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唐危局!(2 / 2)

“君为诸夏贵胄,朕亦为诸夏贵胄,同立于素王青天之下,应当携手,平定诸胡,不当自残。”

但阿史那塞根本就不信,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了一句,“这些中原人,坏得很。

他们不崇信素王。

据说在中原,就算是辱骂素王,也没有律法的惩戒,简直,简直……”

他竟然从脑海里面,找不到一个足够脏的词,来形容这件事。

“狗娘养的!”

下面有臣子接上话,虽然觉得程度太轻,但阿史那塞还是顺着说道:“没错!

必须要狠狠地教训这个李轨,而且他有什么资格称帝?

和本可汗平起平坐?”

与此同时,李唐也在针对李轨,而且是从两方面一起。

一方面有凉州安氏说能够平定河西,献给大唐,这是从内部瓦解。

一方面,李渊正在抽调关中折冲府,随时准备让李世民挂帅出征。

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本就在河西不太得人心的李轨,很快就支撑不住。

简直如同天选一般,李唐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的,又得到了一片广袤的土地。

虽然不是产粮地,但确实一块可以养马的土地,最重要的是,得到了整个凉州。

李唐在西边的边境从长安之外三百里,推进到了长安之外一千五百里!

李唐终于可以没有太大后顾之忧的东出,不必担心大军一动,长安空虚,直接被西凉国偷袭后方。

前提是解决汹汹而来的西突厥!

本就准备着征讨西凉国的大军,这下有了用武之地。

李渊以李世民为行军元帅,又任命十大行军总管,率领三万关中诸卫府府兵出河西。

面对突然投降大唐的李轨,阿史那塞是有些懵的,他还没用力,怎么凉国自己就倒下了?

等到得知唐国出兵的消息,阿史那塞就有些犹豫,要不要继续和唐国大战,他匆忙出兵,准备不足,不可能打进关中,况且他现在还没有攻下河西的任何一座坚城,根本就不能向前推进。

“可汗,我军匆匆而来,没有必要和中原死磕,前些时日大祭司曾经说过,在神庙之西,原来康居所在,有不信仰素王的异教徒,应当剿灭,我们应该回到神临王廷,在素王神圣之地,举起王旗。”

在他犹豫的时候,又有人开始劝他撤兵,对于很多西域人来说,不是特别想要进入中原。

他们习惯了草原上的生活,而且西域什么都有,他们想要往西以及往北去占据更多的草原,而不是去中原争斗,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原很危险。

阿史那塞沉思着,想来想去,除了去素王埋葬之地外,好像没有什么必要进入中原,现在西域尚且没有统一。

那就回去!

他下定了决心,就毫不犹豫,手中持着缀满宝石的弯刀,在大帐中站起,“告知唐军,让他们杀死李轨,将李轨的头颅送到我的汗帐,本汗便会退军!”

当李世民开始准备战争的时候,便得知了阿史那塞的要求,众人一下子都愣了。

这西突厥可汗的脑子?

李世民立刻反应过来,大声吩咐道:“派人去把李轨追回来,不用送回长安了!”

在接手凉州后,李世民就把李轨押送回了长安,最后等待李轨的唯一结局就是被斩首,现在既然有用,那就不用浪费,直接杀了送给阿史那塞。

阿史那塞拿到李轨的头颅之后,立刻将之踩到了脚底,颇为猖狂的笑起来,而后又说道:“找人将他的头颅给本可汗做成夜壶,以后本可汗就用这个,让所有曾经侮辱本可汗的人知道,这就是得罪本可汗的下场。”

在用李轨的头颅泄愤之后,阿史那塞果然依照先前的约定,痛苦的撤军,李世民本来只不过是试试,没想到还真的会如此。

这一场应该算是胜利的战争,来的莫名其妙,大唐就这样白白得到了一片土地?

无论愿不愿意相信,无论是不是上天的眷顾,但这就是事实,就如同当初蜀地归附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都觉得,或许上天真的是眷顾大唐的。

对于大唐而言,最难的几步,都很顺利的,在两年之内就完成了。

李世民重新布置了凉州的防务,以防止未来西突厥的卷土重来,无论是他,还是其他任何人,都没有丝毫的和西突厥作对的想法。

如果将天下的各个区域定一个级别的话,那身处边陲的西域,在统一天下的各个板块中,无疑是不重要的。

只有在天下统一之后,才有取得西域的价值,现在即便是拿到了,想要从西域调兵,那也太难了,几乎是对统一天下,没有什么帮助的。

现在整个大唐,从上到下,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迅速的东出,就如同无数次曾经东出统一天下的王朝一样,快速的得到天下。

……

在李世民回到长安后,很快就得到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李元吉所镇守的太原,和刘武周打起来了。

那个一直盘踞在晋阳的刘武周,终于是下定了决心,要夺取晋阳,这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这说明刘武周和突厥已经达成了一致。

