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七章 关中丰收(1 / 2)

“这是今年秋收的数额。”

杨忠将书信丢在了萧道成的桌上,接着解开对襟长衫,露出里头的丝绸内衬抓起折扇扇了扇风。

“九月了,秋意不见盎然,反而更似盛夏,以至于菽粟两种作物的收成反而提前了。”

萧道成点了点头,看了一下说:“关中之地,果然欣欣向荣了呀!今岁居然没有收到旱情的影响,可喜可贺。”

“好什么?关中有粮,难道是你的?”杨忠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这也是好事,若是关中无粮,咱们可得从关东运进来,否则长安这边一定会乱。到时候关东世家利益受损,又会忍不住发出咆哮,要求迁都了。”

萧道成合上数据,笑着对杨忠道:“对襟的衣衫?你还是跟太子一样,喜欢这种类型。”

“我也是武夫,怎么舒服怎么来。这对襟的袍子也只是常服罢了。太子应昭的一些理念虽然很难令人接受,但他有一点做得好,礼服和常服分开之后,短褐类型的衣服快速崛起,品质之上更是变化许多,上衣下裤,突出一个方便。”

杨忠难得赞了应昭一次。

事实上深衣广袖的汉服,那只是礼服。

寻常人穿的叫做褐,就连贵族也经常穿。

比如刘备当左将军时在曹操眼皮子底下,就是穿着褐在种菜。

说到底,除了一些魔怔人外,很少有人会穿着礼服去种地。

而且汤国说到底还是多民族国家,五胡带进来的风气也深刻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穿衣风格。

短褐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

比如箭衣形式的,胡服形制的都有,都是突出一个方便。

应昭来了以后,效仿明朝的服饰,弄出了圆领对襟外套,专门用来保暖和遮蔽阳光,防止辐射晒伤手臂的。

一开始只是在军中推行,但后来流出来了,基本上汤国的武夫都喜欢穿。

还有一款立领的polo衫形制的衣服,纯棉制样,短袖。

因为应昭喜欢穿,一时间成为风尚,流行甚广。

但也只是武夫们喜欢穿,贵族们都在鄙视粗鄙。

结果在应昭掌权之后,对礼服和常服进行了规制,就连普通的汉家百姓都有礼服的要求。

不过这个法律基本上只管上层,底层老百姓基本上都是短褐,上边懒得管,下边买不起。

但这变相让汤国的衣服变得多种多样起来。

起初大家还穿短褐,后来应昭带头融入了各种元素之后,各种奇形怪状的衣服就出来了。

而且现在还没有百姓衣服不可以绣龙纹凤纹的说法,老百姓一般也不会绣花,都是纯色居多。

但贵族们……总之,萧道成笑了笑说:“纹饰不对,容易出事的。”

“太子都不管,你却要管?”杨忠摇了摇头,“这纹饰从来就不是太子关注的重点,他从来只关注如何让衣服变得廉价,让更多的人穿得起。

现在,长安这边更是继承了他的意志,纺织羊毛的机器已经出来了。虽然效率不算高,但已经能将没人要的废羊毛变成宝贝,纺织出来的毛衣只要不是直接穿在身上,而是套在中间,然后再加一件对襟外套,冬天都能扛过去。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萧道成的笑容冷了下来:“北疆将彻底成为汤国的一部分。”

“有什么应对的办法没有?今岁长安丰收,成都的农部安排了不少人来尝试种植一个名叫冬小麦的新谱系作物。一旦成功,关中两年能收三季,这意味着什么你比我更清楚。失去了世家的制约,太子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太多了。我们都没有发现,他这十几年到底筹谋了多少东西。如果关中能两年种三季,那南方呢?交趾都是一年三季,江南更是一年两季!以南伐北,真的不可能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