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匠籍是有上升空间的。
比如宣德年间,石工陆祥,凭借着方寸大小的石块造景手艺,让大明园林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进而成为了工部左侍郎,而他的儿子陆华在四夷馆做通事翻译,也混了个旱涝保收;
比如永乐年间督造大明京师北衙的总工程师蒯祥,最后官至工部尚书;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皇宫中轴线大火,木工徐杲在极其有限的预算下,完成了中轴线的复建,并且修建了永寿宫,最终成为了大明工部尚书;
给大明工匠一个机会,大明匠人,真的会给皇帝无数个奇迹。
永乐年间,大明基于下西洋的需求,提高了船匠的待遇,大明匠人们制造了福船这种海上巨兽,威震南洋和西洋(印度洋)。
而朱翊钧给了大明工匠机会,大明开海的澎湃动力,就是大明的官厂团造,这是大明开海的核心,保持大明保持商品优势进而利用高附加值进行掠夺的关键。
官厂团造,匠人本身的待遇仅次于京营军兵,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待遇,开工银、过年银年年都有,还有各种米面粮油,而匠人的孩子可以在团造读书,甚至连女子都可以在织院女校里读书、识字,学习算学。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而今天,汪道昆进京,朱翊钧得到了一个祥瑞。
汪道昆是外官入朝,他不是京堂升任,对于京堂而言,他就是一個外地人,他的确是从京堂离开,前往松江做巡抚,但一出京就变成了外官,而且他的身份比较多重,论出身他应该是浙党,可常年为胡宗宪喊冤奔走,他又投靠了张党,而开海是陛下的独断专行,他又属于帝党。
出来混是要讲背景的,也是要讲势力的,万士和之所以能做万金油,是因为他是极为纯粹的帝党,而汪道昆这种多方背景,有一个非常非常不雅观的称呼,三姓家奴。
这么复杂的身份,让他举步维艰。
所以他需要一个功劳坐稳自己的位置,将自己复杂的背景简单化,图谋更进一步。
“陛下请看。”汪道昆缓缓的拉开了红绸布,红绸布盖着的不是组装好的模型,而是一大堆的零件。
汪道昆首先拿出了主桅和龙骨,开口说道:“空心钢主桅和纯钢的龙骨,以及船梁,海上的颠簸超出了木船的极限,尤其是在高速的情况下,大明的水翼帆船第一次试制,我们就发现了船只在高速航行下的颠簸,会让船变形甚至解体。”
“水至柔,可是在速度极快的情况下,会变的坚如磐石,以卵击石,不自量力,可若是以极快的卵击石,石头亦碎。”
力是相互的,大明的火铳击发的弹头是铅子,即便是打在岩石上也会打出一个大坑来。
大明水翼帆船的高速航行,水从柔软变成了坚如磐石一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大明匠人们已经给出了办法,那就是钢,不是铁,而是钢材,桅杆、龙骨、船梁、船身都会包裹一层钢,来防止解体。
汪道昆手持的龙骨船梁,有点像鱼骨头那般,一条条船梁从龙骨上延伸而出,汪道昆说的新型船只,是大明为了适应当下海贸环境的快速帆船,船只的结构强度就有了硬性要求。
汪道昆将所有的桅杆装在了龙骨之上,一个船只的雏形就出现了,而后他拿起了船身,开口说道:“我们的船身是双层设计的,外面一层榉木,而内层为一层钢板,榉木是为了减重,钢板也是为了维持船体的基本稳定,提高抗风、抗浪能力。”
帆船的动力还是风力,龙骨船梁和桅杆已经采用了空心钢材制造,那么为了更快的速度,船身木制就比较合理了,一切为了更大的载货量,一切为了更快的速度,时间就是金钱,增速代表着更庞大的利润。
汪道昆将船身组装好后,举起了已经初具船形的模型,指着船身说道:“我们将甲板之上几乎所有的舱室全部取消,放入了船舱内部,甲板之上,只保留船长舱,整个船身为三层设计,因为钢材龙骨设计,导致我们最底层不再需要压舱石,由下往上,三层的船舱,我们每一层可以容纳超过一百万斤的货物。”
这种设计非常非常大胆,甲板以上大量简化,是来自泰西的造船经验,三桅夹板舰和五桅过洋船,都参考了这种设计,而汪道昆所展示的新型船只,则是更进一步,只保留船长的位置。
相比较现在将火炮放在甲板上,新船的炮位在甲板之下,船只的三层甲板的船身上有火炮射击的炮臼,需要射击的时候,可以打开盖板进行设计,朱翊钧津津有味的询问着诸多设计的妙处,连连感慨大明工匠的奇思妙想,天马行空。
随着汪道昆的逐步讲解和组装,一个造型十分张扬的五桅船模型,出现在了朱翊钧的面前。
(游龙号—五桅飞剪快速帆船)
而这条船的船帆不再是大明传统的硬帆,而是横帆,就是将硬帆的每一块做了切割,成为了单独的帆面,整个船舱之上,全都被船帆所遮蔽,船首、船尾、船的两侧都有不同的小帆,船身的造型十分的优美。
大明船壳的水线长宽比在不断的增大,从最初的三比一,增加到了现在的六比一,其水下形状,设计成了阻力更小的阻力,船只的整体重心和空心的船艏,让船只更加容易在航行中抬头,这样可以保证船只的航行稳定。
在高速航行时,船只的姿态是船身几乎贴着海面,长长的、尖尖的船壳曲线,仿佛一把锋利的剪刀划破海面一样。
