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洛齐的话,众人都是完全信任的,既然洛齐这么说,那原因就只能是第二条了。没有那么多人吃粮!
刘备有些迷茫的说道:“但袁氏大军是我等亲眼所见,这些时日以来,你们都是亲眼见到的,这怎么能做得了假呢?”
洛齐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他猛然惊声道:“主公,自那日吕布前来之后,我军可和袁氏整军大战过?”
刘备理所当然的道:“自然是没有的,袁绍军强,我军和他大战,岂不是自讨苦吃吗?”
他说着说着就反应过来,既然从来没有整军大战,最多不过是一支偏师间交锋,怎么会知道袁绍军的人数呢?
洛齐陡然站起身,他的脸上闪过激动的色彩,念念有词,甚至将众人都吓了一跳。
洛齐思考一番后兴奋的说道:“主公,袁绍一定是有所谋划,而且是相当关键的谋划。
如果能够破坏这个谋划,可能会是攻破袁绍的关键啊。”
众人自然没想到会是燕国突然转变了战略思想,于是袭击了袁绍的后方,才迫使袁绍不得不撤回一部分军队。
……
“快要瞒不住了。”
袁绍与群臣缓缓道“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时日所截杀的人中,甚至有燕国使者,这说明燕国进攻冀州受阻后,准备将消息传递给汉军,要使我军腹背受敌。”
沮授等人七嘴八舌的给袁绍出主意,但在绝境时,实际上唯有胜利才能够解除这种境况。
许攸在袁绍军中地位不低,他和袁绍曹操这些人关系都很好。
不过因为洛燕不太喜欢他,所以渐渐边缘化。
此刻他终于感觉自己的机会到了,上前说道:“王上,不若先与曹操虚与委蛇,将曹操刘备拖在这里,待处理了燕国之事,再做计较。”
袁绍好奇。
许攸便捻须笑道:“王上,我军之所以会和曹操刘备所对峙,概因被燕国皇帝逼迫称王,违背了非刘不王的白马之誓。
若是您愿意自去王号,承认汉朝皇帝的地位,曹操和刘备就会失去讨伐您的大义。”
田丰听不下去了,直接出列怒声道:“许子远,你在胡说些什么?
王上怎么可能去向刘协低头?
况且那曹操和刘备怎么可能会因为王上低头就放弃征讨,简直荒谬到了极点!”
沮授等人未曾说话,但从脸上的表情也能看出来,和田丰的想法是一样的。
但许攸却不这样认为,而且还振振有词道:“曹操、刘备,貌合而神离!
这就是王上所能够利用的最佳机会。
刘备乃是汉室宗亲,以兴盛汉室为己任,他想要的是,尽快平定诸侯称王的危害,若是王上愿意去王号。
他定然求之不得!
难道诸位都不曾读过洛文公与楚武公的故事吗?
当初楚武公僭越称王,洛文公最后让他自去王号,消弭了与楚国之间的战事。
以史为鉴,正当此时!”
荀谌正想说王上那么讨厌刘协怎么可能同意,然后猛然意识到,袁绍竟然一直都没有打断许攸,他连忙望向袁绍,竟然见到袁绍在思考。
袁绍见到众人都望向自己,于是微微笑道:“寡人过去的确是非常讨厌刘协,但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要能屈能伸,寡人受些委屈不要紧,只要最后能够成就大业,那就一切都值得。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做,能不能挑起和曹操和刘备间的对立吗?
他们两人可都是天下少见的英雄豪杰啊。”
袁绍自认自己绝对不会中这个计策,所以他觉得曹操和刘备虽然不如自己,但应该同样不会中这个计策。
众人思索一番,得不出结论,只能摇摇头,示意自己不知道。
袁绍见状缓缓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至此乱局,总要放手一搏。
能拖一刻是一刻。
等到曹操刘备反应过来,恐怕要猛攻我军,待抵抗之后,便将信件送到二人军中。”
许攸见到袁绍采纳自己意见,顿时有些得意,朗声笑道:“王上,只要遵从臣的计策,击败曹操刘备不过是轻而易举。”
袁绍表情还没有怎么变,营中众人的眼神却有些不对劲了,望了许攸两眼,有几人眼中有寒光闪过。
……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啊!”
曹操和刘备放声大笑着,然后又将那消息翻出来,又读了一遍,然后又是一阵狂笑。
“袁本初啊袁本初,没想到你竟然会落到这步田地!”
“这段时间以来,真是让你唬的不浅啊,该是你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二人笑罢,刘备沉声道:“丞相,虽然袁绍军不全,但依旧不可小觑啊,你我二人要小心谨慎,务必不要出现意外!”
曹操脸上同时有肃容闪过,认真道:“玄德公放心,这是上天所赐予你我二人的机会,绝对不容错过,我不会给自己留下任何的后路,只有向前,没有后退!”
刘备拱手慨然道:“丞相高义吕布交给备吧。”
听到刘备将相当棘手的吕布接过去,曹操一愣,然后拱手拜道:“玄德公!”
二人正在暗地里相约,荀攸和刘晔便从外间走进,二人互相对视一眼,便附耳说话。
曹操和刘备各自脸色一变,曹操皱了皱眉道:“公达,取出来吧。”
荀攸皱了皱眉头,然后将袁绍送来的信件取出。
刘备同样让刘晔取出来。
望着眼前这封信件,刘备突然笑了一声,轻声说道:“真是好奇袁绍在这封信说了什么花言巧语,许下了什么样的承诺,但这些都不重要了。”
说罢,他也不拆开看,直接走到火盆面前,将信件投了进去,烧的通红的炭顿时将那封信瞬间烧了起来。
曹操见状同样走到火盆前,将自己手中的信件同样投了进去。
两人望着那信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曹操伸出手,刘备伸过去,二人击掌,然后朗声道:“共克袁绍!”
————
魏武宣烈,皆得绍信,曰其有诡言可惑人心智,遂焚信于盆,信虽毁,信得立,此所谓“焚信得信”。——《世说新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