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族的赋税,因为没有设置官府管理,马谡建议诸葛亮收取定税。
赋税的数量,马谡提出按照新设的云南郡、兴古郡的总量的五到八成缴纳。
第二条是关于蛮族官员的职务、数量以及俸禄等问题。
马谡建议给孟获、杨锋、孟优、带来洞主等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员,按照朝廷的统一标准发放俸禄。
而孟获作为蛮王,有权任命的基层官员数量,也是按照云南郡、古兴郡基层官员数量的五到八成核定。
孟获任命官员以后,向朝廷报备即可,这些官员的俸禄,按照朝廷同级官员标准的一半发放,而且是折算成南蛮地区最为短缺的粮食发放,另外一半则由蛮王孟获补足,因为蛮王也是要收取赋税的。
孟获与各部落的酋长,与马谡一起核定好他们应该上交的赋税,折算成珍珠、金宝、丹漆药材、耕牛战马,以资军用。
几天后,马谡与孟获等人核定好了赋税、官员数量以及俸禄等。
诸葛亮亲自送他们离开,嘱咐他们其要勤政驭下,善抚居民,勿失农务,等待朝廷封赏的圣旨。
孟获等人,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官职和俸禄,也知道如何收取赋税,他们从心里对诸葛亮充满了感谢,哭哭啼啼地拜别了诸葛亮。
朝廷如此厚待蛮族,孟获等人回去以后,大肆宣扬,让蛮族全体族人都感诸葛亮恩德。
在孟获的主导下,蛮族很多地方,都给诸葛亮立生祠,四时享祭,都称呼诸葛亮为慈父。
第三条是关于在蛮族地区驻军和征兵的问题。
马谡盛赞诸葛亮不留兵驻守的高明!
“不留兵、不运粮”的政策,不但大大节省了兵力,而且还避免了因留兵产生的诸多问题,缓和了因这次征战带来的与蛮族的矛盾。
关于征兵的问题,诸葛亮本来想要多征收一些蛮族士兵,认为把可战之兵征走以后,可以减少蛮族内部一些不安定因素,当然也有让他们在北伐中当炮灰的想法。
但马谡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想法!
他认为,征收蛮族士卒,一定严格要求,数量不能过多,宁缺毋滥!
不但对士兵的身体素质、武功等要求高,而且马谡要特别强调,要有严格的纪律性,作奸犯科的蛮兵,一律不能征收进入军队之中。
马谡还提出,如果要让蛮兵踊跃参军,当兵的待遇一定要高,并制定如下一些细则:
蛮兵进入蜀汉军队成为职业军人,他本人及供养的家庭人员基本生活物资由蜀汉政府提供,包括粮食、衣物、兵器等。
只有蛮兵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无需为生计担忧,蛮兵士卒才能安心作战。
在战争中立功的蛮族士卒,应该享受与蜀军将士同等丰厚的赏赐,诸如金钱、土地等。
还要提高蛮兵士卒家人的地位,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
马谡甚至提议,可以考虑在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建立专门的蛮族士卒家属生活的村镇,让他们成为蛮族人人羡慕的对象。
这样一来,就算有人想要蛮族士卒作奸犯科、举兵造反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