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命运变幻(1 / 2)

兴庆元年二月,建康府,金陵城,天津桥。

天津桥,顾名思义,天子经过之津渡。由于桥北为原六朝皇宫,故有此称呼。

天津桥南,御街南北朝向,街旁商铺林立,酒肆繁多,行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状元坊,一处临街的酒楼之中,一楼靠窗的大桌上,来自临安城的禁军将士张正思、王圭一行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说。

“三哥,这金陵城的繁华,不比临安城差呀!”

高虎咽下一块肉饼,端起茶杯,猛灌了下去。

“殿前司禁军大调动,一半以上的禁军去了其它各路。再加上金陵讲武堂和金陵大学堂,你想想,临安城少了多少人,当然比不上以往了!”

方海慢条斯理说道,慢慢吃饭。

众人并没有饮酒,这是张正思亲口交代,众人也习以为常。当了几个月禁军,一番训练下来,众人有模有样,规矩了许多。

当然,人靠衣裳马靠鞍。众人如今着禁军甲胄,外罩宽袍大袖,个个龙精虎猛,也平添了几分儒雅之气。谁又能想到,一年前,这七人还是临安城的泼皮闲汉,有今天没明天。

人生的际遇,又有谁能说得清?

“依我说,临安城都是木房子,人太多,房子太密。现在少了不少人,这倒是好事。要是有火灾,也好控制些。希望金陵城不是这样。”

提到临安城的房屋密集,王圭直摇头。

临安城发生过许多次大火,每一次都是触目惊心,破坏力极大,难以控制。

众人都是点头称是,附和王圭的论点。

“三哥,我看这街上来来往往的年轻人,挎刀拿枪的,口音不大相同。这些人,恐怕都是来考金陵讲武堂的!”

杜二打量着窗外,饶有兴趣地说道。

张正思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却没有吭声。

皇帝创办金陵讲武堂,昭告天下,大宋各路那些有野心有抱负的年轻人,恐怕都不想错过。

这也就难怪各地年轻人趋之若鹜,都来金陵城碰运气了。

“以前不觉得皇帝所言,如今进了这酒楼才发现,能进来吃喝的,非富即贵。那些个普通百姓,进来的没有几人。怪不得皇帝要推行新政,就是要治治这些狗日的!”

王圭忽然发出一声感慨。

在玉津园当禁军,经常听到皇帝的趣闻逸事,王圭也被感染。

“普通百姓,吃都吃不饱,哪有钱进来吃喝?就是进来了,也会被这些狗眼看人低的家伙赶出去!”

杜三愤愤端起茶杯,手指微微颤抖。

很多百姓连地都没有,只能做佃工。那些豪强官宦地多的种不完,反而荒掉,真他尼昂的岂有此理!

“还不是你好勇斗狠,打了杜衙内,才弄的你二哥带你逃到临安城。要不是三哥照顾,你和杜二大冬天的都饿死了!进了讲武堂,可要老老实实的,不能再生事!”

王圭眼睛一瞪,不客气地揭起杜三的短来。

杜三面红耳赤,闷着头不吭气,方海赶紧岔开话题。

“现在都好了。皇帝免了百姓身上的苛捐杂税,又要惩治这些贪官污吏,只有把这些家伙都抓了,天下才能太平,百姓才能吃饱饭!”

“王圭说的对。今日不同往时,一切都过去了。”

杜二看了弟弟一眼,转向张正思,又是恭恭敬敬。

“三哥,听说金陵讲武堂要考核。你说,咱们能进去吗?”

张正思对他兄弟有救命之恩,如今又带他兄弟出人头地,这份情义他是无以为报了。

杜二心里不踏实,众人都是一起,看向了张正思。

他们这些人,勇猛有余,但这识文断字上,始终有些欠缺。金陵讲武堂要进行考核,不知道能不能通过。

“会读书写字就够了,又不是参加科举,不用担心。陛下让军中举荐200人,咱们兄弟都是陛下特意交代。到时候考核,那些考官们一看是禁军,一看是咱们几个,心里头就明白。”

张正思看了一下众人,正色说道:

“你们一个个凶神恶煞,一看就不是好人,你们怕什么?这是讲武堂,不是看谁长的俊俏,谁的脸白。皇帝金口玉言,你们还怕什么!”

众人一怔,随即哈哈大笑了起来。

从龙之功,皇帝不会忘记,给了机会,自己也要争口气。

“就是,即便考不过也没关系。大不了跟着周国舅和徐大官人去抓贪官,那差遣也不赖!”

高虎乐呵呵笑了起来。

“那是!周国舅和徐大官人,那也是自己人!”

“不管怎样,兄弟们都有一口饭吃!”

众人纷纷点头,个个都是喜笑颜开。

“我提醒一下,都别得意忘形。不要觉得自己是什么功臣,居功自傲,那样反而不好。你们也不想想,要不是皇帝,要不是三哥,咱们还在干什么勾当?有今天的一切吗?”

王圭一本正经提醒起了众人。

立刻,桌上众人都安静了下来。

“圭哥,你放心,兄弟们什么东西,自己都知道,不会让三哥费心!”

杜三立刻插话进来,转移了话题。

“三哥,我可是听说了,金陵讲武堂要招女学员。你知道这事吗?”

女学员!

杜三的话,让众人的目光,一起集中在了张正思身上。

“是有这回事。陛下因为这事,对魏侍郎很不满意,说他是老古董,不懂得变通!”

张正思压低了声音说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