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拔剑四顾心茫然(2 / 2)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304 字 4个月前

第四天一早,他就一改此前的闲散慵懒状态,精神抖擞地召集核心文武幕僚,开始商量正事儿。

或许是休息得比较充分,刘备的思路看起来很清晰,一上来便开门见山抛出了几个重要议题:

“大军日费千金,耗粮无数,十万大军,不可在梓潼久驻。眼下有几个问题,亟待商讨,解决了之后,便该考虑下一步何去何从了。

首先,诸将文武立功之人的封赏,该如何处置,还请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有顾虑。孤也说句大实话,这几年来,我军诸将臣工,都是‘实权大而官爵小’。

毕竟自从衣带诏之后,我军不再接受许都朝廷的诏书,一律将其视为代表曹贼意思的矫诏。如今六七年过去了,孤还只顶着一个车骑将军、宗伯、武昌侯的头衔,以车骑将军的名义册封属官。

如今我们正式击败了曹操,而且是一场大胜,有可能逆转天下强弱形势的大胜!依孤之见,我军中那些功勋最为卓著的宿将,诸般杂号将军之位,已经不足以彰显他们的功勋。

子瑜、孔明、士元和一众文臣的擘画参赞之功,也不是区区车骑将军府的长史、参军等职务可以酬勋的了。以孤之意,当表奏天子,以四征四镇甚至四方将军高位,显耀诸将,以朝廷公卿之位,荣擢诸臣。如此,方能名正言顺,凝聚人心,继续讨逆大业!”

刘备觉得眼下千头万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但最关键的,还不是钱粮和赏赐,而是大义名分。

他觉得,这次的战事,是象征着天下强弱逆转的。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就该搂草打兔子,彻底把这几年来积累的“手下人官太小”的问题,一次性解决掉。

他有这样的想法,有这么敏锐的嗅觉,也是很正常的。

因为原本历史上,他也是在汉中之战打完后,就开始考虑“彻底抛开此前刘协朝廷实授他的官职体系”,彻底另起炉灶全盘自表官职的问题的。为此还派使者封还自己揣了近二十年的“左将军印绶”,然后请封大司马、汉中王。

(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原文是“……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汉中王……谨拜章因驿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

如今这一世,汉中之战的始末、影响,虽然跟原本历史有了较大的差距。首先这场战役被提前了整整十二年,其次双方的实力对比变化也跟历史同期大不相同。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战开打之前,曹刘之间的战兵规模对比,大约是五十万对三十万。

刘备带了十几万人入川作战,持续半年多的血战,损失的直属部队兵力,大约在两三万人之间——

这个两三万人,并不是说战死了那么多,也包括了那些受伤后落下残疾、以及因为疾病失去战斗力不得不退役的(有些士兵本来就年纪大了,伤病之后难以恢复,也会退役)。

考虑到战役的规模、持续时间,两三万人战死或永久失去战斗力,这个数字是完全正常的。

不过,刘备军借着汉中之战,彻底吞掉了友军的吴懿部,这一下子就拉来了两万援军。后来又得到马超投效,得到四千西凉骑兵,后来张飞靠着新式装备的奇袭之利,首战击灭庞德,又抓到一万多西凉军俘虏,重新交给马超重编整顿。

虽说吴懿、马超的部曲,在这半年的战斗中,也有一部分重新损失掉了,但即使把损失刨除掉,剩余还有战斗力的部分,也足以把刘备本部人马的损失,弥补掉一大半了。

这么一进一出对冲完,刘备军的永久性战损,其实也就控制到了数千人的规模。

但这还不算完,因为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全面胜利,他还成建制歼灭、迫降了曹操不少部队,抓到了很多俘虏,也接受了一部分曹军的投降。

把这些都算上的话,光是汉中盆地内夏侯渊、曹休的降军,就有一万多人。还有之前陈仓道之战、歼敌曹操嫡系四万人,也抓了一万多俘虏。

历次对曹俘获、投降都算上的话,再剔除掉俘虏反正后的二次战损、伤病退役,最终诸葛亮帮刘备核算了一下账目,我军累计增加的可战之兵,依然达到了三万人左右的规模。

换言之,最后算总账的话,刘备军在今年上半年,拥有战兵三十万。打完汉中之战,总兵力不减反增,膨胀到了三十三万人左右。

多出来的部队,一半是马超、吴懿部曲,一半是投降曹军转化。

而对面的曹操,在战前号称坐拥战兵五十万。

半年多打下来,夏侯渊原本放在汉中盆地的两万人被全歼,曹休送进汉中盆地的三万援军,最后只剩几千人突围逃回关中,剩下两万多也没了。仅这两部分,就导致曹军四五万人消失了。

