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朱标不信燕藩军人都如此(1 / 2)

第471章朱标不信燕藩军人都如此

秦淮河边。

朱樉簇拥着朱棣,站在码头上,等待着入倭将士抵达。

河岸两侧,站满了百姓。

吕本和胡惟庸两个闲人,藏在朱棣为首皇族众人后方的人群中。

吕本看着正在低声交谈说笑的朱棣、朱樉等人,紧盯河面,低语询问:“胡相,你说,朱四郎的陆军会不会和其海军陆战队一般?”

那群只有五百人。

身穿白色军服。

蓝色绸带飘于脑后的海军陆战队,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

听听,现在周围的人,也在议论,燕藩陆军是不是和燕藩海军陆战队一模一样。

胡惟庸踮脚看着远处河面,闻声,微微弯腰,低笑道:“吕大人,那等精锐,怎么可能普及,放心吧,海军陆战队那就是朱四郎的脸面,一个人怎么也要把自己的脸面,打扮的漂漂亮亮把?”

吕本暗暗松了口气,唇角露出一丝笑容,“胡相对那个正面阻击战,后方游击战怎么看?”

胡惟庸知道,吕本其实是问他,朱四郎这一仗能不能打赢。

“吕大人放心吧。”胡惟庸盯着远处河面,轻轻拍拍吕本肩膀,“这段时间,我也研究了这个所谓的正面阻击战,后方游击袭扰的战术,并且请教了一些知兵的淮西勋贵,他们都说了,这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很高,而且,这种判断,还是朱四郎做出来的,我们要相信朱四郎的判断嘛!”

陆仲亨等人说。

这一战术,如果真的在倭国发生。

那么,朱四郎燕藩军,即便最后能赢得战争,损失也一定会很惨重,会让燕藩付出极大代价。

“可……”

吕本刚开口,胡惟庸抚须笑道:“可朱四郎明知道此战十分凶险,还敢出兵,是不是有了解决办法?”

不等吕本点头,胡惟庸自问自答道:“不可能,倭国这种底层百姓和上层精英,因为倭皇全族被杀,产生的上下同欲,是没办法破解的,朱四郎之所以宁愿付出很大代价,都要打下倭国,说到底,为的就是那个献土献民,咱们现在要做的是,把倭国变成燕藩不停流血的脓疮,让倭国的战争,长时间持续下去,一年、两年,甚至四五年!”

最终,把燕藩拖垮!

吕本盯着朱棣背影,阴冷笑了,朱四郎为了献土献民,提升他燕藩的文化、文明高度及影响力。

好大喜功,明知此战的困难,最终还坚持打着一仗。

这就是朱四郎走下坡路的开始。

历史上,这样的君主比比皆是!

多少枭雄,为了一个目的,自以为权衡利弊做出了正确决定,却栽了跟头!

“来了来了!”

突兀响起的激动呼喊声,打断吕本思绪。

吕本抬头,视线向前方延伸。

河面上。

悬挂着大明龙旗的水师战船编队率先出现在视线中。

在大明水师编队后面。

是一个更大的舰队编队。

那种与公爵级战船相同大小的巨船更多。

这种船,大家倒是见过。

燕藩将之称为游轮。

以往这种游轮经常驶入秦淮河,从金陵迁民办事处,接走一船船选择迁徙燕藩的叛民!

无数双眼睛注视下。

海船上。

黑白相间的人影,排成一个个方阵,站在舰船甲板上,静静伫立着。

胡惟庸脸上笑容渐渐消失。

虽然因为距离远,还无法感受,这支燕藩陆军,是否与海军陆战队一般优秀,有那种迷惑愚民,让愚民信任的气质。

但他已经率先从一艘艘战船上的一个个整齐划一方阵,感受到强烈的压力。

左侧河岸上。

徐达、汤和一左一右簇拥保护着朱元璋。

三个老兄弟,站在百姓中,观察着一艘艘从面前河面上,驶过的战船。

朱元璋眯着眼,举着朱棣送他的单筒望远镜,调整望远镜同时,低声询问:“老四燕藩陆军,相较咱们大明新军如何?”

“向大明父老乡亲敬礼!”

朱元璋话音刚响起,尚未落下,从面前,相距十几米驶过的一艘游轮上,铿锵声传来。

嗒!

啪!

刹那间,船上,黑色、白色军装,站如松的战士,齐齐立正,面向两侧河岸,举手敬礼。

“军队向咱们这些老百姓敬礼?”

“这……这……”

“听说,燕王的军队,在燕藩就是这样,很受百姓尊重。”

……

汤和放下望远镜,扭头看了看周围惊讶议论的百姓,苦笑道:“陛下,其实不用我们评价了,听听周围的声音,就知道,朝廷新军和燕藩陆军孰优孰劣了,咱们的军队,只会让百姓感到害怕。”

反观老四燕藩新军呢?

一举一动,哪怕是面部一个细微表情,都能让百姓产生一种愿意信任、信赖的感觉。

这种气质,是装不出来的。

也是演不了的。

只有这支军队中的每一个将士,心中装着百姓时,他们平日里的细微表情、行为举止,才能让百姓信赖。

正所谓相由心生。

就是这个道理。

“我现在更想去老四燕藩看看了。”

朱元璋闻声笑了,“去,都去!咱们这些老家伙,恐怕没几年好活头了,这次不去看看,恐怕在没机会了。”

雄英评价说:老四燕藩代表着未来,每一个有责任心,有良知政权的发展方向。

他们这些从旧时代走来,建立了一番功业的老家伙。

已经老了。

等不到中原走到这一步了。

去老四燕藩看看未来的模样。

即便是九泉之下,都能瞑目了。

……

就在朱元璋三人观察评价时。

大明水师直接驶向武定门,让开码头。

燕藩的战船编队,开始靠向码头。

柳升、俞靖为首海陆军将领团,率先从旗舰下来。

快步走到朱棣面前,立正敬礼。

柳升汇报道:“禀王爷,按照王爷命令,两镇又一个骑兵混成协,总兵力三万人全数抵达,请王爷指示!”

