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袖子里面摸出高宗皇帝遗诏,递给左侧的黄门侍郎崔知温,然后直接在大殿之中跪了下来。
崔知温走到群臣左上,目光平静的看向群臣道:“宣高宗皇帝遗诏!”
刘仁轨,陆元方,王方翼,唐真行,李多祚,麹崇裕等人挨个跪了下来。
大殿之中,更多的朝臣跟着跪了下来。
有的人稍微迟疑,立刻就察觉到周乾和李竹的目光投注过来,眼神凶狠,吓得他们也赶紧跪了下来。
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李绚听着身后的声音,他知道,真正死忠于武后的朝臣,早就已经全部去了洛阳。
因为这样的人并不多,武后宝贝他们还来不及。
更别说,武后也没有想到李绚这么快就打到了长安城。
一個掌军的左千牛卫大将军薛孤吾,一个管理政事的大理寺卿独孤器,一个管宫中的禁卫中郎将窦平。
三个人互相协助,互相牵制,便已经足够了。
其他剩下的,多是不被武后重视,又不屑于用手段对付的人。
比如赵仁本的儿子赵諠,虽然是吏部郎中,但自从赵仁本致仕之后,他们这一系的力量衰落的很快,所以没必要对付他们。
高宗朝仪凤调露年间的那些致仕老臣留下的力量,多半为武后不喜,但武后手里又没有替代他们的人手,便只能让他们扔在长安。
但是像欧阳通,段宝玄,王及善这些人,却早就已经带到了洛阳,甚至都已经下狱。
等到所有人都全部跪下来之后,崔知温才打开遗诏,高声道:“惟永隆二年,岁次壬午,十二月癸丑,望二十三壬辰日,皇帝若曰:
於戏!
天命所降,命火飘零。
冬日天寒,苦折甚重。
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忧思妄念,终有所定。
朕以德薄,处政三十四载……
是以,从遗诏颁布之时起,免彭王绚右卫大将军职,彭王逻些道安抚使,逻些道行军大总管,蕃州都督,蕃州刺史职。
授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任国子祭酒,参知政事,统领天下兵权。
平定叛乱,稳定朝局。
遗诏颁布之时,若天下安定,朝野和谐,则任何人闻遗诏之时,可凭此遗诏,直接斩首彭王,封国公,拜为十六卫将军……”
群臣听着李治的遗诏,虽然说早有传言,对于这份遗诏的真假也多有想法,但在听清楚遗诏内容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认可。
毕竟“斩首彭王,封国公,拜为十六卫将军”这种话,一般人可说不出来。
“……朕以老迈,往返一生,虽有功业,但愧对先帝……李显吾子,朕虽多有安排,但治理天下,抚育万民,尔需用心有力,不可懈怠。
诸事多与众卿商议,勿要枉自专行。
他日天下昌盛,百姓和乐,朕追随列祖在天之灵,庶无遗憾矣。
夫地宗庙社稷之祭,不可久疏,百神群祀,亦不可辍。
特兹告诫,其各宜遵行。
钦此!”
……
“陛下!”群臣当中,已经有人忍不住的哭泣了起来。
崔知温娓娓道来之言,一时间竟有股先帝就在眼前的感觉,温煦的面容让人忍不住的涕泪横流。
崔知温神色感伤的高举圣旨,然后说道:“彭王接旨。”
“臣彭王绚领旨谢恩,先帝冥寿无疆!”李绚沉沉的叩首在地。
殿中群臣同样跟着叩首在地:“臣等领旨,先帝冥寿无疆!”
崔知温目光冷厉的看向群臣,百官之上,没有一个人僵持不受,如此一来,这份遗诏,便已经得到了朝野百官的认可。
崔知温将遗诏递给李绚,然后高声喊到:“遗诏宣读已毕,起!”
“喏!”群臣缓缓的站了起来。
李绚起身,站在大殿之中,面向群臣,拱手道:“诸位,去岁之时,朝野大变,中宗皇帝崩逝,相王在洛阳登基,高宗皇帝殡葬之后,天后携带大半朝臣前往洛阳,随后,太子李重照于扬州登基,是为天子圣人。”
群臣听着李绚所言,轻轻俯首。
洛阳宫变,眼下的这些人绝大多数都不在其中,对于详情也了解不多。
“天子于扬州登基,授命四方,起兵平乱,本王从西域西归,经安西四镇,昌州,兰州,岐州,乃至于重归长安,奉先帝遗诏,天子圣旨,为天下太尉,掌天下兵权,平乱诛乱。”李绚抬手,从袖子里面取出一封圣旨递给崔知温。
崔知温拱手接过圣旨,然后看向群臣,高声道:“宣旨,跪!”
李绚率先跪了下来,群臣再度跪了下来。
崔知温高声道:“惟嗣圣元年十二月……”
……
群臣跪在地上,听着李重照授命李绚为太尉,领右卫大将军,统领天下兵权的圣旨,心中不由得疑惑。
高宗皇帝是要彭王以太尉,任国子祭酒。
新天子李重照则是要彭王以太尉,领右卫大将军,他怎么办?
等到崔知温宣读完圣旨,群臣这才叩首道:“臣等领旨。”
李绚站了起来,对着群臣拱手道:“诸位,先帝有命,本王为太尉,任国子祭酒;天子任本王以太尉,领右卫大将军。
本王决议以先帝遗诏行事,为太尉,任国子祭酒,至于右卫大将军之职,本王决定向天子请辞,另有他人领右卫大军。”
李绚说完,群臣之中,不少人都长长的松了口气。
李绚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