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谁在其中做了手脚,将本该入选之人替换下去。”
“孤要试一试,咨政处的大臣是否可靠。”
大明的事务日渐繁忙,朱允熞也不可能始终一肩挑之,朱允熞设立咨政处不是为了给自己增添负担,而是为了减少负担!
只要咨政处忠心可用。
将来就可以将一些事情甩手交给咨政处去做,至于是否会分散皇权。
这一点到不需要担心。
毕竟咨政处的存在同内阁没有太多差别,后世的内阁始终逃不脱皇帝的掌控,咨政处同样没有这个能耐。
反倒若是处处都想着集权。
什么事都往自己肩上挑,那只会把自己累死,同时也只会把大明治理的一团糟!
不愿意信任,不敢去信任,此乃庸人所为!
身为皇帝,手下注定什么臣子都会有,若是处处害怕奸臣,因噎废食,这才是无能的庸人!而非一个合格的皇帝!朱允熞要做的,是善于利用,将忠臣和奸臣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
翌日。
奉天殿。
早朝!
朱允熞手中拿着咨政处推举的名单,心中可谓是一半欢喜,一半忧。
这名单之中,不乏干臣,能臣。
但却也有一些善于表面功夫,实际功绩不显,只是在做文章上面有突出能力,纸上谈兵或许可以,但真正去实际管理地方,却只怕是力有未逮之辈。
这些人或许一辈子都没去过基层。
连五谷都不分!
又让朱允熞如何能够相信这些人能够治理好地方呢?
但偏偏,这些人对于朱允熞的忠心却毋庸置疑,因为他们都是清清白白的读书人,是通过往年来一届一届科举积累的人才,在朝为官多年。
资历已经攒够了。
按照往常的规矩,就该提拔,以往是提拔到朝中,现在既然有巡抚这么个去处,自然要想到他们。
但朱允熞却不愿意将他们派到地方上去。
有些人,在朝中或许还能发挥作用,但在地方上,就只会给地方上的官府添乱而已。
所以朱允熞暂时将其搁置。
并未发表任何言论。
而这些动作在朝中大臣的眼中看来,便是清楚朱允熞对此次名单不满,但却只是合理的不满,并没有其他问题,所以才只是搁置,否则此刻早就是血流滚滚了!
想到此处。
诸多有门路的大臣心里都一阵庆幸。
还好这段时间他们忍了一阵,连上百万两的银子都没有动摇,毕竟银子是银子,可家里人的命也是命啊!
毕竟不是谁都有颖国公这么一个好大哥!
“殿下,臣有本启奏!”
正此时。
一位朝中大臣站了出来,众人定眼一瞧,才发现是在朝中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吏部尚书——翟善。
看上去十分年轻。
“说。”朱允熞点头应允。
翟善深吸了一口气。
尽管他是吏部尚书,但在这朝堂之中,论威势却恐怕连很多主事、侍郎也比不过。
莫要以为这是开玩笑。
事实上的确就是如此,在洪武朝有很多事情都是不可思议的,就好比翟善,不过是洪武初年生人,二十多岁的年纪,竟然就成了吏部尚书,放在整个大明都可以说是相当不可思议的。
但在老朱这里。
却是完全可能发生的,因为老朱完全就是一个工作狂,不管什么事情都要经过他的手。
一天早朝、午朝、晚朝,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工作机器。
亲手提拔一个年轻人来当吏部尚书,实则将吏部尚书的事情自己来管,也是十分有可能的事情。
而翟善就是这么一个十分幸运的年轻人。
只不过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可不是那么好当,没几年的功夫,他就被老朱给换下去了,从堂堂一届吏部尚书,给调到宣化当知县去了!
这简直不要太离谱!
可偏偏这就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
“殿下,傅友文一事,臣身为吏部尚书,实在是难辞其咎,身为上司却无法管束属下,德行不足以服众,能力更是有限,实在不适宜再掌管吏部尚书一职。”
“还请殿下将吏部尚书一职,移交给贤能之士!”
顿时,朝中大臣一阵哗然。
吏部尚书!
这可不是一个小位置!位高权重都是对这个位置的贬低!
现在竟然要换人?
而且看这个样子,殿下似乎并不意外,可能换人的背后,就是太孙殿下的意思!这是想要让自己的心腹上位了?
朝中诸多大臣纷纷止不住的猜测。
上方。
朱允熞平静的点了点头。
“善。”
“既然如此,那即日起你便为陕西巡抚,替孤将陕西这片地界治理好吧。”
“而你原本的吏部尚书之位。”
“便交由百姓监督司主管杨士奇担任。”
杨士奇!
又是他?!
朝中大臣忍不住张大了嘴!
尽管杨士奇同翟善一样年轻。
可却不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官员,而是实实在在太孙殿下的心腹!同时也是一个有能力的干臣!
让这样的人坐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
怕是一上去,就下不来了啊!更别说,他还兼着咨政大臣的名头!
以此职位而论。
朝中能比他还大的,便没有几个了!
“至于杨士奇原本主管的百姓监督司,就交由杨荣担任。”
又是姓杨的?
百官一时不由呆愣在原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