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泄露假情报(1 / 2)

听完刘晔的陈述,李素心中的激荡震惊,许久才平息下来。

别以为他是穿越者、知道历史,就不会为刘虞之死震惊。因为在他看来,如今的局面,在这个问题上,跟原本的历史已经有太大差异。

如前所述,刘备这个变量被从关东战场抽走之后,陶谦、公孙瓒这些原本得到刘备辅佐的势力,都出现了极大的削弱。

陶谦扛了不到两年就兵败身死。

公孙瓒的嫡系兵力也至少比历史同期削弱了三分之一。原本这时候他该对袁绍保持略有优势、捏着渤海郡和青州北部的几个郡,现在那些统统都没有了,公孙瓒的地盘被彻底压回了幽州。

所以李素才一度以为,公孙瓒都这么弱势了,还怎么敢飘?又怎么敢杀刘虞呢?就算他敢,刘虞又怎么会轻易被击败呢?

只能说,刘虞的“战斗天赋”实在是太低,一辈子丝毫不知兵,只会搞外交,而且主动想削弱公孙瓒兵权,逼反了他。

而公孙瓒也有性格弱点,那就是他不屑于伏低做小,宁死不屈(这也不是贬义。而李素因为跟公孙瓒接触太少,对他的这个性格弱点预估不足,才产生了误判。

公孙瓒在史书上留下的性格记载也比曹刘袁那些人少得多,连《品三国》都没特地讲过这个人,穿越者细微误判也没办法。

这个很好理解,因为要是让李素这种怂人站在公孙瓒的立场上,遇到刘虞要削兵权,他肯定知道造反是没前途的。要么交出部分兵权走人,带上嫡系人马出走,换个没上司掣肘的边边角角徐图再起。或者就算已经动手冲突了,突围就是,没必要返回蓟县杀了刘虞、白白给袁绍大义名分借口。

那样最差也能混个跟公孙度一样去三韩、扶余这些化外之地屠戮野人、称个蛮王的逍遥下场。以刘虞的仁慈,你只要走了,也不会赶尽杀绝的,刘虞一开始就没想杀公孙瓒,只是要防止公孙瓒破坏他的笼络安抚政策。

“唉,只能说是性格决定一切啊,很多人一辈子引以为傲的事情,陷入了路径依赖,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刘虞一辈子想归化边民,公孙瓒一辈子想杀尽异族。

这两人若是放在合适的环境下,都是有可能成为民族的英雄的,可惜被卷到了同一个复杂的漩涡里,白白损耗了。刘虞一辈子积攒的声望,都白白便宜了挂孝拥立嗣燕王刘和的袁绍,这下袁绍可是‘挟燕王以令河北’了。”

李素心中,最终如此暗忖定论。

……

接受了刘晔带来的噩耗之后,李素就忍不住问刘晔自己有何打算,以及糜竺目前是个什么态度。

“子扬贤弟,咱也算六年交情的老相识了,那些虚伪客套之言就别说了。如今天下事已至此,你有何打算?为燕王报仇是肯定要报的,我与汉中王都是义不容辞,当年举茂才察孝廉之恩,断不能忘。

可惜汉中王与燕王的地盘,一个在天下东北,一个在天下的西南,实在鞭长莫及。而且对汉中王而言,北伐救驾才是第一要务,之前因为去年的五丈原兵败、被董越樊稠破坏了汉中战备,不得不拖延,现在却是再也不能被其他事儿再拖了。

我估计以袁绍之气运,白赚了如此良机,就算没人援手,他也能灭了公孙瓒。我们事实上也可以静候假借袁绍之手报仇。贤弟如果耐得住,投奔汉中王继续施展抱负,也算是一种继承燕王遗志。如果实在等不得,回去找糜府君、从旁策应为燕王报仇也可——

我只希望你承诺一事,切不可因为要给燕王报仇,就投奔袁绍。袁绍不过是利用了燕王,而且你也说了,公孙瓒之所以杀害燕王的借口,也是诬陷燕王授意袁绍拥立,可见袁绍也是害了燕王名节清白的帮凶,至于拥立刘和,不过是挟燕王行己利。只可惜河北世族大多不查,恐怕要长久为袁绍利用,唉。”

袁绍历史上在河北地区如此得民心,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是借着给刘虞报仇吸收过来的。包括后来乌桓蹋顿那些肯给他卖命,都是看在当年刘虞的面子上。

刘晔听李素说得还算诚恳,都是关起门来说心里话,所以他也不藏着掖着了,拱手说:“晔位低权轻,之前只是幽州别驾,去年燕王称王之后,另授我王府主簿。岂敢与汉中王、右将军论故旧交情。

二位无力立刻相助为燕王报仇之事,也是人之常情,但晔受人之恩,当先与糜府君联手,待公孙瓒逆贼被剿灭后,再论其余。不过我可以答应右将军,不会投奔袁绍。我也想观望一下,看看袁绍为燕王复仇之后,究竟是否真的会继续尊重嗣燕王,还是如董卓、傕汜一般……”

李素见目的实现了一半,至少不会资敌袁绍,也就不再苛求,还设身处地帮刘晔和糜竺出主意:

“既如此,素就不勉强了,糜府君豪商出身,至今麾下不习战事,跟公孙瓒交战肯定是打不过的,也犯不着越过辽西走廊四百里无人区去劳师远征。

想在报仇中出点力,还是以海运帮助袁绍运粮、或运兵走海路绕过易水、灅水等处,直插右北平郡腹地——若是我为公孙瓒用兵,肯定会在易水要冲之地设置高楼城塞,堵住冀州入幽的咽喉。有了海路迂回,那些坚固要塞就能绕过去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