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远了些, 这话就听不到了。石夫人脸色有些不太好,石明志脸色有些发黑,几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脸上都带了些鄙夷, 但随后想到这样的人,竟是他们的家人, 那脸上就又带了些难堪。
时韵和石静可不知道这里的闹剧,她们在陈家住了一晚上,一大早又给陈家老太太请安。老太太的眼睛是好转了许多,能大概模糊的看到人影了,也能分辨出身上的衣服颜色。
于是,她就拉着两个外孙女儿使劲夸。
一会儿说时韵这个月白色的衣服真漂亮, 很衬时韵的脸色。一会儿说石静这个大红色的衣服特别端庄,看得人都稳重了几分。
大家也知道她其实是看不清脸上神色的,但很有默契的,都只点头应承。
等吃了早饭, 陈老爷才说起来这迁坟的事儿——老太太哪怕是眼睛不行了,这陈娘子是她亲女儿, 要迁坟, 那肯定得告知一声。
老太太一开始是默不作声,但慢慢就红了眼睛, 泪珠子开始往下滚落:“石家那样狠毒的心肠, 这么些年,竟是……竟是……现下才想起来迁坟……”
他们是知道陈娘子的坟墓在公坟那边的, 但那会儿是因为石家指责陈娘子克夫,因为陈娘子才导致了赶考的石明志死亡,陈家心虚, 所以才没有很强硬的要迁坟。
可现下石明志既然活着,那克夫的说法就不存在了。既然陈娘子不克夫,哪怕是难产死了,她也是为石明志留下了血脉的,石家竟然狠心将她扔在公坟那边,也着实是有些丧良心了。
陈老爷赶紧安慰:“幸好咱们两个孩子懂事儿,还记得这事儿,否则妹妹地下难安。娘,你这眼睛可好不容易好转,可千万不能哭,你要想,妹妹总算是能迁坟了,她以往这些苦难,总算是熬过去了。”
听的时韵都忍不住皱眉。
她其实很是不能理解这母子俩——就算是陈娘子克夫,就算是那名声是满城皆知,但大不了不嫁人不就是了吗?不嫁人的话,无论如何,人是活着的。
现下倒好,嫁人了,这克夫的名声也没改变啊,陈娘子反而因为嫁人这事儿,受尽苦难,最后甚至没了性命。
结果一转头,迁坟就算是熬过去了?
人都死了,那坟墓什么的,算什么?有什么要紧的?迁不迁的,还能断了祭祀供奉不成?
她微微叹口气,转过头不愿意听了。
石静看看她,伸手捏住她手腕。时韵抿抿唇,凑近石静:“外祖母和舅舅说的那些话,我是不赞同的,你也一定要记住了我今天说的话才行,无论如何,性命最重要。哪怕是有朝一日,你遇上了很可怕很可怕的事情,可怕到你都活不下去了,你也得咬牙坚持下去,活着,你才能翻身,才能报仇。活着,明白吗?”
石静使劲点头,她肯定得活着才行,她活着了,才能护着妹妹是不是?
要不然,就妹妹这身体,她要是死了,妹妹还能活吗?所以啊,她必须得活着,好好的活着,然后护着妹妹才行。
石家那边回了村里事情也多,一是早些年说死了的人忽然回来了,左邻右舍不得来看看热闹?族里的长辈晚辈,石明志也得带着孩子们上门拜访叙旧。
再有石夫人这种京城来的,大家没见过,也得看看稀罕。
石明志那一套的说辞,对着石静和时韵的时候都已经是十分流利了,现下更是说的拈手就来,不到三天,人人都知道他是当初出了意外伤到了脑子,所以忘记了自己身份,也幸好是得了王姑娘救治。
至于这其中种种有些不太合理的地方,别人也会自动帮石明志填补——主要是这一个地方出一个举人都尚且不容易,出个官儿,那对本地的百姓来说,真的是好处多多的。
首先是当地的父母官,会因为顾忌同僚,忌惮位置更高的京官,对本地百姓就会少一些折腾,大面儿上能过得去就成了。
再者就是赋税的问题,秀才自己不纳税,举人的话,名下产业可以不缴税,村子里的人可以将自家田地挂在石明志名下,这样就能减少朝廷赋税。
这是实际上的好处,眼睛能看得到的。
最后还有隐形的好处,比如说,人杰地灵出进士,本地的儿郎好说亲,本地的女孩儿也能嫁得好。再有就是打着石明志的名义做生意的,比如说,镇子上唯一的书院,肯定是要大受欢迎的。
所以石明志的说辞,是没人去挑刺儿的,大家只会摇头惋惜:“陈娘子可怜了,要是生孩子的时候撑得住,这时候也该享福了,也该是她命里没福气。”
“石家也是可怜,好不容易养出个举人老爷 ,竟然因为这种倒霉事儿,这些年都过的苦巴巴的。”
