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凛冬之怒(2 / 2)

用长直厚重的金属刀刃切削木头,对材料科学没什么难度要求,进刀再快再深也不太会崩刀。至于切金属的车床,那就难多了,不到十八世纪末基本上不可能出现。

有了车木头的床,调整粗制木头箭杆的圆度就快多了,踩几脚转几圈就削得滚圆,一台车床一个时辰车几百根都没问题。

法正看得两眼放光,啧啧称奇:“妙哉,诸葛亮怎会想到此物的?”

匠人首领也不是很懂,只是揣摩地回答:“此物小老儿已经用了有两个多月了,是大王视察僰道的时候,诸葛小先生在右将军督导下弄出来的。当时也是大王巡查军工,与人说起‘诸葛连弩耗箭过快,弩矢制造不及’。

右将军看大王关切,就跟诸葛小先生合计了一下,似是发现箭头可以铁水浇铸,一模能造很多,反而是箭杆削得太慢了,不知怎的就鼓捣出这个机器。我等用此物造枪杆箭杆也有一阵了。

上个月鲁府君报到成都,说褒斜道激战正酣,还有西凉马家将领来降,全赖诸葛弩守营隘,大王不知跟谁商议了一下,就把咱和这些机器派给鲁府君。”

法正听完来龙去脉,这才心中大定。

呵呵,贾诩不是想试探一下“大雪封山之后前线武器耗材够不够用”么,那就尽管试试好了。

以法正的军事素养,他当然看得出这玩意儿是个好东西。右将军和诸葛亮在蜀中,此前似乎已经把纺织、冶金这些跟军工沾边的产业的产能都发展提升过了,皮革制品也因为南中的彻底平定、逐步开发,供应充足。

原本木质结构的加工不该是军工生产的短板,但因为别的板长长了,倒显得木匠环节短了。现在全面铺开木车床,枪杆箭杆的工时成本起码暴跌数倍。

往大了说,以后建筑工程里面盖房子,那些横梁柱子什么的,想要削圆修直,木匠工作量也小很多。

当然了,具体到眼下这个局面,此次的得益,除了李素、诸葛亮的巧思之外,还更应该感谢鲁肃的调度:

鲁肃虽然没学过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但他居然凭借着惊人的内政统筹天赋,无师自通地做出了“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庞大笨重的零件本土化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轻便的东西进口外运”的决策,妥妥是个事实上的供应链管理大师。

得到了充足的物资供应之后,法正心中就更加安妥了,他全面加速了让郿县降兵南撤的执行。

也给马超多配了二十部诸葛连弩,和一百车的弩矢,让马超把担心放回肚子里,选了三千骑兵由庞统带着、把武器装备留下,然后南撤回褒中。

只有马超自己带了两千人守住马冢山,而且营地也进一步收缩,基本上只确保褒斜道口,防止敌军能放火烧栈道即可。

去芜存菁之后,法正这个冬天在太白山-五丈原一线基地留下的兵力,压缩到了四千人,这样已经足够摆出“为北伐省粮,关卡防御力量最小化优化”的姿态。既确保了安全,又让人不得不相信明年秋收之前,刘备的大军真会从这儿蜂拥而出。

十月二十四日,秦岭再次下起了大雪,这一次,褒斜栈道是彻底被封死了,法正再也得不到南边来的补给物资,他必须靠现有的零件和自己的生产、自力更生撑到明年二月初。

李傕也在确认天气情况之后,对五丈原和马冢山大营又发起了几次试探性进攻——他倒也没指望一下子就攻破,因为他知道就算法正后援断绝,但是一开始囤在营中的连弩箭矢和其他武器耗材存量肯定还是很多的。

所以最初几次只能是小部队试探进攻,类似于“火力侦察”,引诱敌人浪费火力。

可惜的是,李傕的试探统统失败了。法正确实表现得很豪横,就跟美国人打仗似的丝毫不吝惜弹药,动不动就“给老子射”。

连续试探几次之后,发现火力丝毫没有衰弱,李傕也没耐心了,就让杨定在这儿围着吧,他自己已经不关心郿县战场了。反正关卡已经修好,法正也冲不出来捣乱。

李傕自己回到长安,迎接同样即将回到长安的贾诩,为全局大计做后续准备。

郭汜、张济、张绣各自的战事也纷纷因为寒冬降临而彻底转入停歇。苟延残喘的韩遂马超也是稍稍松了口气,大家都就地转入防守。

法正给鲁肃的最后一封战情通报,以及敌情侦查结论,却是在大雪封山之前,成功送给了鲁肃,鲁肃又在十一月初送到了成都。他本人也会在十一月份回到成都,为来年的换防大计做交接。

三更!

ads书福利关注公众号,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