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照顾(1 / 2)

铁血残明 柯山梦 6029 字 1个月前

暖阁中呈文纸轻微的声响消失,现在谈论的是内阁首辅的处置意见,左侧桌案后司礼监的秉笔记录完后纹丝不动,似乎发出一点声音就会让皇帝误会。

“便照内阁的意思,虽是下科道议处,并非内阁便不顾了,议的是首辅,科道不要跟以往般,只知在自家窗下絮叨叨说些囫囵话来,要有个道理章程。”

崇祯的声音冷冰冰的,完全听不出是在决定关于内阁首辅的事宜,似乎这个人与他从无交集。下科道议处可轻可重,理论上来说,刘宇亮也并非一定会被打倒,得出结论之前他还是首辅,但以皇帝的态度,他失势的可能更大

皇帝没有兴趣继续谈刘宇亮,略微停顿片刻后转向了战事,他的目光看向杨嗣昌,“东虏过了河西务,是要寻机出边去,兵部作何料理?”

杨嗣昌清了一下嗓子道,“回皇上话,建奴过香河往东,是要从蓟镇出边,据各处塘报奏报,建奴人口牲畜数十万之多,途径一处数日不绝,现下各处江河开冻,他要出边非数日可就,臣命陈新甲仍守通州,防贼侵扰神京,蓟镇沿边各关口严加防范,孙传庭、高起潜速过河西务追赶,辽镇抽调精兵自东合围,务要让东虏应接不暇,待其人困马乏,再寻机大扑大杀几阵。”

“不是寻机才能大扑大杀,勤王兵马云集,大杀几阵时应有之意。原本首辅这次弹劾是用了心的,是他自己没个定见,跟着孙传庭走了歧路,又照着孙传庭的法子,先前只知庇护纵容,末了可曾见了实效?一经明令军前正法,各营才知争先,可谓立杆见影。兵马还是那些兵马,将还是那些将,可见非是无一战之力,几十年来未曾干得好事,果真是自家不争气,没有用心做事之人罢了!”

杨嗣昌微微躬身,没有出言附和,崇祯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红色,他的声调略微提高,“兵部该叙功的叙功,该论罪的论罪,最要紧还是畿东那里东虏仍在,被掳百姓日夜切盼获救,眼下鞑子是奔着出边去的,不拘援督、总监、宣大总督各部,勿要分得那般明白,都要齐心杀贼。兵部还当用心调度,永定河边既能一战击溃上万鞑子,只要严加督促,各镇各营都是能战的,现下援兵四集,必须再大胜几阵,将所有百姓解救放归,至少再斩三五千首级,让那东虏不敢再兴犯边之心!

杨嗣昌听到此处,身体微微一抖,他微微抬头,崇祯威严的目光注视着他,杨嗣昌欲言又止,缓缓的把头垂了下去。

……

暖阁不远的候召室中,几名宦官在屋中走动,主要是来自司礼监的,朝议和召对都由司礼监组织,他们负责具体安排召对,由于有多个批次,司礼监需要根据皇帝的重视程度提前安排好顺序,前面差不多结束的时候,他们就要让下一批候场,以免皇帝等候。

内阁每次都是第一,这一点无需多说,后面的五府六部锦衣卫等等,每次的顺序就不一定,等候的官员都在侯召室中等候。

二十多个六部官员围坐在长条形的桌案边(注1),大多翻看着各自的奏本,为一会的奏对临时抱佛脚,有少部分相熟的官员在交谈,但由于距离召对暖阁很近,大家说话都很小声。

因为内外官的交流比较敏感,所以屋中的文官很少和宦官久谈,最多是询问等候时间,好去上个厕所之类,其他时候都是各自做事。

一名宦官提着箩筐从大门进来,到了西北角的位置蹲下,将箩筐的木炭夹起放到火盆中,长条形的木炭裹着一层红色的泥土,刚放入一块进去,炭盆中啵啵的爆出连续的脆响,在安静的侯召室中,附近一个司礼监的宦官转头看过来,满脸的不悦。

加炭的宦官连忙将那块炭夹起,放在眼前看了看,上面竟然有些水珠。他立刻将那块炭放回箩筐里面,跟着仔细检查了另外一块炭,似乎也有水迹。

那个司礼监的宦官缓缓走来怒道,“提来前不知先查看明白。”

提着炭的宦官连连躬身,“小人明白,小人马上换。”

林登万说罢将红箩提起,匆匆出了待召房,在门前遇到司礼监一名少监,赶紧让在一旁让他进来。

屋中几个宦官凑过去,听那少监吩咐几句后,几人很快就沿着长案走回,低声对几名官员通知。

少监又走动着确认了一遍,“工部和太仆寺可都齐了?”