“船长三十三丈,形宽三丈八尺一寸,深为一丈九尺六寸,船的干舷极低,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几乎只能看到帆面,而主桅长度高于二十四丈,是船长的四分之三,预期载重为三百四十万斤。”汪道昆将组装好的船只放在了桌子上。
朱翊钧站了起来,来到了船只的面前,如果按照汪道昆所言,横穿太平洋只需要三个月的时间,那从松江府出发,过班达海从爪哇以南直接前往好望角,横穿大西洋,至麦哲伦海峡,再走赤道洋流抵达吕宋,最后回到松江府,大约只需要六个月的时间。
预期载重三百四十万斤,大明一斤为596克,载重大约为两千吨,一次环球航行,只需要半年,恐怖如此。
“靡费几何?”朱翊钧看着船只询问道。
汪道昆知道最关键的地方来了,他低声说道:“造这么一艘船要十万银,大概是现在五桅船的两倍了。”
普通人看来陛下是吝啬的,但汪道昆始终在开海的最前沿,陛下在开海上的投入是极为阔绰的,但这艘船的造价,委实是过于昂贵了,十万两白银,五分之一个隆庆皇帝皇陵。
朱翊钧一听这个眉头皱了起来,他不是不舍得,是这条船,眼下还是汪道昆画的大饼,想要吃到这个大饼,最少要一百五十万银。
这条船从图纸到实物,最少还需要一百五十万银的研发改良费用,大明的设计从度数旁通之后,就开始逐渐精准,五桅过洋船丁型从图纸到下海,就花费了朝廷七十二万银,才最终试制成功,这个试制的过程超过了三年时间。
朱翊钧笑着说道:“这要是卖,一艘船卖九万两黄金,我想,费利佩和阿克巴都会很有兴趣,包括英格兰女王,当然这东西,他们想买,朕也不可能卖给他们的。”
一两黄金约等于十四到十六两白银,这是大明当下物质不丰富的挂牌价,一条占据了商品优势的船只,在当下大航海的背景下,赚十四倍到十六倍并不过分。
在百年屈辱史中,整个世界形成了一种共识,先进的船只会对鞑清形成实质性的禁令,甚至鞑清自己造的船也会被施加各种手段去限制,包括不限于限制原料进口(柚木)、鞑清籍船只无法得到船引、无法通关、不得在殖民地的港口补给买卖、购买兼并鞑清本地船厂防止鞑清自由贸易等等等等。
鞑清在鸦片战争后的闭关锁国,是一种满汉大防下鞑清朝廷的制度,也是世界的封锁。
汪道昆所呈现的新型船只,不可能像五桅船那样卖到全世界去了,这不是开放不开放的问题,是国家安全海权的问题,五桅过洋船,说到底还是泰西桨帆船的范畴,臃肿、载货量小、航行慢、不容易转向、不够灵活等等。
在新的船只出现后,五桅过洋船成为了牛夫人,对此朱翊钧只能说:爱过。
“多久?”朱翊钧开口问道。
汪道昆俯首说道:“三年。”
朱翊钧大手一挥说道:“朕给你两百万银,三年把这东西给朕造出来,朕允许他慢一点、载货量少一些,但这个东西,朕要见到。”
朱翊钧拿着手里的册子,看了半天,诸多数据和印象里的飞剪船最为相似,但是飞剪船在某些方面,还不如面前这玩意儿,尤其是船身强度。
“一百万银足够了,足够了。”汪道昆赶忙说道,他还没当上工部尚书呢,就让陛下爆了二百万银的金币,他不担心差事办砸了,既然敢把模型抬到文华殿上,便是心有成竹,欺君、糊弄皇帝的话,那是小瞧九族羁绊。
真的不需要那么多银子,大明白银的购买力现在已经很强很强。
“两百万,资出内帑,冯大伴,内帑还有银子吗?”朱翊钧看向了冯保,花钱得问问大管家自己小金库还有多少。
“有。”冯保言简意赅的回答了陛下这个问题,内帑现银大约有四百七十二万银,两百万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而且皇庄、开海厚利、市舶司关税分账等等,源源不断的注入内帑,到年底还能有五百万银。
“臣叩谢皇恩。”汪道昆再次行大礼,他知道,自己只要把这船造出来,这明公的位置就稳了,入阁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了,当官的哪个不想往上爬,不想进步,当什么官?
朱翊钧拿出了一年京营的军饷,五分之一的一年大明军费来推动此事,尚节俭是朱翊钧的坚持,但该花钱的地方,还是要花钱。
京师第一阔少可是他朱翊钧!
“陛下,国帑可以拿出一百万银来。”王国光一听赶忙说道,户部这些年也弄明白了一件事,跟着陛下走,吃肉又喝汤,皇帝的内帑想甩开国帑搞投资,想都别想!
有成果之后,造一条船,户部怕是要多给内帑十万银了!
“这大臣们平素里一个个都是淡泊名利,把那荣华富贵当成过眼烟云,把那钱财称之为烂俗,不为五斗米折腰视为清贵,这一听有发财的机会,就立刻扑上来了?这叫什么,这就是见钱眼开!”冯保阴阳怪气的揶揄了一声王国光,顺带着敲打了张学颜。
这俩家伙,不止一次对着陛下拍桌子了,开海投资拍桌子,军费支出拍桌子,简直是无法无天,逮着机会,冯保这条皇帝的爪牙,当然要咬两口。
“陛下为大明天子,岂能弃国朝于不顾?”张学颜立刻大声的说道,面子?哪有银子重要?没有银子的户部,狗看了都嫌弃,有银子的户部,路过的狗都要扇两巴掌,还没人敢置喙!
张学颜负责勾稽,遇到发财的机会,自然要冲锋陷阵,这么好做原始股船东的机会,冯保就是骂上天去,户部也不可能错过,这新型船只这块大肉,工部能吃,内帑能吃,户部也要吃!
“那就国帑内帑对半吧。”朱翊钧看了王国光一眼,王国光他没有恭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