在朱樉等兄弟、子侄的注视中。

朱棣举手回礼,吩咐道:“大明朝廷已经为兄弟们准备好休整的营地了,就在京营旁边,这位是朝廷五军都督府派来的联络员……”

朱棣指着走到身边,来自五军都督府的吏员。

“火炮、辎重留在船上,让将士们只携带火铳下船,跟随五军都督府联络员前往休整大营。”

“陛下特别降了恩旨,将士们休整期间,不携带兵器,可以出营,进入金陵城活动。”

柳升、俞靖相视一眼,顿时立正敬礼,高兴笑道:“是!”

柳升接着笑道:“王爷,谢陛下体恤,路上,将士们还在议论,能不能去金陵城看看。”

朱棣笑笑。

目光投射到,靠向码头的游轮。

金陵毕竟是大明的皇都。

除了第一镇将士,跟着他北征,回朝参加了金陵阅兵,短暂进入金陵城。

其他将士,只知道金陵是大明的皇城。

但里面长什么样。

却从未见过。

柳升、俞靖率领海陆军将士,站到朱棣右侧。

朱樉为首一群皇子打量着头戴黑色大檐帽,身穿黑色帆布军装,脚踩着一双皮革和帆布混缝而成靴子的柳升等人。

柳升扭头,含笑低声问好:“秦王、晋王……”

朱樉捏了捏柳升的军装,感慨道:“你们这身帆布做成的军装,实在是太好看,太威武了。”

帆布这种布料。

简直太适合做新式军装了。

面料有一定‘硬度’。

穿在身上,棱角分明,处处折射出军人的刚毅气质。

柳升笑笑,“军中上上下下,也都喜欢用帆布做的这身军装。”

以前哪怕是用厚实的劳动布做军装,再配上武装带,给人的感觉,多少也有些松松垮垮

可自从改换帆布后,松垮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了。

嗒嗒嗒……

整齐的步点声响起。

吸引了朱樉、朱棡等人的注意力。

一群人齐齐看去。

一个营的将士,率先从游轮列队下来。

和上次陆军第一镇回来时有相同之处,也略有不同。

经过老四时,每一个将士整齐划一举手敬礼,眼中的尊崇十分明显。

朱樉小声道:“老四,叫一个将士过来给我们瞧瞧。”

朱棣闻声,含笑扭头看了眼朱樉,又看看其他兄弟们。

“章志明!”

“到!”朱棣喊声响起时,第一个营,队列最后面一名将士,大声回应,立正,转身后,小跑着来到朱棣面前。

立正敬礼,大声道:“第一镇第一协第一标第一营第一队士兵章志明向王爷报道!”

朱棣举手敬礼,“秦王他们想和你说说话,秦王他们问什么,伱就回答什么。”

“是!”

章志明立正转身,来到朱樉面前,敬礼,“士兵章志明向诸位王爷报道!”

朱樉等人微微愣怔。

很快就明白。

这举手敬礼报道,应该类似于拜见。

朱樉为首皇子们,捶胸回礼。

军礼毕后。

朱棡率先开口,好奇闻:“你原名就叫章志明吗?”

不怪他好奇。

百姓起名字,不可能这么文绉绉。

“你是读书人出身?”

章志明脸上泛起憨厚笑容时,朱棡就知道,老四麾下这位士兵,绝不是读书人出身。

章志明大声回答:“禀王爷,我家是泥腿子出身,家里面没有一个会读书写字的,我以前叫章鱼蛋,是福建闽县人,章志明这个名字是职部在军中读书识字后,自己起的,卑职的兵役牌、身份牌,现在已经改为章志明。”

话中,章志明从脖子中,掏出一块带有弧形,系着绳子的小铁片。

朱樉、朱棡兄弟们好奇凑过去。

看到上面写着一串数字,以及章志明的名字。

朱樉好奇问:“这块兵役牌,有什么用途?”

随即,章志明解释道:“禀诸位王爷,若是职部在战场上出事,这块兵役牌可以帮助确认职部的身份,然后对照军中兵役册上的籍贯、父母信息,就能知道职部的家庭信息。”

“若是职部退役,乘坐海船,有这块代表服兵役的兵役牌,伤残则可以免船费,未伤残……”

“若是职部退役,地方发生匪患,职部只要出示兵役牌,就能号召乡土村社青壮,听从职部命令,抵抗叛乱、匪患……”

……

朱樉、朱棡惊讶对视。

他们没想到,这样一块小小兵役牌子,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退役?

这么优秀的将士,老四竟然舍得让他们离开军队?

也不知老四怎么想的。

培养一个士兵识字,应该不容易吧?

朱樉怀着难以理解的心情,打量着章志明一身行头。

靴子和将领的略有不同。

将领的鞋面是皮革做成的,普通士兵的鞋面和靴筒一样,都是几层帆布缝制而成。

靴筒侧帮,有一排纽扣,扣上纽扣后,就把裤腿紧紧束缚在里面。

上次陆军第一镇回朝助战时,还是打着绑腿。

穿的也是千层底布鞋。

如今,都换成橡胶底筒靴了。

从这一小细节,就能看出,老四燕藩经济和技术的长足进步。

这一细节。

朝廷就做不到!

钱姑且不说。

这技术就没有!

咚咚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