就算是同情石静时韵姐妹俩的,也只说:“这姐妹俩还算是运气好的,竟是能找到亲生的父亲,日后可就是官家小姐了,这日子啊,先苦后甜,以后就是一路顺畅了。”
住在别的村子里的里正也找过来,提出来要为石明志举办宴席。
族里的长辈也主动提出为石明志更改族谱——石珍珠和她那两个弟弟,至今没上族谱呢。
一直到五天之后,陈老爷才带着石静和时韵从镇子上赶过来,这五天时间,陈老爷是在等他联络好的捡骨人。为以防万一,他重金找了三个捡骨人,一个是本县城的,她亲爹是仵作,自小跟着看,学了一身捡骨的本事,是个中年妇女。一个是外县城的,家里世世代代是做这一行的,是个年过四十的中年人。
还有一个,是陈老爷特意写信求了自己的生意伙伴儿,从别的府城请来的捡骨人,家里也是世世代代做这个的,因为做的好,还将家里的儿子给送上了他们县城仵作的位置。
陈老爷这一进村,村子里的人就都知道,大约是有热闹看了。但现在,石明志能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陈老爷对石家庄却是半点儿贡献也没有,于是当即就有人偷偷摸摸的去通知族里,还有村里,就是怕等会儿陈老爷站上风。
时韵可不想看石明志春风得意,于是她就顿住,伸手指了指:“舅舅,当初我和大姐离开石家去镇子上的时候,找这家的婶婶借了一个馒头。”
陈老爷是聪明人,瞬间明白,赶紧掏出荷包,伸手捏出来一块儿碎银,一边躬身行礼,一边将银子送上:“多谢您当初善心,否则我这两个外甥女……怕是撑不到到陈家去。”
那个大娘赶紧摆手,但时韵抓了银子就塞到她手里。
村里的人,一年到头也就那么几两银子的收入。现下这碎银到手,那大娘一捏就知道,怕是要有半两银子了。这要是拿去买馒头,至少能买一百个。
这到手的银子……就有些推不出来了。
时韵也不等她为难,直接领着陈老爷往下一家。但凡当初给了她和石静一口饭一个馒头,甚至一口水的,她全都介绍过去。幸好陈老爷今儿来这边,为以防万一,身上也是带了不少碎银子的。
总共十来户人家,他们一家家的给过去。于是,原本为石家说好话的,为石家开脱的,慢慢的就全都沉默了下来。都一个村子的,谁不知道石家这姐妹俩当初在石家过的是什么日子?
怎么说呢,就有一种被放在横木上的感觉。一边是石明志的亲娘,一边是石明志的亲闺女,这到底是巴结哪边,才能讨好到石明志呢?
若是选石老太,那石老太的性子谁不知道?最是个忘恩负义心狠手辣的。
倒是这姐妹俩,当初一个馒头都能记得住恩,这要是对她们好,她们心里多少也该感念一点儿的吧?
再有就是真的瞧不起石老太那做派的,也有不打算将田地挂在石明志名下的,就忍不住大声说道:“孩子她舅舅,以前呢,你们不闻不问的,咱们也就不敢说,不说的话好歹孩子能有条活路,现下你们既然管了,那咱们也就能说了,这俩孩子可没少吃苦受罪,你们以后啊,还要多关心关心孩子才行。”
以前谁要说多问这姐妹俩几句,石老太回头就能断她们一天的饭,慢慢的村子里就没人敢为这姐妹俩出头了。反正别人家孩子嘛,管多了还被人骂,除了偷偷给点儿吃的,也实在是没别的办法了。
陈老爷团团作揖:“诸位放心,以前我们家每年都是给孩子们送了吃穿用度的银两的,我们也实在是没想到,人心能狠毒到这份儿上,连亲生的孙女儿都容不下,也是我们的错,疏忽了,日后我们自会改正,也谢谢乡亲们以前对这两个孩子的帮衬。”
石老太原本倨傲的坐在屋子里等时韵和石静来请安磕头呢,等外面的消息传过来,那脸色瞬间就维持不住了。她猛的起身就要出门,但是被石明志给按住了:“你做过的事儿,别人不是瞎子聋子,你这会儿若是出门分辨,必然是辩不过别人,反而越发的将你的过错给揭露出来,除非你是想遗臭万年,以后不光是石家庄,整个清河镇提起来都知道你是个心狠手辣能害死亲孙女儿的,否则我劝你,还是别出来了。”
“不出来就任由她们败坏我名声?”石老太脸色扭曲的说道。
石明志面无表情:“你还有名声吗?你若是不出门,说的人没意思,以后或许就慢慢没人说了。你若是要出去和人争辩,那吵的人越来越多,才越是将你的名声传的四处都是。”
“先坐下,日后我帮衬村子里一些,看在我的面子上,大家以后不会到你面前说什么的。”石明志强硬的往下按了按,石老太心有不甘,但沉默了片刻,还是慢慢坐下了。
坐下之后,转头看石明志:“若是我搬走呢?”