他已经不太担心突厥会抄了他的后路,甚至可能,突厥也会出兵帮助刘武周。

这很合理,因为突厥应该是反应过来大唐不想和他们合作了。

“突厥发生了内乱,自顾不暇,所以刘武周乘势南下。”

幸好,情况没到最糟糕的情况,只有刘武周,没有突厥人,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李世民率领的大军虽然没有打仗,但是从长安一路到河西走廊,来回经历了长时间的行军,必须要进行休息。

而且刘武周虽然来势汹汹,但太原毕竟是老家,李唐在那里有深厚的统治基础,还布置有重兵,刘武周想要攻下,并没有那么容易。

正如李渊所说,“刘武周以区区之地,竟然敢进犯我大唐两千里的疆域,他不过是找死而已。

待我大唐稍微恢复一点,只要太原守住,区区刘武周,败亡将是他唯一的结局。”

是的。

只要太原守住,刘武周得不到大粮仓,他就成不了什么气候。

但太原能守住吗?

大多数人都认为可以守住!

晋阳那可是一座坚城,可以说,整个天下的州治中,能比晋阳还坚固的城池,都不多。

除非用水攻,否则想要攻下晋阳是很难的。

水攻哪里有那么简单,那除非是绝对的碾压,军队已经将城池彻底包围,那种情况下,才能让攻方顺利的去挖掘河道。

就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回到了长安城,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

这个人叫做——李元吉。

他的身份则是大唐皇帝嫡四子,楚王。

他身上的职位则是太原晋阳留守,任务是守卫晋阳,李唐的龙兴之地,大本营,也是整个河东的枢纽。

他为什么会回到长安呢?

因为晋阳丢了。

他所守的晋阳丢了。

所以他直接逃了回来,还带着自己的妻妾和孩子,以及那些珍贵宝物,就算是回来的路上,他也还在享受。

晋阳是怎么丢的?

他感觉打不赢,面对来势汹汹的刘武周大军,尤其是麾下的宋金刚太猛,于是他骗了晋阳的守军,说出城侦查,然后直接逃之夭夭。

晋阳未战而降!

在晋阳丢失的同时,从晋阳开始,宋金刚一路攻城略地,速度比起当初李唐拿下河东还要快。

真不愧是关陇门阀的优良传统。

弘农杨氏拿不下弘农,晋阳李唐守不住河东。

长安朝廷陷入了呆滞之中,这楚王李元吉怎么?

李渊整个人的脑瓜子都是嗡嗡的,他想要狠狠地训斥李元吉,但最后还是克制住了。

这么惨烈的失败,必须要找到一个责任人才是!

这个人当然不能是李元吉,那可是他的儿子,如果处罚李元吉,先不说李渊不忍心,毕竟他这么护犊子,还可能会伤害他的威望。

那就只能让李元吉麾下的臣子背锅了,但这口锅,一般人是背不动的。

王府中最重要的官职就是长史和司马。

当初李渊当唐王的时候,裴寂是他的长史,刘文静是他的司马。

后来李渊当了皇帝,这两个人就直接成为了宰相,可想而知这两个职位的重要性。

能够给李元吉背锅的,只能是这两个人,但这两个人也不能随便罚,要看身份,李渊的典型做法。

皇族的人是不能动的。

他想要让人背锅,但是李元吉的属下却不愿意背锅。

这口锅背下来,不说以后飞黄腾达,可能就没有以后了。

这就搞得李渊很难受。

最后只能悻悻的向群臣说道:“虽然朕知道楚王司马有错,但决策不是一个人做出来的,朕以为,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先考虑如何夺回河东。”

李元吉这回事就当作没有发生,冷处理掉,很多人有些不忿,上次薛举的时候,李渊可不是这样处理的。

戴罪立功的刘文静和殷开山都被训斥了一番,其余没什么功劳的更是被处理。

这么双标的做法,让李渊失掉了不少人心,不过李渊并不在意,君臣名分定下的好处就是,就算是臣子对皇帝不满,但只要不到根本上,就不会有什么反噬。

这是君王天生的特权,对臣子的功过双标。

就在李唐朝廷还想着如何处理李元吉时,刘武周麾下大军在宋金刚的率领着,已经快要攻下河东郡,和李唐隔着黄河对望了。

长安彻底震动!

这是大唐建立以来,最危险的一次,比薛举当初还要危险!

————

上天给予了唐朝很大的眷顾,但同时也给予了它极大的考验,在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在后世看来,会极大拖后统一进程的事件,刘武周攻取太原便是这样的一件大事,按照过去数百年的经验来看,唐朝和刘武周,应该在并州进行一场长达数年的拉锯战,但结果并非如此,笔者将会在本篇章中,详细讲解这场战争对于唐王朝建立的非凡意义。——《唐帝国兴衰史》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