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问的好,朕为什么会在这里挑战这么多的满洲勇士?
答案就是等在背后的大炮就位。
朕在等大炮,黄台吉这个傻瓜在准备做掉朕。
他以为派几个满洲第一勇士就能来斩了朕?
这就是在互相下套了,可惜终归是朕技高一筹啊。
估计黄台吉做梦都想不明白,一个养在深宫的皇帝为何能连斩三个满洲第一勇士。
不过他可以慢慢想,去往黄泉路上的时候,他会有很多时间用来思考。
等曹变蛟给崇祯皇帝示意,表示50门大炮都集中到了这一面城墙的时候。
崇祯皇帝直接不装了,直接拉出大炮轰他娘的。
50门重型不讲武德炮的齐射直接给集结完成的满洲八旗兵打懵了。
一瞬间上千的满洲战士直接被轰成了一堆血肉碎块。
这就是这群傻瓜把阵型集中的太过于密集的缘故。
由于之前的明军都缺乏可靠的重型火炮,所以满洲采取集中重骑兵冲击的战术非常有效。
但是,时代变了啊,奴贼。
新型重型火炮的集中齐射,加上奴贼的密集队形,瞬间就给了奴贼极大的打击。
这个时代的任何军队如果伤亡率高到了一定程度都会崩溃,而崇祯皇帝要做的,就是增加黄台吉的军队伤亡率,使其达到那个临界点。
之前明军一直不能在野战中给予奴贼大量的伤亡,实际上才是奴贼逐渐做大的根源。
而崇祯皇帝就不一样了,崇祯皇帝根本就不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就专门盯着敌军的有生力量暴打。
毕竟崇祯皇帝是真的懂如果要赢得一场战争就不要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
这种思想最早期的出处应该是来自于《孙子兵法·军争》:“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而崇祯皇帝是什么人,大家都很熟悉了。
每天睡觉的时候,都会在自己枕边放一本《孙子兵法》。
睡不着或者来了兴趣就直接掏出《孙子兵法》进行学习。
虽然《孙子兵法》读多了,崇祯皇帝正在不断的向着一个老六发展。
但是崇祯皇帝觉得这方面的问题真的不是很大。
毕竟崇祯皇帝是华夏的皇帝,又不是蛮夷的君主。
而一个能打胜仗,还能把下面的战士给活着带回去的指挥官,就是崇祯皇帝重点表彰的对象。
在此基础之上,为了保全下面士兵的生命,采取一些老六战术来降低我方伤亡,都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嘛。
而崇祯皇帝自己向自己忏悔一下就行了,反正崇祯皇帝自己会原谅自己的...
那么回到这个问题,还是不在乎一城一池之得失,重点打击敌军有生力量的战略。
在彻底消灭满清野战集群之前,收复多少辽东的土地都是在扯淡。
可只要把满清的野战集群都给他打光了,想要辽东的土地还不是唾手可得?
所以崇祯皇帝的战略一直很明确,如果战争顺利,那就把整个满清八旗的野战集群一起给他打光。
打光了这下满清的野战集群,满清就只能跪下唱征服了。
可如果战争不顺利,那么就打光黄台吉的两黄旗,把他从八旗的共主给打成死人。
这样满清八旗重选共主的时间,崇祯皇帝就能极大的扩充军队的规模,改进更多的先进武器,用技术优势打崩满清。
而现在,就趁着奴贼们陷入痴呆的时间,北京城城墙上的重炮又打了一轮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