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无人响应(1 / 2)

曹操早就想到了在大灾之年,会有饥民暴乱发生,可是却万万没有想到会形成这般汹涌之势!那么,这场农民起义,为什么会发展得如此迅猛,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天灾人祸,老百姓已经被逼到水深火热之境,肯定是最根本的原因,但除此之外,还有几项重要因素,也是促成这场农民起义,迅速扩大和发展的催化剂!

首先,曹操这些年来,连续用兵,征走了中原和北方大量男丁,导致地方部队一再抽条,维持治安的力量,严重不足了!

远的不说,就说征伐西凉和南征之战,曹操勉强凑出的二十万军队,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是地方部队士兵,然而非常不幸的是,这些人大部分还因为战败,或死或降,有去无回!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在战场上,往往死得最快的其实就是没有经验的新兵,而那些老兵油子,轻易不会战死,活得更为长久!

曹军南征大败亏输,能侥幸逃回来的,都是精锐部队里的那些老兵,而那些临时征调来的,地方驻军出身的新兵蛋子,几乎就没回来几个人!

换句话说,曹操虽然经历了一场大败,但他原有的那些主力军团的基本架构还在,有这些逃回来的老兵作为基础,再招募一些新兵,将来还是一支强军;可地方驻军的那些家伙,就等于是全军覆没了!

这就导致原本负责维持地方防务,缉拿匪盗的那些武装力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各地郡县守备力量,严重不足!当农民起义迅猛发展起来的时候,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居然能够连续攻克各地郡县,就足可见防御有多么空虚!

就比如起义的爆发地沛县吧,那里并非边境,乃是中原腹地,本来驻兵就少,还被曹操征走了那么多人,导致整个县城,仅有百余兵丁守卫,也就能看守大门,抓个小偷什么的,还能干嘛!

因此,当起义军杀来之时,这些家伙压根没抵抗就四散奔逃了,甚至不少本乡本土出身的兵丁,立时改弦更张,加入了起义军!百姓们挨饿,他们的境遇,也没好到哪去,官府粮仓里仅存的那点粮食,也是这些人生存下去的希望!

其次,曹操在防范饥民暴动的策略和布局上,也出现了误判!

中原地区,乃是曹操的发迹之地,沛县所属的沛国(诸侯郡国),更是曹操的老家,他是沛国谯县人!曹操万万没想到,农民起义会由自己的家乡而起,只把防范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河北地区!

目前,曹操的大本营是在邺城,那里本来是袁绍的地盘,整个河北都是属于后来归附的地区,人心未稳,袁氏的影响力尚有遗存,曹操觉得这里才是重中之重,而非中原!

因此,曹操也是把手头上能够调动的军队,基本部署在了黄河流域,以及河北一带,却忽视了中原地区,导致那里防备空虚,根本来不及调兵掐灭起义之火,将其扼杀于萌芽状态,这才导致了起义军的迅速崛起!

再次,发生起义的中原地区,有着非常浓厚的积淀和群众基础!

这场起义最早是发生在什么地方?沛县!听着耳熟不?刘邦不就是这里人么!还有,起义军的领袖王奉,是彭城人,听着耳熟不?这里不就是当年项羽的大本营么!

刘邦和项羽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人物,其中刘邦最终还创立了大汉四百年江山基业,他所指靠的手下能人,有相当一部分,也都是沛县及周边的一群铁哥们!

换句话说,这里是人杰地灵,才俊辈出之所在,人们的骨子里又多少有那么点造反的基因,如同一堆干柴,平时摆在那里并不起眼,可一旦遇到一颗火星,便是冲天烈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