屋中没有其他人接话,召对的官员确认一遍,少监才带着他们走了出去。

等这些人都走了,门口又空出来时,林登万才出了门,暖阁那边有几个文官刚出来,他们在低声商议着什么,林登万刚来暖阁不久,还不识得这些人,但他知道第一批进去的都是内阁的阁老,心头有点害怕,连忙往右边转去。

不远就是茶水房,十多个的宦官在里面候命,另外一个惜薪司的宦官在这里守着,沿着墙边摆着好几个筐子,筐子里面都是包着红泥的木炭。这是宫中专用的红箩炭,只用易州一带山区中树木制成,原材料限定在青信、白枣等几种树木,算是质量最高的木炭,制作完成后用红泥裹上一截,以示其与众不同,所以得名红箩炭。

林登万跟那宦官一起仔细查看,靠前面两筐也有些水渍,可能是化雪造成的,好在后面几筐没有,林登万提了又往侯召房走去。

刚到门前时,沈迅匆匆从他身前走过,来到长案边就坐的户部侍郎身边,低声交谈起来。

林登万进了门,看其他人并未留意,埋头提着箩筐来到两人身后的炭盆位置,凝神去听沈迅的低语。

“皇上准发内帑一万两,此次永定河大捷,各镇报斩三千五百,兵部验过真级一千三百,杨老先生意思是都按东虏算,给五十两每级,合共六万五千,内帑除去一万,还差五万五千,劳烦户部早些筹措齐全,以振奋各镇士气。”

林登万把炭块轻轻放进去,只听户部那人立刻道,“我听闻里面有五六百都是西虏,怎生又按东虏算,还是请杨老先生先与尚书大人说明白,我们才好照办。另外说来,这鞑子闹了半年,到处道路断绝,户部各库中几无存银,要凑齐这六万五千两殊为不易,听闻还有不少斩将夺旗的奇功,算来怕不止六万五千,还是要跟工部、太仆寺一起筹措才好……”

“钱粮筹措不易,下官这里都明白,只是战事方殷,皇上又给了旨意,务必还要斩级三五千级,都靠这各镇兵马,钱粮支应是一面,斩首赏赐也力求一个快,斩将夺旗的奇功内阁尚未查实,兵将就盼着人头赏,有个奔头才好卖力去打杀,是以还是只有辛苦户部各位……”

林登万在养伤时被教授过速记,手中拿着炭块,脑中则全神贯注的边听边记,突然裆部一股热流,林登万全身一抖,手中的炭块脱手掉了下去,啪的一声撞在铜盆边缘。

沈迅转头看过来,林登万赶紧低头,把木炭放好,匆匆去了下一个火盆,裆部的热流变得冰冷,林登万紧紧的夹着双腿,右手慢慢的调着火盆中的炭块。

随着内阁召对完毕,屋中的议论逐渐多起来,召对内容涉及各部的,正好都在这里先行沟通,林登万小心翼翼的沿着墙边走动,尽量不引起文官和司礼监人员的注意,竭力的去听清附近人交谈的内容。

虽然动作很慢,但几个火盆也都加好了炭,林登万不便多留,出了门又到茶水间等候,到了放炭的地方,突然看到了自家的管事张少监,连忙就要跪下。

张少监把他拉到一边低声道,“不用多礼,你刚来此处不久,记着到平台这里管事的是司礼监,奏对往来的最低也是五府六部锦衣卫,在这里办事最要紧就是小心,万不可出什么差错,务必记住这条。”

“小人明白,谢过大人提点。”

张太监叹口气,“不必说谢字,鞑子闹了这许久,就担忧家中遭灾,寻日里与我交好的,无一人肯帮忙去打听,你家那亲友真有本事,这兵荒马乱的,还能去河间府走这一趟,帮忙埋了过世的,又给钱粮安顿活着的,这周遭亲戚都记的是我的好,等日后老了回乡,或许还能上族谱进祠堂,这是大恩德,定要帮我跟你那亲友道谢。以后这惜薪司里面,能用得到的只管开口。”

林登万躬身道,“我那亲戚本也是要往那边去,他也是个热心肠人,我跟他一说便应了,哎,只是也没帮上大忙,还请张老公节哀。”

张少监眼睛微微一红,摆摆手之后扭头走了出去。

林登万在原地站了片刻后,靠在墙上发呆,茶水房中宦官来来往往,都是在平台这里伺候的各内衙的宦官,有些相熟的互相交谈,因为都在平台做事,交谈的内容比北厂就丰富多了。

林登万和另外几个惜薪司的人轮流去各房添炭调火,快到午时的时候,召对终于结束,林登万跟众人一起去点还了红箩炭,才疲倦的往北厂走去,裆部已经一片冰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