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
虽然说是招贤令,但自然不可能每个人都见到洛楚,那他不需要做其他事了,每日就连见人都忙不过来。
这就是为什么士人都要养望,士人之间都要互相吹捧。
因为不这么干,就没有推荐人,没有推荐人想要通过君主的途径直接入仕就很难。
张诏、张纮二人都在吴郡之中隐居,还算是略有声名,张纮又用一小段文字就直接得到了面见洛楚的机会。
张纮在给洛楚的信中说道:“自古以来,一家一国一朝,想要昌盛都要修持自己的德行。
主人有了德行才能够有忠臣、义士、仁者、信人、智者前来襄助大业。
这世上拥有忠义礼智信的贤人是不少的,但能够做到拥有德行的君主却少之又少。
因为人总是害怕艰难的而喜欢容易的,喜欢意见相同的而厌恶意见迥异的,但治理天下,恰恰是要听取不同的意见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就是传家艰辛、传国不易、王朝终将没落的原因啊。
自古以来的圣王,都是不喜欢但却依旧听从劝谏的人。
这就是那些善于听取劝谏的君主能够成为圣王的原因了。
公子您出生在洛氏,从您的始祖素王开始,洛氏修持德行一千三百年。
从英文献侯开始,英侯一系修持德行也有三百年了,于是天下的人都敬仰您的身份,于是您能够安坐在江东吴郡,我们这些人都仰慕的前来拜见您。”
张纮洋洋洒洒数千百言,言辞很是严正,洛楚读罢很是喜欢,便请二人上府。
等到见到二张,粗粗一交谈,虽然还不知道二人的治世之才,但二人皆是正直之士,洛楚还知道了张纮为什么要大谈劝谏之事,因为张诏的性格是真正的刚直,甚至某种程度上到了直而犯上的地步。
洛楚心中暗忖,这也就是自己没什么值得被劝谏的,若是其余一方诸侯,张诏这样得罪君主的性格,即便是不死,只怕想要登极相位是没什么可能了。
但深入交流一番之后,洛楚就发觉张诏此人是真的有才,军阵之事尚且有纸上谈兵的嫌疑,但是对内政的见解相当独到,张纮不遑多让,颇有长袖善舞的意味。
张诏和张纮与洛楚一番交谈之后离开,二人走到府外,不约而同的回首望了洛楚府邸一眼。
张纮感慨道:“正是上好的君主啊!”
张诏有同样的感慨,情绪稳定,善于倾听,尊重体谅臣子,但又不失主见,加上眼光长远,这就是梦中情主啊。
张诏走上马车,突然低声道:“公子楚没有王天下的志向,看来是要贯彻洛氏不王的底线了。
你有什么想法?”
张纮闻言微微皱眉,他自然也看出来了,不过他对一统天下的志向没有鲁肃那么大,他只希望能够一展所学,江东这块地方足够了。
他坐在张诏对面,轻声道:“这大概是公子楚唯一的缺点,江东是天下的关键之地,不是他不想要王天下就能够安稳的。
他大概是明白这一点的,只不过是在欺骗自己罢了,或者是在走一步看一步。”
张诏却依旧紧紧皱着眉头,“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甚至将影响无数人的命运。
一个处理不好,江东政局都会陷入混乱之中,甚至江东社稷都会因此而动荡。
既然决定投效江东,我就希望能够为江东解决这个问题。”
张纮知道自己这个好友刚正,对江东这个根子里面的歪象是一定会放在心上的。
洛府之中,望着离开的二张,洛楚忍不住感慨,这徐州的英才何其如此之多呢?
前有诸葛瑾,后有二张,诸葛瑾还说过族中还有两位子弟,都不逊色于他,在洛楚看来,这些都是一时之选的大才,皆是能拜相的人物。
徐州之地难不成还有这样的人物?
