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用人之道!(2 / 2)

“正常的政务,有朝廷的制度,有大明律法,他按步就班,循规蹈矩的去做就行了,有什么难的?”

朱允熞再次怔住。

稍一思索,就明白老朱说的一点都没错。

只要建立起了完善的制度,办任何事都有一套标准流程,所有人都按章做事。

那么,所谓的官员,与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还真没有多大的区别。

甚至不客气的说,如果狗会说话,并且认得字,弄条狗坐在那个位置上,也行。

官员真正的能力,在于突发事故的危机处理。

这时候,平日里的规章制度不再起作用。

需要他打破规章制度,需要他想出新的办法。

需要他迅速做出判断,立即处理。

这时候,官员们的聪明才智,才有发挥的地方,才是体现官员治政水平高低的时候。

后世官员,平时看起来都差不多。

一旦面对突发危机处理,突飞舆论事件,水平的高低,就立即凸显出来。

许多官员也因此将自己的愚蠢,暴露在公众面前。

就好比他去执掌应天府,如何对付商人罢市,就是危机处理。

如果没有商人罢市这种危机,就是按步就班的做事,那他完全可以天天在衙门睡大觉。

所有的事,下面的人自然会按平时的规则,将其办好。

“熞儿,你才华高,能力强。但咱识人多年,知道越是才气高的人,越是容易瞧不起能力本事一般的人,不愿与之为伍。”

“但是,熞儿,你一定要记得,将来你为君之后,用任何人,都不要被他的能力所迷惑。”

“不要认为这个人能力强,就一定要用他,对其特别另眼相看。”

“大明江山已固,不再是打天下之时。”

“你用人,首先要重的是忠诚。”

“如果一个人能力很强,但自视很高,对你不是特别忠臣,那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你不要轻易用他。”

“有时候,也许,你要做的是杀了他。”

“反之,如果一个人能力一般,但对你特别忠心,那你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用他。”

“就比如说,方孝孺,黄子澄,齐泰这几人,他们读书厉害,能力一般,但他们对大明忠诚,不会背叛咱。”

“故而,咱才让你用他们。”

朱允熞张了张嘴,却没有出声。

老朱的判断,只能说是太精准了。

回想起来,如果没有靖难之役这种突发事故,天下一直都太太平平,那这三人,也有可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贤臣。

也许还会留下一段臣贤君明的佳话。

只可惜,朱棣起兵造反之后,他们三人能力不足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狠狠坑了建文帝一把。

这肯定是老朱没有预料到的。

另一方面,三人对朱允炆也确实做到了忠贞不二。

明史评论说他们三人,抱谋国之忠,而乏制胜之策。然其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而有生气。由是观之,固未可以成败之常见论也。

也就是说他们三人虽然能力不行,但忠心耿耿,死也不惧,不能因为他们败了,就看不起他们。

说起来,道衍为方孝孺求过情,朱棣希望方孝孺为自己写诏书,如果方孝孺同意的话,就能保住身家性命了。

但方孝孺宁死不从,还连累全族被诛杀。

至于黄子澄,也是朱棣亲自审讯,希望他能屈服。

但同样,黄子澄也选择了领死。

朱棣当时想收买人心,尽快安定天下,只要他们三人投降,至少当时不会杀他们。

至于后面,会不会记仇报复,就看他们用什么办法保命了。

朱允熞一直看不起三人,可此刻听老朱一番话,却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之前的想法。

虽然这个时代的臣子,各个都将忠君挂在嘴边。

但谁还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呢?

古今亦然。

真正忠心的人,永远都值得重视。

哪怕能力非常差。

毕竟,一条忠诚的“狗”,也是大有用处的。

他心中思索着。

在用人之道上,确实还有很多要改进的思想观念。

这时,老朱又开口说道:“除此之外,咱之所以用他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朱允熞心中一紧,知道这必然是更紧要的地方。

接着,便听到老朱吐出了两个字:“名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