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报告文学(1 / 2)

第152章 报告文学

沈田惠有点糊涂:“请报社的记者来,这是什么意思?”

李三彪道:“宣传呀!咱们做出了这么大成就,不值得宣传一波吗?你看看罗总,为了我们的芯片,连癌症都不去治,也应该宣传一下啊!”

沈田惠道:“不必了吧,我们系统内部有记者,会给我们报道的,到了知道的时候,大家也都会知道。再说,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不图名利,没打算出名。”

李三彪笑道:“咱们得改变思维了,有功劳不说很多人就觉得你在白吃粮食,我们也是为了工作嘛!再说,你看,最近中科和华清,那两台光刻机都是宣传了的,他们既然唱了高调,我们就有机会!”

沈田惠疑惑道:“什么机会?”

李三彪道:“您听我的吧,只要帮我带进几个记者,一个月以内,肯定能把两台光刻机全要来!”

八九十年代报告文学非常热门,有名的有很多。

从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开始,着名的报告文学还有女子花剑运动员栾菊杰的《扬眉剑出翘》,郎平等女排姑娘的《龙国姑娘》、以及《希望在燃烧》等等。

陈景润、栾菊杰等都是通过介绍,成为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人物,感动了好几代人。

但是80年代,几乎所有大三线的科学家,全都不为人所知。

李三彪深知,这时候是讲理想的,在理想面前,利益是拿不上台面的,只要你的理想感动了大众,那你就是无敌的。

很快,李三彪就给张海棠家里打了电话,请她帮忙联系采访过她的那些记者。

自从电报大楼换了李三彪的交换机之后,从长安到四九城的信号顺畅无比,甚至申请之后,家里都能直接开通长途了!

张海棠正提着根铅笔,双手托腮,轻哼着自己写的旋律。

连写了好几首,没有一首顺耳的!

她好久没有新歌了,虽然满大街都在唱“天晴别忘戴草帽”,但自己几个月没有新作,李三彪又消失了,心里闹哄哄的。

现在可不是后来,几年一张专辑,这会儿有名的歌手一年能录几十首。

听见电话那头传来李三彪的声音,张海棠兴奋极了,感觉像是要扑上来。

可不是嘛,772所的研制工作不分寒暑,一晃春节都过了,现在已经是1982年的3月了。

“亲爱的,你可算出现了!我又没词了,你快帮我想一首像样的歌!你知道吗,这几天苏小明来电视台录音!《军港之夜》入了全国优秀群众歌曲评奖31首!”

李三彪不屑道:“不就是苏小明嘛,在头几年还说她靡靡之音呢!再说那歌又不是她苏小明写的,电视台转播了歌会,也没叫她去,不还是别人唱的吗?”

张海棠要啊哭了:“那还有朱逢博呢,她跟我一起去给《雪孩子》试唱插曲,结果把我刷下来了。”

李三彪无语了,道:“海棠姐啊,朱逢博今年四十三了,你跟人家老大姐较什么劲啊!”

张海棠还是不依不饶道:“你不知道啊,最近又出来个王洁实谢莉斯的组合,二重唱的和声可厉害了!赵中祥说,我再不努力,他们就要超过我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