洛楚面前坐着鲁肃和周瑜,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草率了,这徐州真是人杰地灵所在,不仅仅有诸葛氏的英杰,有张诏和张纮,还有鲁肃这个大才。
而且眼前的鲁肃还是个怪才,不是传统经学世家出身,甚至学的都不仅仅是儒术,明明是个文士,但是却不仅仅能治政,还有统兵之能,是个谋战派的儒雅将领。
然后他又将目光落在周瑜身上,他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岳父之前和自己说过的那个庐江郡的周氏年轻人,怪不得桥巍这种身份地位的人能记住周瑜。
原来不仅仅是冠绝江东的家世,还因为这倜傥风流的样貌,这世上样貌英伟的男子很多见,但是真正的美男子就很少见,周瑜无论从哪里来看都算得上不折不扣的美男子。
即便是从小生活在昭城的洛楚都承认眼前的周瑜从容颜上不弱于诸位洛氏子。
不过周瑜和洛楚风格相当不同,周瑜风流倜傥但是浑身都散发着儒雅之感,一看就是英武类型的儒家士大夫,是儒将。
洛楚则给人一种疏离之意,不是隔阂之感,而是遗世独立,就像是要出尘离世羽化飞升的神仙一般。
洛楚的这种气质无论出现在哪里都让他独树一帜,宛如黑夜中的萤火虫一般显眼。
“公瑾能前来吴郡,这是本州的荣幸。”
周瑜和鲁肃闻言眼皮都是一跳,本州这二字一出,两人就知道洛楚心中的心思了。
周瑜来到这里所代表的可不仅仅是一个人,在吴郡之外,庐江周氏的号召力相当强,就连周瑜都选择了洛楚,这说明江东士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团结到了洛楚麾下。
提一个最简单的,孙坚和洛楚之间将来所争夺的重点之一,就是丹阳郡,周瑜的从父就是丹阳郡太守!
这就是庐江周氏的门楣之一,从此也能看出为什么周瑜对于居于吴郡六姓之下那么抗拒了。
周瑜作揖正声道:“公子英姿恢宏,坐断江东,自然就有豪杰相随,能前来投效,这是瑜的荣幸。”
洛楚闻言颇有些哭笑不得的神情,周瑜这一句话颇为史官的意味,甚至洛楚自己都知道未来史书上一定会记载自己“楚单骑走江东,父老箪食壶浆以迎”,因为当年光武皇帝“孤身走五州”就是这么来的,
单单说当今之世,就在这短短数年之间,就已经出现了“袁绍单身入冀州”、“刘表单骑定荆州”、“刘备旬月安青州”。
这种说法倒不是错误,这三人都是凭借自身的威望和其他一些因素得到了世家大族的认可,于是迅速掌控了当地局势。
威望毕竟是个人所带来的,不能说和本人没有关系,只是将很多底层的政治逻辑归结为个人魅力而已。
洛楚笑道:“所谓坐断江东,这可实在是谬赞了,本州入江东不过一载,如今手中只有吴郡和会稽郡,扬州六郡,只占其二,如何称得上坐断江东呢?
寸功未立却得到了二位这般高的评价,实在是诚惶诚恐啊。”
来了!
鲁肃和周瑜二人可不会认为这是公子楚在谦虚,这分明就是在问二人,你们觉得我怎么做才能算是彻底的坐断江东呢?
