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帅,金军如今集结大队,兵力雄厚,与之决战,胜负难料。不过,据探子回报,此次他们劫掠甚丰,专门安排五六千军卒看守军资和劫掠得来的人口,在昌平北侧八十里处设有营寨,靠近居庸关一侧。吾猜想金军可能大队断后,寻机与我军一战,其余人马护送军资出居庸关加快北返。如金军主将与末将想得一致,或可从此处着手。”京营副总兵曹文绍抱拳出列,率先回应。
京营久镇京师,可谓天子亲军。虽然战力较边军不如,不过地位却更为尊崇。曹文绍为京营中少有的猛将,历来被兴安帝、英国公所重,与袁可立也比较熟稔,讲起话来底气十足。
他这一说,帅帐中众人神色各异,均流露出思量之色。
“曹将军可是有什么想法?可否展开一述?”袁可立也被曹文绍的话提起了兴趣。
“末将以为,金军此来已逾两个月,屯兵挫锐,师久疲惫,且劫掠颇丰,目前军将、兵卒可能已有北返之意。他们军资先行可能就是一种印证。我军是否可以以这五六千人马为诱饵,来个围点打援?”
“详细说说。”
“末将建议,速传令居庸关守将紧守关隘,严防金军破关北遁。同时,派三万精锐骑兵、步军突袭金兵军资大营,力争解救夺回一部我大吴子民。同时以此为诱,引诱金军大队来救,在途中设伏,杀伤金军。为了尽可能分散金军的力量,建议在突袭金军军资大营的同时,我军要尽可能引诱金军分兵。只要每部稳扎稳打,消耗金军,且不浪战,时间一长,我军大有胜算。”曹文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赵率教听到曹文绍的想法,眼睛一亮,有一种英雄所见略同之感。金军战斗力很强,唯一可乘之机就是此次他们携带了太多的物资和人口。这既是他们此次南侵最大的收获,但是也延缓了他们进军的步伐,也成了他们的沉重负担。
阿济格、多尔衮们现在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把这些军资人口顺利地带出吴境。
袁可立稍一思索,嘴上没有表态,心里倒是对曹文绍的想法有些认同。不过,还要再听听其他将领的想法。
“曹将军的想法,诸位怎么看?”
“赵将军,你怎么看?”袁可立看到赵率教似有意动,直接点了他的名。
“曹将军提议颇有见地。末将就在辽东,与金军接战较多,对他们的了解可能相对更多一些。金军的长处在于骑射和步战,但夜战能力相对弱。如要偷袭金军,可选夜间突袭,更易成功。金军耐战,战力强,要确保进攻时兵力的绝对优势,要不然达不到预期之效。”
“此外,金军骑兵往来纵横,机动性很强,一旦发力,恐怕我军追赶不及。如欲分兵对之,要想办法能尽量拖住他们,我军结成硬阵与之消耗,可利于不败之地。只要其兵力被我军拖住,援军力量有限,我军可集结优势兵力围点打援以提高胜算。”赵率教基本同意曹文绍的提议,同时也提出了更侧重于消耗战的建议。
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打仗的核心就是计算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优劣特点,从而进行针对性地谋划作战方案。
立足于金军战力优于吴军的特点,集结优势兵力打消耗战对吴军而言是最有胜算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