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孔子周游列国,讲百家争鸣。
讲魏文侯选贤举能,今天,终于讲到了商鞅变法。
崇祯皇帝就拿着自己的喇叭开讲了。
“朕的将士们,今天朕要给你们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商鞅变法。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的战国时代,地处西方,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的秦国与其他各国相比起来最为弱小,中原各国都看不起它,还不时的出兵抢夺它的土地。
后来,秦国的国王,也就是秦孝公即位了。他感觉秦国外受强邻的欺压,内部有贵族的专横,处境那是相当的艰难。
于是他决心奋发图强,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
为了寻求改革的贤才,他下达了一道命令: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谁有好的办法让秦国富强起来,就封他做大官,赏给他土地。
这话听着就大气,是吧?
所以很快,就有个叫做卫鞅的人投奔了他。
卫鞅姓公孙,名字叫鞅。因为他是一个卫国落魄贵族的成员,所以大家都管他叫卫鞅。
他看卫国太过于弱小,不足以施展他的才华,就跑到当年的第一强国,魏国那里去。
但是他在魏国呢,一群贵族都看不上他。
正在卫鞅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听说了秦孝公正在招揽人才,于是就离开了魏国到秦国去。
卫鞅到了秦国,进过别人的推荐,见到了秦孝公。
卫鞅就把他那一套富国强兵的办法给秦孝公讲了一遍。
他给秦孝公说:一个国家想要强大起来,第一要重视农业生产,这样老百姓才能有吃有穿,军队才能有足够的两次。
第二要训练好军队,做到兵强马壮。
第三要赏罚分明,种地收成多的农民,英勇善战的将士,都要做到鼓励和奖励。对于那些不好好生产,打仗怕死的人,要加以惩罚。
如果秦孝公能做到这些,那么秦国没有强大不起来的道理。
秦孝公一听就高兴了,说:你他娘的真是个天才!
然后秦孝公就和卫鞅好好说应该怎么变法,两人聊了几天,说的非常投机。
所以秦孝公就准备重用卫鞅来搞变法,结果一众贵族大臣们纷纷反对,劝秦孝公不要听商鞅那一套。
秦孝公也才刚刚即位嘛,害怕闹出什么乱子来,就只能暂时搁置了这件事。
过了几年,秦孝公的位子坐稳了,就开始任命卫鞅去搞变法。
卫鞅搞了一套法令,害怕老百姓不相信他,就找人在南门立了一根木头。
然后下令: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赐给他十两金子。
老百姓都不信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没人去抗木头。
卫鞅一看,这老百姓都不相信他,于是就急眼了。
直接下令:谁能把这根木头抗到北门去,就赏赐给他五十两金子。
这下老百姓就更不信了,没人动弹。
突然,有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吧。
然后这个人扛着木头一口气走到了北门。
卫鞅就立刻派人赏赐给抗木头的人五十两金子,一分都没少。
这下大家都相信卫鞅了,觉得卫鞅这人说话算数。
然后卫鞅就发布了法令: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都是以打仗立功作为标准。
那些贵族老爷们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
哪怕原本只是个奴隶,只要会打仗,能打胜仗,就能当上大官,升职做将军。
底下的士兵一听,啊,打胜仗有这么多的好处?
所以打起仗来都很拼命,变的特别能打。
后来秦始皇,也就是伟大的祖龙,就是靠着这些能打的强兵,才一统了华夏,建立起了我们华夏历史上第一的统一的大帝国------秦帝国。”
讲完商鞅变法的故事,下面的战士们都已经有点明悟了。
崇祯皇帝直接乘热打铁:“将士们,朕以为这个办法很好。你们当中过去有很多人有过很多功劳,但是上官都没怎么给你们封赏,简直是对你们不公平啊。
但是这些都会从今天起开始改变。
朕,崇祯皇帝,天下的共主,从今天起不让你们受委屈。
朕乃是一言九鼎,有功必赏的明君。准备来好好的赏赐一下你们的功劳。
从今天起,朕的天子家丁实施军功爵制度。
谁能斩首一个东虏,朕就封他做小旗。
谁能斩首五个东虏,朕就封他做总旗。
谁能斩首十个东虏,朕就封他做百户。
谁能斩首一百个东虏,朕就封他做千户。
然后依次往上类推,最高可以直接封王。
比方说,谁要是能在战场上把黄台吉给朕一箭射死,或者用其他的办法弄死,朕就封他为王,赏赐给他很多财宝和美女。
其中,两黄旗的东虏,按照其他东虏的五倍计算。
也就是弄死一个两黄旗的东虏,朕给你按照弄死五个普通东虏计算。
而其他六旗的东虏的白甲兵,也是按照其他东虏的五倍计算。
而两黄旗的东虏白甲兵,直接按照其他东虏的二十五倍计算。
比方说谁要是能杀掉两个东虏的白甲兵,朕就封他做百户。
谁要是能杀掉四个两黄旗的白甲兵,朕就封他做千户。
你们的功劳越多,朕的赏赐也就越多。
只要你能打,就没有朕赏赐不起的功劳。”
这下下面的天子家丁们都欢呼万岁起来,他们不怕立功难,就怕立功不升迁。
现在崇祯皇帝搞出了一套明明白白的制度,大家只要按照这个标准立功,升官加薪就不是梦想。
这下欢呼声把北京城都给惊动了。
天知道崇祯皇帝给他们灌了什么迷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