自古以来贤能之士都是要以惊艳之语开篇,才能得到重用的,周瑜倒是不需要如此,他最强的在于统兵,纸上谈兵说不出什么来,等到洛楚准备攻伐时,江东无将,他自然就能够领军作战彰显自己,而且他还能作为说客,去说服自己的从父率领丹阳郡归顺洛楚,这都是他不可或缺的作用。
倒是鲁肃直接笑道:“公子,您虽然只占据二郡的土地,但却是吴越旧地,这是扬州之中的精粹所在,士风昌盛,贤士如雨。
丹阳郡府君,乃是公瑾的从父,早就仰慕公子的声威,只要公瑾一封去信,丹阳郡恐怕即刻就归附于您的麾下。
九江、庐江、豫章,皆是通往扬州的门户,豫章郡太守是荆州牧刘表的藩属,暂时不宜轻动,九江庐江俯瞰三郡,似乎威胁极大,但在肃看来,只要略施小计就能尽得其郡。”
洛楚微微笑着望着鲁肃,知道鲁肃在吹牛,若孙坚真的这么容易击败,他就不会如临大敌了,但画策士说话都是这么夸张,他并不在意。
鲁肃接着说道:“中原大战箭在弦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展开,刘表和袁术将会大战,孙坚是袁术大将,虽然现在略有不和,但这种战争怎么会不参加呢?
他只要敢参加这场中原大战,离死就不远了,在前往攻伐荆州之前,以孙坚的性格,他一定会试图前来进攻江东,公子只要能够阻挡住孙坚第一波攻势,孙坚就一定会放弃。”
周瑜静静地听着鲁肃在这里谈论有关于孙坚生死的东西,他并不在意,因为他是和孙策关系好,又不是和孙坚,而且现在他既然选择了洛楚,那和孙策就要有所区分,就算是亲兄弟各奔东西之后,战场之上遇到都不会留手,周瑜自然是有所觉悟的。
洛楚闻言却笑着问道:“子敬,不知道你为什么会认为孙坚一定会死呢?战场之上虽然刀剑无眼,但是自古以来真的在战阵之上战死的大将却并不算是很多,孙坚当年面对张角都能活下来,如何就会死在战场之上呢?”
鲁肃沉声解释道:“兵者,这是存亡之道,这是凶险的道路啊。
孙坚这个人自大骄狂性格暴躁,不愿意听从别人的意见。
他号称江东猛虎,这固然是对他勇猛无双的赞誉,但同样是对他性格的诠释。
他喜欢依仗强大的气势去压迫敌人,喜欢亲自出阵去斩将夺旗,甚至还亲自前往侦查,但这实际上是将领和斥候的责任,而不是统帅所应当做的。
若是项王和张角那样的人,自然是天下无敌哪里都可以去的,但是孙坚却还做不到这一点。
他不将斩将夺旗视为胜利的终极手段,视为关键时刻所做的破釜沉舟一击,而是将其视作炫耀武力的东西。
他这样的人怎么会不在战场之上败亡呢?”
鲁肃这番话算是对孙坚下了一个定论,他倒不是瞧不上孙坚,但是他认为孙坚无论是作为统帅还是君主都是相当不合格的。
洛楚听出来了,鲁肃这番话可不仅仅是在批评孙坚,他还是在点自己,让自己不要亲自上阵,因为洛氏子喜欢亲自上阵冲杀是从洛武公洛载开始就出了名的。
洛楚虽然看起来风流雅致,但谁知道他会不会突然洛氏的血统爆发,准备上阵冲杀呢?
这都是要提前打好预防针的!
洛楚笑着说道:“子敬所提醒的,本州知道了,本州虽然略有勇力,不是弱不禁风的文士,但是冲锋陷阵的本事没有,这一点上子敬倒是不需要担忧。”
鲁肃所想到的这一点是洛楚都没有想到的,因为洛氏子冲锋陷阵的多了,从来没想过不应该这么做,但是经过鲁肃这一提醒,洛楚倒是想到有了这一点,孙坚死的概率就更大了,性格有缺陷的人实在是太过于好算计了。
而且。
洛楚深深地望了鲁肃一眼,这个看起来颇为敦厚的老实人不对劲,这样的智者怎么会因为这么一个原因就笃定孙坚会死呢?
除非他还有后续的计划一定能坑死孙坚!
想到这里,洛楚思索着这鲁肃的计划不会和自己是同一个吧,挑动袁孙内斗,然后把孙坚坑死在中原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