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能复饮乎?(1 / 2)

潼关以西,永丰原廿八里铺。

永丰原西临磨沟河,东边挨着裂斜沟,流水经年累月的冲刷下,沟壑纵横、塬高坡陡,只有廿八里铺这片平坦地形。

汹汹而来的榆林兵,选择在此扎营,密密麻麻的营帐坐落在这片土塬上,如一头头蛰伏的巨兽,虎视眈眈,望向东边夜幕下的潼关卫城。

暮色四合,榆林总兵官王定所在的中军大营,此刻灯火通明亮若白昼。

一众榆林将官围坐在大帐中,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聊着些沙场之事,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总兵官王定一个人坐在上首位置,目光冷冷扫视帐内众将,抓起碗啜了一口,原本就紧皱的眉头更是拧成了一股绳。

篝火照耀麾下,众将官一道道粗犷的胡须和刀疤中间,流露出与生俱来的狠劲儿。

反倒是坐在上首位置的王定,在这群骄兵悍将中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底下一众榆林将官,也是三五成群自说自话,好像对这个榆林总兵官置若罔闻。

也难怪这群骄兵悍将桀骜不驯。

榆林兵自古悍勇,兵卒是出了名的剽悍,莫说对王定这个从蓟镇调来的上官,便是对杜松、尤世威那样的榆林老将,榆林老兵都会不服。

当然,若上了战场,那便是另一回事了。

《明史》:“其忠烈又为天下最”。

康熙帝:“两守孤城,千秋忠勇”。

说的都是榆林和榆林兵。

榆林卫,隶属大明九边重镇之一的延绥镇。

宣德年间,好圣孙朱瞻基执行缩边策略放弃河套后,榆林,便成为大明对抗蒙古各部的最前沿。

有明一代,榆林作为大明防御蒙古主要区域,当地百姓与蒙古的相互争斗、仇杀,从未停止过。

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榆林人尚武之风,加之世代以从军为业,百姓“慕义殉忠,志不少挫,其忠烈为天下之最。”

明末能叫得上号的武人,有很多都来自榆林。

杜松、李自成、张献忠、李定国、孙可望、姜瓖、王世钦、候世禄、尤世威、贺人龙、虎大威····

“榆林卫天下雄镇,兵最精,将材最多,然其地最瘠,饷又最乏。”(注1

说得直白一点,明代榆林百姓穷到“以打仗为生”,打仗,成为榆林人必备的生存技能。

原本历史上,崇祯十六年十月,中原大战结束,明军惨败。闯军顺势攻破潼关,孙传庭死于乱军之中。

李自成在攻入陕西之前,便听取了顾君恩的谋划。

先取关中,再取三边,收服陕西精兵,最后出关东征。

“南京势居下流,难济大事,其策失之缓。直取京师,万一不胜,退无所归,其策失之急。不如先定关中,桑梓之邦,百二山河,已得天下之半,建国立业。然后旁掠三边,资其兵力,攻取山西,乃向京师。庶几进有可攻,退有可守,方为全策。”(注2

十月初十日,闯军抵达西安,次日西安开城投降,接着,李闯大军逼近榆林,榆林总兵王定望风而逃。

留守城内众将士推举王世钦、候世禄、尤世威为主将,领导作战,在城墙之上布置多层弓弩火炮,杀伤闯军数千,前后坚守十余日,闯军攻城数次皆惨败,榆林兵甚至主动出城攻击。

数开城出战,杀贼数千人,妇女小儿皆呌呼击贼。(注2

直到闯军以火炮压制城头,派炮灰在城下挖掘地道,然后放置火炮密封,反复爆破数次,终于,坚不可摧的榆林城墙被他们炸开。

守城军民与闯军展开激烈巷战,又杀敌数千,最终弹尽粮绝,城遂陷,榆林军民被屠杀将尽。

惟精兵数百逃入外边草地。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暂时不提。

可以肯定的是,有了孙大帝的穿越,以王世钦、候世禄、尤世威为首的这支榆林精锐,或许会有不同的命运。

~~~~

“去年陕西丰收,只榆林遭了灾,佃租减了不少······本官平日在延绥府城,也舍不得这样吃羊肉!”

王定眯着眼睛,在烤羊腿上小心剜下一刀,塞到嘴里细细咀嚼。

身边家丁头子附和道:“总兵爷咋还哭穷?你在米脂的买卖,比巡抚王老爷做的都大!”

“你个怂球,知道个啥尼!大头还不是让巡抚老爷占着!”

王定啜了口酒,一众榆林将官阴沉着脸,只顾自己吃肉喝酒,没人抬头看他一眼。

这让王总兵颇有些尴尬,放下酒碗,轻咳一声道:

“贺疯子的人抢了咱榆林的商铺,还杀了本官一个·····”说到这里,王定停顿了一下,摸了摸鼻子,继续道:

“我老舅。”

“他娘的!老子也不管什么孙督师,非要找贺疯子算帐不可!”

这时候,底下将官才放下匕首,抬头朝王总兵这边望来。

王定一拍大腿:“传本官将令,让火兵明日辰时造饭,午时前抵达潼关!”

“他娘的,自从贺人龙去了潼关,潼关这么乱,老子看他孙传庭管不管!”

账内一片默然,没什么响应。

显然这群武夫对王定他老舅的死,不怎么感兴趣,这群骄兵悍将对出兵潼关多少有些不情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