牢牢控住,活动范围非常有限,想要逃出生天,十分困难!

这就是曹操底气十足的原因所在,他看透了这群暴民必将走投无路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压根就不着急,慢慢拖,也能把王奉他们拖死!

王奉此人,虽然才不压众,却也有点本事,否则怎么会被推举为起义军的领袖呢!他自然也预计到了未来的前景不妙,所以才做出了许多挽救局面的努力!

王奉号召群雄向邺城进军,除了擒贼先擒王的战略目的外,也是为了让各地的起义军,跳出网格所限,能成功会师,组成一支数十万人的强大兵团!

王奉可不傻,眼见各地官军固守不出,便明白曹操是想慢慢拖垮起义军!既然敌人不愿出击,那么起义军完全可以绕开那些有精锐防御的城市和要塞,直奔邺城汇合啊!

这可是数十万人呐,即便是乌合之众,邺城恐怕也抵挡不住,一人吐一口吐沫,都能把曹操淹死,若此计可行,大事必成!

但遗憾的是,起义军内部,根本就不团结,各地首领鼠目寸光,阳奉阴违,各自为政,纷纷当起了土皇帝,吃喝玩乐,不思进取,压根就没把王奉的命令当回事!

这也难怪,各地起义军,都是人家自己拉起来的队伍,凭什么要听王奉的命令?奉他为天下义军共主,不过就是找块挡箭牌,目的是让他成为曹操最首要的目标,替自己分担压力罢了,王奉还当真了,真是愚蠢至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