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豨再次叛乱,我派于禁前往征讨,而于禁久攻昌豨不下,我复遣夏侯渊合力讨伐。
八月,张辽南下归来,我率军东征海贼管承,想着这次昌豨也差不多投降,省得他来回奔波,军队借此顺势在青州立威,谁知到淳于县时于禁竟将昌豨的首级提来。
此前夏侯惇和于禁联军攻打昌豨之下,昌豨向往日旧友于禁投降,诸将都以为于禁会送其给我处理,而于禁却说,“诸君不知曹公一直以来的法令吗?围困后投降的不予赦免。这遵循军法行使军令,是侍奉主上的操守,我于禁能失去操守吗?”
我听闻此事,不禁感叹,“昌豨投降不找我却归顺于禁,难道这不是命吗!”
当初我说围困后投降的不予赦免,主要是告诫诸将,此时投降的敌人是被形势所逼,如果无法查明敌军意图杀之可以立威,只是现在我当然知晓昌豨所图。而于禁一来是遵奉我所下的军令,二则昌豨不在于禁出兵时投降,现在归顺无疑让一向军纪严明的于禁下不来台,然而昌豨也是为了从我手上获得更多谈判的资本才坚持许久,所以我才感叹命运弄人。
不过也许是我平时对属下过于苛刻,因而下令道,“这治理天下管理民众,设立辅佐帮助的人最警惕当面顺从,《诗经》上说听用我谋,庶无大悔。这才是君臣之间真诚的追求。我充当重任,每次都会担忧不够中正,数年来我没有听闻好的建议,难道是我廷议开地不够勤奋导致的过错吗?从今往后所有掾属、治中以及别驾,固定都要在月初说有过失的地方,我将会阅览。”
没多久孔融竟然来信,我军常有征战后勤粮草常常供应不及,因而此前我颁布禁酒令,既是改用酿酒的粮食供给前线,也是提醒众人如今仍是乱世,但许都士族多有非议,孔融更是直接在信中嘲弄禁酒不讲道理。
起初我攻下邺城探望袁绍妻子,见其二子袁熙所纳甄氏德才兼备,因此娶其为曹丕之妻,虽说曹丕尚未成年,但早婚也是普遍现象,而袁熙迟早要死也不用顾及。不过孔融却来信说道,“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他向来引经据典又博学强记,我不解回去后询问,孔融答道,“以当下实事来衡量,想当然罢了。”我顿时明白他在影射曹丕娶已婚妇女一事,也只能一笑置之,当时确实欠缺考虑,仅仅想到如此人才应该来辅佐我家子侄,却没料到此事有违礼制。总之孔融不会无事生非,而曹丕虽然迎娶大几岁的甄氏为妻,但甄氏很让我和妻子卞氏满意,也就不在意外界的流言蜚语。
后来一查我才知原来是豫州刺史郗虑因禁酒令而弹劾他,孔融被免去官职才找我这“罪魁祸首”,虽然我无奈被骂,但郗虑和孔融都是人才,我不想他们因此结怨,便修书引经据典向孔融深明大义。
此次平乱和昌豨一同投靠的臧霸等人也有帮手,我本就是为了安抚他们才对昌豨多次忍让,毕竟臧霸重情重义,众人又是以他为首,如果因昌豨被杀叛乱很难保证青徐两州的稳定。如今既然少了这个担忧,我命夏侯渊协同臧霸等人和泰山太守吕虔,前去讨伐正在攻城杀长吏的济南乐安黄巾徐和和司马俱等人,而乐进和李典攻打海贼管承。
夏侯渊出战往往采取速攻的打法,此次征战昌豨一连降伏十几个驻地,我因功拜他为典军校尉,此时在军中更是传言,“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从小到大如今已经五十岁的人了,仍是二愣子一个,我像以前一样告诫道,“为将应当有怯弱的时候,不可只是倚仗勇猛。将领应该以勇猛为根本,行动要凭借智谋;只会好勇斗狠,一介匹夫罢了。”话没听完,见夏侯渊只顾暗自为此前获胜得意,一如当初的模样,我无奈长叹。
兵法常说谋定而后动,我对于急于立功但随时可能出错的夏侯渊,自然更倾向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于禁,毕竟战略布局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赴任河东太守的杜畿之前被叛军拦截,我派夏侯惇率军助他,但其执意孤身前往,而他的行为才是我所说的以勇猛为根本。直到如今我才得知杜畿在河东叛军中周转得四千余兵,并占据城池坚守到叛军被诛杀,不愧荀彧举荐的如萧何、寇恂般的人才,关中有钟繇和他也无需要我担心。
夏侯渊等人很快斩杀徐和大胜而归,并平定周围诸县将收缴来的粮食分于军中,而乐进和李典也击破海贼,管承逃入海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