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理论和现实的碰撞(1 / 2)

军民府,是应昭应对敌占区域内进行统率的最高统治机构。

由于军民府处在敌占区,显然不可能在明面上运行统治能力。

但是作为一个后世之人,应昭比谁都更清楚,舆论的高地你不占领,敌人也会占领的重要性。

于是设计之初,军民府就拥有行政,军事,刑罚的统合权利。

主官为安抚使,正四品,直接三权合一。

佐官为宣慰使负责刑罚,团练使负责军事。

是的,安抚使主抓的方向还是军民要务。

在地方的行政之上,安抚使拥有一票否决权,并且在团练使没有指派之前,都是自己兼任的。

除了安抚使、团练使、宣慰使之外,剩下的就是一些一直都有设立的主官,那就是各级宣抚使,各级招讨使,各级观察使。

他们的作用不言而喻,由于地方还是属于敌占,在没有获取足够的根据地之前,基本上是不存在职权细化的,如何调配和变动,由安抚使决策。

可以说安抚使就是各个敌占区州郡的总督存在。

当然安抚使也不是表面看起来风光,甚至可以说风险很大。

首先,世家对于地方的控制并未丧失。

呆在蜀州的应昭,结合这段时间入蜀之后分田均地,打击黑恶犯罪,扫荡世家之后得到的工经验来看,确定了他的军民府,不可能走传统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方针。

因为农民是一群短视,狡黠的人。

这是农业社会决定的性格,不是应昭自己的臆想。

想让农民听你的话,除了你将他们头上的乡老村长干掉,或者让他们也处在一个朝不保夕的社会环境中,在他们都活不下去的情况之下,才有可能随你造反。

记住,是要活不下去!

农民的工作好做,也最难做,因为农耕文明注定了只要守着一块地,在一定的周期内,只要不是遇到天灾人祸,基本上都能混个囫囵活着。

也就是如此,农民一般不会和游牧民族一样动不动就挥刀。

因为游牧代表了不可控,而农民世世代代生活在一块土地上,他们比你更清楚本地应该做什么,要做什么,才能让自己不饿死。

所以游牧过不好就会提刀,管你是谁,让老子都要活不下去,大不了干掉你去投奔大部落。

谁拳头大,老子听谁的!

而农民就不会这样,因为只要不是大灾面前,只要有一小块地,就能保证他们不饿死!

不饿死,就不会反。

至于有没有想过过得更好?

圣人都告诉你了:“温饱思那啥。”

重点在一个“温饱”。

可农民活着就很累了,怎么可能想其他的。

所以应昭深刻研究之后,呆在出游回来,就在成都写起自己的论文来。

深刻研讨:世家是如何控制百姓的。

最终的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让大部分人处在一个薛定谔状态。

每年有一半概率饿死,一半概率不饿死。

那怎么控制这个不饿死的状态呢?

有且只有一个办法!

世家跟各个地方的村长合作,或者让家奴看顾,而这些人也就是各个村的长老、里正、乡老。

他们控制武力,掌握刑罚,并且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是基层的实际控制者,依附在世家的大树之下,过着“中产”的生活!

世家给他们免租,奖励他们土地,收买他们协助世家进行剥削“韭菜”,让韭菜们不拼命干活就会死,拼命干活才有活下来的可能。

韭菜是谁?

就是这群薛定谔的农民。

只要控制得当,农耕百姓或者佃户,那就是敢怒不敢言。

而且他们通常一辈子生活在庄园内,世世代代在这群中间商的pua之下,他们许多人办事,都会请这些村长帮助,庄园社会内,农耕百姓,或者说农奴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人身权利。

他们只属于庄园!

而中产意味着能吃饱,能吃饱就能读书。

能读书就有机会跃迁阶级。

这就是为什么农耕时代,许多黎庶被压榨了一辈子,甚至因为某些原因,死在了乡间地头却无人替他们发声的原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