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年后第一件大事,是朝廷正式颁布的大明对边镇对北方的所有贸易的禁令。
一开始,没有人拿朝廷的这个禁令当一回事情,就如同朝廷的禁海令一样,朝廷的禁海令在隆庆开海之前,那也是触碰不得的一条红线,谁敢逾越,按照禁令来说,杀头抄家那是够得上的罪责。
可结果怎么样,禁海禁的不过是那些无权无势的小老百姓,禁的不过是那些依靠着大海找个生计的贫苦渔民,对于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来说,这禁海令不过是一纸空文,甚至这些有权有势的人,本事就是执行朝廷这禁海令的人,那么,这禁海最后禁成一个什么样子,那就可想而知了。
普通百姓们“片木不得下海!”,而权贵们的船队驰骋在这七海之间,海上贸易做的风风火火。
但是,这次对北方的贸易禁令,似乎和禁海令稍稍有些不同,即便是禁海令执行的最严厉的时候,执行者也不过是地方官府,而这一次,不仅仅是地方官府,甚至连锦衣卫也参与了进来。
不仅仅各地驻扎的锦衣卫千户所,百户所动了起来,甚至防止的人手,赶赴各地的千户所,百户所。
锦衣卫参与执行这个禁令,他们自己并不会去查谁谁谁的买卖犯了禁令,谁又悄悄的将大明的东西走私到草原上,他们只是去抓人的。
抓尸位素餐不作为的官员,抓拿朝廷的这条禁令敷衍塞责,甚至是抗拒的官员,甚至抓那些和商人勾结在一起共同参与贸易的官员。
而京城里赶赴各地的锦衣卫,却是连这些事情都不参与,他们只是监督着自己的同僚,看自己的同僚是不是胆敢违反家法,无论是哪一个锦衣卫百户所,甚至是锦衣卫千户所,只要有京城来的锦衣卫进驻,那必定是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的人同时出现的,一旦锦衣卫内部有人渎职枉法,南北镇抚司的人一起查证属实,当场就可以执行家法,连以前繁琐的查证审讯关押处置等一连串的程序,都大大的简化了。
一时之间,九边风声鹤唳,流言四起,简直是人心惶惶。
每天都有官员会被锦衣卫冲见家门带走,在官衙里好好的坐堂的官员,但凡心中有鬼的,都开始担心自己晚上还有没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家里吃饭。
在锦衣卫的这种咄咄逼人之下,哪怕是再拿这件事情不当个一回事情的人,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来,高度重视起来这个事情了,没人会和自己的官职前程过去,没人会给自己的荣华富贵过不去,只要自己的不倒霉,那么别人倒霉就倒霉吧,关自己什么事情。
和这些官员们比起来,那些以往以边境贸易为生的商人们,那几乎是立刻就陷入了灭顶之灾,曾经和他们称兄道弟的官员们,也一概往日的和善,开始用往日里和他们一起做过的事情,开始清算起他们来。
罚没,定罪,抄家,流放。
从京里来的压力,全部都被地方上的官员释放在了这些商人的身上,而这样造成的最大的后果,就是无论是大商人也好,小商人也好,如果不想被抄家灭族的话,那就立刻得切割自己边境贸易的买卖,哪怕在这种形势,他们铤而走险一次,就能比得上以往十次八次的收益。
但是,谁又不怕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