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豪强(1 / 2)

山东的反抗来的很是激烈,而且是发自内心的不愿意,认为刘恒实在是太过于过分了。

自古以来就没有听说过因为卑贱之人而苛刻对待尊贵之人的道理。

维系皇帝统治的是我们这些人,出将入相,都是我们这些人在做,甚至打仗时出钱出力出人的也是我们。

结果现在却反过来要割我们的肉来喂那些卑贱之人,这是什么道理?

这是大多数人发自内心的想法,而且这种想法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整个群体的意识,甚至这种意识是极其难以改变的。

纵然是如今那些热血正义的学子,其中不少人,随着年纪的渐渐长大,财富的渐渐聚集,田产的逐渐增多,有朝一日也会加入这个群体,甚至因为掌握着丰厚的知识,他们会更加强大。

有人上书质问道:“陛下一向以仁德来治理您的天下,但是现在取得了功绩,却为什么要抛弃让您兴盛的做法呢?

刘氏如果不能得到尊贵的地位,那您的威严又要如何去彰显呢?

贵族如果不能庇护家族,那您的恩典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臣实在是为您的天下感到担忧啊,自古以来难道有不得人心而能够长长久久的王朝吗?”

这些人的上书不仅仅是自己如此想,还有许多人在推动,甚至就在长安城中也有某些人表面上支持刘恒,但是暗地里却安排人阻碍政策的推行。

刘恒知晓之后怒斥道:“臣子的生死祸福是上天所注定的,但恩衰荣辱却是君主所决定的。

朕的仁慈不仅仅施加在你们的身上,还泽及百姓,乃至于鸟兽,这是通往圣王的光明道路。

领受着君主的俸禄,接受着君主的赐土,享受着君主赐予的权力,却说出这样诋毁君主的话。

阻碍着君主成为圣王啊!

难道是臣子该做的吗?

这是何等的无耻啊。

你们这样没有德行的人,难道配和朕站在一片苍天之下吗?”

话说到这里,很多刚烈的人不堪其辱直接自杀了。

毕竟不愿意生活在一片苍天之下,不可能让皇帝去自杀,那就只能自己去壮烈了。

这些人宁愿死都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没有德行的人。

这样的举动让刘恒从愤怒之中回过神来,这些人思维深处的顽固让刘恒感觉难以置信,这和接受过洛新教导之后的他,从底层思维是完全不同的。

刘恒于是说道:“朕听闻上古的圣贤见到贫困的人就资助他,见到饥饿的人就给予他饭食,见到寒冷的人就为他添衣。

圣王这样做,于是天下就不再有贫困、饥饿、寒冷,天下就这样治理成盛世了。

你们有无数的金银美玉,多的充满了伱们的密室,铜钱堆在窖中就像是一座座的小山一样,穿着珍贵的绫罗绸缎,一天就要换掉一身,然后随意的丢弃它,这是多么的奢侈啊。

再看看那些田间的百姓吧,他们终日辛勤的在农田之中劳作,太阳照在身上于是皮肤变得黝黑。

泥土和汗水混杂起来,于是面容不能看清,穿着随处可见的麻衣,上面有许多破洞还舍不得丢弃。

还要面对税赋,还有徭役,一年到头所能够存下的余粮不过是你们的一餐之食而已。

朕实在是失望啊。

这不是王政,而是暴行,大汉社稷倾覆的危机就在这其中了。”

社稷倾覆!

刘恒这番话说的实在是太重了,他的决心在其中所彰显,天下一下子沉默起来。

儒生们高呼刘恒就是上天降下来致太平的圣君,有这样的主心骨支持他们,更是干劲十足。

出身法家和荀儒的学子同样在这一次的行动之中勇猛精进,这两派学子的行动力简直爆表。

从朝廷派出的官吏到了各个地方,监察执政的手段自然各不相同,法家手段一向酷烈,虽然思想改变了一些,但是手段却是不会变的,拿着汉律就开始执法。

数年前洛景在邯郸召集天下豪强,然后将其中大部分迁徙到了关中,那些豪族中有许多人做了朝廷的郎,然后在这一次清丈土地的进程中,跟随着上官回到了当年的故土。

最强大的豪强离开本地,那么剩下次一等的豪强自然就会占据原来的生态位。

不论是法家学子,还是主动离开本地的豪强看到这些人都感觉不爽。

再加上这世上不存在发家干净的豪强,这些人一定有违反汉律的不法之事,于是局势很快就发展到,朝廷派来的官吏拿着汉律要把这些本地豪强搞到倾家荡产的地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