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朱慈烺这个大明天子,似乎有些不把人当人看,不太顾及民生,但光是不让百姓们饿死这一条,就足够让他超越华夏历朝历代的百分之九十九的统治者们了。
在预见了工业大发展后,所会带来的民生问题后。
朱慈烺在当天,便又召见了大明朝的司农部尚书何腾蛟,何腾蛟官运不错,如今已经是司农部尚书了,而且他年龄不大,入阁是大有可能的。
司农部在大明朝的九部一院里面,政治地位是非常高的存在,仅次于内政,财政,两部,排在其余诸部之前。
原因也很简单。
这毕竟是华夏,自古以来,甭管统治者视农民们如何,总要摆出来一副重视农业,重视农民的姿态。
毕竟,农民虽然身份低贱,但他们却生产着足让天下人活命的食物,从事农桑虽然辛苦,又脏又累,时常要跟泥土粪便打交道,但少了这玩意,国家难免是要出大问题的。
因此,历朝历代,在嘴上面,莫不是以农为本,以农为重。
哪怕到了后世,三农问题,也照样是被国家领导人时常挂在嘴边的大问题。
所以,何腾蛟这个司农部尚书在大明朝的政坛,地位还是很高的,再加上他本人年龄不算太大——还不过花甲,虽然比不了首辅魏藻德的年轻,但在政坛上,这个年龄还真谈不上老。
此刻,当被朱慈烺诏入到宫殿内后。
何四腾蛟在见礼后,便恭谨的接受了朱慈烺的赐座,然后,眼观鼻,鼻观心,等候着朱慈烺的问答。
但只见,朱慈烺,拿着半个,大棚里面刚刚接出来的新鲜西瓜,用一个银勺,挖着西瓜的果肉,吃得满口津液,是笑呵呵地朝何腾蛟打起了招呼。
“何卿,朕的大棚里面,新近产了些新鲜的西瓜,这在当下的时令,可是难得的好东西,如今不比以往,可以靠大棚逆转四季,这春天四月,也可以吃上新鲜的西瓜了,一会你走的时候,捎上几个,回去也尝个鲜……”
“臣谢过陛下!”
何腾蛟说道,然后眉飞色舞道。
“陛下,这个大棚种蔬果,确实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司农部正打算在乡下推广,令民间农户,兴建这个大棚,然后种植蔬果,既可以解人秋冬瓜果蔬菜之不足,亦可以富农利民……”
“推广是可以的,不过,恐怕推广不了太广,也就是富商勋贵们可以吃得起这东西,普通百姓,可没银子吃这大棚里面的瓜啊……”
朱慈烺却是摇头叹息道。
在后世,大棚里面的反季蔬菜瓜果,尚且不甚便宜。
刘华强都嫌大棚里面的瓜贵。
何况是当下之时代?
“可即便如此,农户们大概,也是能赚上一笔的……”
何腾蛟说道。
朱慈烺却是摇头冷笑。
“农户们可赚不了这个银子!”
“这笔银子,十有八九是地主们赚了!”
投资大棚肯定可以赚银子,但朱慈烺却不认为,普通农民有资格赚这笔银子。
因为现在大明朝的菜棚,那成本可不低啊,是用玻璃为顶,需要的技术,也不是一般小民能够负担得起的。
能种植菜棚的,大概也就是那些个民间的富商,富户。
而且这样的菜棚,估计也只会在大城市四周看见。
寻常的,消费能力有限的小州县,估计没人敢投资这玩意,因为即便是盖起来菜棚,种出来的瓜果蔬菜,大概也卖不出去。
朱慈烺的话,是事实,但却让何腾蛟略有些尴尬,他赔笑着朝朱慈烺说。
“陛下圣明,臣考虑欠妥了……”
“朕今天叫你过来,不是跟你说什么大棚的,朕是想问问你,如今我大明朝的粮食问题!”
说到这里,朱慈烺目光灼灼的看着何腾蛟,然后问道。
“何卿可知道,如今我大明朝,有多少丁口?”
“这个……”
何腾蛟脸色微变,他思量后说道。
“我大明朝的丁口,一直未曾由官府统治,具体数目,臣肯定是说不上来的,但综合我朝这两年来,各地盐业承包商们缴上的盐税来反算,大概能够推算出,如今我大明朝朝的丁口,应当在两万万一千万!”
“是这么多!”
朱慈烺点了点头。
大明朝没有人口普查——这个难度太高了,不是朱慈烺能够做到的。
当然,也并不代表他做不到——大明朝现在是设下乡官了的。
让各地乡官们,给各村镇的头面人物们,布下任务,便可以统计出来,在乡的村民们的数量了。
这便可以统治出来,大部分人口,至于城市人口嘛,就比较难统治了,毕竟,城市人口增加迅速,而且朱慈烺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好的统治办法。
因此,朱慈烺想统治人口的话。
就只能够推算了。
而官府推算人口的手段,一般情况下,则是使用盐税来推算——毕竟盐是生物必需品,只要活着,就要吃盐嘛。
而根据人均食盐摄入的量,再综合盐税的数字,便可以得到一个,较为精准的结果了。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盐商们没有瞒报销量,没有偷税漏税。
在以前,指望盐税来推算人口,是不靠谱的,因为大明朝以前的盐税,那简直就是个笑话,可现在,重新改革过盐务后,并且将盐厂给官营。
虽然民间,还有少量沿海私盐泛滥,但通过盐税反推人口,还是勉强可以做到的,听着何腾蛟的汇报,朱慈烺点头之余,再度的询问道。
“那我大明朝,可能养活这两亿一千万的子民?还有未来,逐年增加,一年至少增加五百万的子民?”
“这个绝非易事!”
何腾蛟面色凝重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