搬走了,也就更没人会议论她了。
石明志停顿了一下才说道:“搬走之后没人认识你,你吃香的喝辣的都可以,但没人知道你儿子是谁,你这样做会招惹贼偷,有很大的危险。再者,你若是搬走,我能为这村子里带来的好处,你是半点儿也享受不到了。”
石老太张张嘴,想说点儿什么,但最终还是没能说出口——石明志连这种漏洞百出的借口都说出来,一句不提让她跟着去京城的事儿,那必然也是十分果断,心里是根本没这个打算的。
她提一次两次的,惹的石明志心烦,日后怕是就更没机会去京城了。
时韵和石静几乎是将整个村子给转了一圈,谢过了当年送她馒头口粮的,又要去谢早些年偷偷的给她们塞过吃食的。这一圈下来,村子里的人也没人对陈老爷有什么敌意了,哪怕是想护着石明志,这会儿也不会对陈老爷有什么不满和阻拦了。
他们这才带着捡骨人一起往石家。
石家人都在,开门的是三婶娘。以往总是抬着下巴的三婶娘,这会儿有点儿点头哈腰的感觉:“你们两个回来了?快些进来坐吧,我听大嫂说,你们在京城,过的很好?那可太真是……我也总算是能放心了,自打你们走了,我就是茶不思饭不想的,我日日夜夜为你们担心,想着你们两个女孩子,怎么就这样大的胆子呢?虽说咱们家日子过的不算富裕,但在村子里也算是寻常人家,你们这样不打招呼就去陈家……”
“若不是快要饿死了,我们如何会走呢?”时韵打断她的话,这个三婶娘,会咬人的狗不叫,平日里看着像是对她们姐妹没下手,但字字句句的挑拨,让石老太越发的暴躁,然后拿她们两个出气,这事儿可没少做,就是现下,都还在明里暗里的指责时韵和石静不懂事儿,不告而走,不是孝道。
尤其说到陈家,更是意有所指,让人误会石静和时韵是贪图陈家富贵日子,嫌弃自家贫穷。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种指责要是做实了,那石静和时韵成了什么人?
时韵不屑于和三婶娘这样的人争吵分辨,只笑道:“对了,堂弟现下留在京城,三婶娘对我的一番恩情,他日我必然回报在堂弟身上,所以也请三婶娘放心,堂弟在京城,吃得饱穿得暖呢。”
三婶娘的脸色立即变了变,但又强撑着笑脸:“你个小孩子,能管什么事儿?你们都是住在大哥家里,这家里的事儿啊,大大小小,可都是男人做主的。”
“三婶娘是乡下人,不知道这城里的规矩也是可以理解的。”时韵照旧笑眯眯的:“这城里呢,男人都是做大事儿的,只管赚钱养家,家里吃吃喝喝,穿什么衣服,那都是女人做主的。男主外女主内嘛,对了,三婶娘应该也是如此的?你看这石家,她说不给我们姐妹吃饭,你和二婶娘就连忙赞同,你们一旦赞同,那男人们,谁会过问呢?”
这个她说的是石老太,时韵并不愿意喊,所以只伸手点了点。
三婶娘脸色就有些发白,她就算是不愿意承认,也不能否认时韵的话了。其实不管乡下还是城里都是一样的,男人们每天吃饱了只管去干活儿赚钱,不愿意赚钱的甚至宁愿打牌说闲话,也不愿意在家里呆着做家务。
家里一日三餐吃什么,家里的人第二天穿什么衣服,房间里做什么摆设,甚至连烧水煮茶,这都是女人的事儿。
女人若是丢开手不去管,那男人保准是连一日三餐都吃不上的。
三婶娘强撑着笑脸:“大嫂必然不会为难两个侄子,毕竟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你也只两个亲兄弟,年纪还小,什么也帮不上忙,若是你堂哥堂弟能有出息,将来必然是会回头拉一把你两个亲兄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