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二十六章(1 / 2)

慌张之余, 也得骂两句:

“忒的小气,咱有说不给吗?只是被气得耽搁了!也怪那后辈,没事招来那么多骂咱的干啥?都耽误咱给她烧东西了!”

只能说, 这八八, 虽然是皇帝,该小气的地方, 还是小气的;该记仇的地方,那是念念不忘的。

说罢,朱元璋环视一圈儿子们,威严道:

“行了, 就现在,议一议该给后辈些什么吧!”

“金银玉器?”朱樉直白说, 不怪他只有这四个字, 盖因他就是这样奢靡无度的人,为此早吃了老朱很多挂落。

“只是金玉,岂可表现出我们的诚心?”朱棡却不满意, 认为二哥的说法实在太没有想象力了, “何尝见过当世大儒因为一些黄白之物便出山的?”

朱棣倒是觉得二哥和三哥说得都有些道理。他慢条斯理说:“只有金玉, 确实失些真诚, 但从视频中的蛛丝马迹来看,还是可以看出后辈家境不佳。金玉不值一提,不过替她解些燃眉之急而已……其余字画藏书等风雅之物,也应及时送到。”

朱橚想了半天:“啊, 意思是我们应该把宫廷里藏的一些名字画烧给她吗?比如李公麟的《临韦偃牧放图卷》?”

宫廷收藏,×, 朱标收藏, √。

朱樉:“……”

朱棡:“……”

朱棣:“……”

很喜欢这幅画, 且有大概率得到它的朱允炆:“……”

五叔!何至于此!

朱元璋也是火冒三丈:“龟儿!你就没有想过,万一这画烧不过去,这副《临韦偃牧放图卷》就当场灰灰了?”

朱橚喏喏而应,其实他在想……当场灰灰也没什么啊?反正太子大哥也挺喜欢的,正好烧给大哥嘛……

朱元璋被这群儿子们气得够呛,当场说了:“那后辈不是只兔子吗?烧什么字画金玉,让御膳房做点年糕来,给她供个年糕得了!”

儿子们眨眨眼。

为什么要供年糕?兔子也不吃年糕啊?

等等!

后辈不是兔子!

朱柏顺着老爹的思路想了半天,猜到了:“父皇,难道你想到了玉兔捣年糕……”

朱元璋:“不然呢?”

这下,儿子们都欲言又止了。

莫说后辈不是兔子,就算后辈是兔子,这给兔子送年糕,是什么意思?

强迫兔子开始工作吗?

做个人吧,爹啊,奴役奴役我们得了,不至于横跨六百年再奴役后辈了。

于是洪武大帝的金口玉言,也被他的儿子们当堂否决了。

还有个小皇子,当场较真了:“兔子不吃年糕,兔子应该吃萝卜。”

正要生气的洪武大帝转怒为喜,哈哈笑道:“好啊,说得对,那就让御膳房不准备年糕,准备萝卜,给她供个萝卜,下边可以放些菜叶!”

年长的儿子们已经懒得理会这老头儿了。

他们开始自己商量:

“兔子……虽然后辈不是兔子,但依据那图,还是可以先做判断,后辈要么有些喜欢兔子,要么兔子对她有些意义。”

“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根据一些线索来送东西,确实会比较好。”

“把金子打造成兔子样?”朱樉兴致勃勃提议道。

“哎呀,要接济,也等建立了一些感情再接济嘛!”其余皇子再次一致否决这种依然很俗很铜臭的提议,“难道二哥你会接受四哥的接济吗?”

朱樉:“?”我打爆老四狗头。

朱棣:“?”我宁愿丢进河里。

朱柏又沉思着想了想:“我看后辈的字确实也不太好,且人又有些上进心,也许我们应该给后辈些字帖。”

“可是珍贵的字画进去,若成灰灰,我们不就肉包子打狗……”朱橚觉得有些不对,改口说,“肉包子打兔?”

好像也不对呀!

朱柏奇怪看朱橚一眼:“五哥,为何非要一开始就烧些珍贵的东西?再则,以那后辈的书写功底,当世大儒写副字过去,不也受用无穷吗?”

朱棣眉头舒展开来:“不错,让大儒们把多写几副同样的字来。”

他还惦记着自己实践过可行的“一键三连”。

朱元璋听了半天,此时却大摇其头:“找什么大儒,还得解释半天!老十二,你的字画一向不错,若要烧些寻常字画过去,就由你来,直接写了,直接烧了!”

大家一听,均觉得颇有道理。

老十二的字画还是饱受赞扬的,连老爹有什么新诗出来了,都爱叫老十二过去誊抄一遍,无论如何,不算辱没后辈了。

事情就这样定了。

朱柏索性在灵堂坐下,沾着笔墨沉思起来。要写什么呢?这后辈,倒是不爱在视频里说自己的事情,他们了解的就是那只兔子——那就写篇玉兔颂吧!

这本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以朱柏之文采风流,洋洋洒洒数百言,不过信手拈来。

但是!

这次和他平日里饮酒写诗,焚香作画,却又不同。

盖因周围都是皇子,主意大,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再添几幅画比较好;有的话,一模一样记得来三张;还有的说,别那么多生僻字眼啦,看不懂呀!

弄得朱柏不堪其扰,青筋暴起,甚至想当堂怒骂几声“文盲别妨碍老子创作”。

最后,还是惦记着自己排行十二,现场多的是哥哥,还有个老爹镇压,才没有掀了桌子。如此这般折磨到后来,东西是写出来了,朱柏也出了一身的汗。

周围的皇子们接过字画看起来。

嗯,字写得不错,文也写得不错。朱棡很满意。

还画了画!几只憨态可掬的兔子。朱樉很满意,认为下次打金兔可以按照这图来。

兔子在捣年糕吃萝卜。朱元璋也很满意。

还是没有一模一样三张字画啊。唯独朱棣不满意。

但是永乐大帝可不是一个将希望完全寄托别人身上的人,他已打定主意,等稍迟一些,自己再来。

窜高的火苗在他们眼中跳跃。

“行了!”朱元璋说,“到底收不收得到,过两天自会见分晓,都走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