而曹操自己,在陈仓道中,最大的一次惨败,就折损了三四万人,最后夏侯渊死后、临撤退时又被张飞打了一场大败仗,又折损过万。加上中间零零碎碎的战斗损失,曹军在陈仓道战场,半年里也损失了五万人。

汉中盆地和陈仓道,一共折损曹军十万——这还没算被庞德送掉的两万多西凉军。不过好在这些西凉军战前就没算在曹操的账上,是曹操开战前才从马腾那儿薅来的,所以并不需要从曹操那五十万人里扣减。

而且,因为庞德毕竟没把西凉仆从军完全送光,最后还有杨秋带着几千西凉残兵退了回来,继续给曹操卖命,所以算总账的话,曹操还能挽回近万人的兵力。

这样全部算下来,曹操折损了十万大军、找补回一万新附军,战后总兵力,大约还剩四十一万人。

所以,持续了那么久的西线战事,最终的总账,就是让曹刘之间的总兵力对比,

从五十万对三十万,变成了四十一万对三十三万。

益州战事爆发前,刘备的兵力人数是曹操的六成。

打完之后,刘备的兵力人数,已经涨到了曹操的八成。

这时候,再算上刘备阵营的武器装备优势、生产力优势,双方的纸面战斗力,已经可以说是基本持平了。

如果刘备未来能再顺利合并掉刘璋、刘表的地盘。那他的总兵力人数,甚至可以跟曹操持平,甚至略有反超。而刘备治下的人口,也能从曹操治下的六成,增长到八成。

换言之,持续八个月的汉中之战、持续了一年多的益州之战,已经让刘备麾下不少文武,都觉得“我方阵营的实力,已经不输于曹操”了。

这种心态下,指望这些将军再顶着一堆最高只有杂号将军的头衔做事,他们肯定会不甘心,会迫切想要进步。

刘备手下的文官们,心态也会发生变化。大家会觉得

“我们实际管的事儿,已经比曹操手下那些同类文官更多更重要、实际权柄也更大了。

那凭什么曹操手下的文官,可以霸占九卿和尚书台、侍中诸职。而我们最高只能顶着一个‘车骑将军府长史’的官职做事?最多再兼一个地方上的州牧。”

刘备必须给那些迫切想要进步的手下们,许一个前程了。

权大而官小的问题,不能一直无期限拖下去。

可惜,他面临的情况,也比历史同期更为复杂——历史上,他打赢汉中之战时,曹操已经先自封魏公、魏王了,还犯了杀伏皇后的大罪。所以刘备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自表为汉中王,而且正式举行汉中王册封典礼。

而现在,汉中战役提前了那么多年,曹操来得及干下的劣迹,也就比历史上汉中之战时少了不少。

至少曹操现在只是陷害了一个司徒赵温、自己当上丞相。而魏公、魏王、杀皇后三大罪,都还没发生呢。

当然,严格从法理上来说,刘备想要当汉中王,倒是跟曹操当魏王性质不太一样的。因为汉朝的“祖宗之法”、“白马之盟”,本来就规定只是“非刘姓不得封王”。

曹操姓曹要当王,肯定是大逆。刘备姓刘,是汉室宗亲,这一世还额外得到了“宗伯”的位置,他本来就是宗室当中地位最高的话事人,只是跟皇帝的血统稍微远了点。

他想当汉中王,倒是不存在法理上的悖逆,只是太不谦虚、太敢为天下先、对他的名声会有相当的不利。

至于历史上劝进表里提到的“大司马”身份,倒是完全没有障碍,也不犯忌讳。

刘备想让人表他为大司马,就可以随时表大司马。

这么多复杂的考量,堆叠到了一起,让刘备必须审慎考虑。请诸葛兄弟和庞统、以及其他主要幕僚,都来群策群力,想一个让大家都合理合法升官晋爵的两全之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