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发展!(2 / 2)

要不是朱老四,恐怕他现在,要么成了冯胜,已经化作一堆白骨。

要么变成胡惟庸。

被赶出朝堂。

方孝孺留在最后,走到朱棣面前,郑重一拜,“王爷于中原万民有擎天之恩,王爷也为如何治理天下,提出了一条,先贤从未想出的道路,下官坚信,无论这条路,在中原能否践行成功,都将深刻影响,往后数千年,普普通通的百姓,下官祝王爷借四海之风,扶摇直上,也期待在中原,能听到更多有关王爷在四海之上的传说,以及新风尚!”

朱棣看着方孝孺。

这家伙,历史上被‘他’夷十族。

往后如何,说不好。

但他的确没想过,彼此间,竟然还能有这样一种惺惺相惜。

笑道:“你方希直这些年通过深入农村变了很多,临别前,我想送你一句话,读书,尽信书不如不读书,希望你方希直,能成为中原革新之中流砥柱,造福万民,为万民敬仰,流芳百世!”

方孝孺抬头,含笑点头,“王爷对希直期许,希直记下了,也一定会往这方面努力。”

再次一拜,方孝孺转身离开。

……

哼!

百官所在大船上,吕本看着方孝孺和朱棣笑谈,微微冷哼,低语:“这个方希直走的太快、太偏了!”

……

御船。

徐宪昌来到朱元璋身边,低语询问:“陛下,是否出发?”

他的舰队护送陛下、太子北归。

同时,按照王爷的要求,护卫舰队回到大明后,就要把五十艘战船移交大明水师。

同时,他们要留在大明水师,帮忙培训大明水师。

然后乘坐转运俘虏的战船、商船返回鸡笼屿。

朱元璋看着朱棣一家五口的方向,点头,“出发吧。”

呜呜呜……

徐宪昌领命离开不久后。

号角声接连响起。

风帆缓缓升起。

五十艘战船组成的护卫舰队,缓缓往海湾外驶去。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送别的百姓山呼万岁。

朱棣和徐妙云冲着御船招手。

“皇祖父!皇祖母!”小祈婳跑向码头边缘,冲着御船大喊。

……

御船上。

朱允炆站在船尾,抓着栏杆,看着大喊的小祈婳,唇角不由露出笑容。

这个疯丫头,特别受皇祖父喜爱又如何。

往后她就不能经常见到皇祖父了!

时间久了,皇祖父的喜爱,必然会变淡!

就当朱允炆高兴之际。

看到鸡笼屿深处,滚滚冲天而起的浓烟,笑容渐渐消失。

那里,给他的冲击、震动太大了。

直到现在,他都清晰记得。

‘那又如何,现在父亲也有这些技术了,胡惟庸和外公他们都说,大明有无穷尽的人力物力,只要得到这些技术,很快就会彻底超越四叔的燕藩,将来我再来燕藩,不但是皇子,而且还是各项技术都超越燕藩的大明皇子!’

……

朱元璋走了。

鸡笼屿渐渐平稳下来。

数日后。

朱棣再次动身前往吕宋的前一天。

包含朱棣旗舰,以及五艘新造,畜力动力,中等战船也准备出发。

由俞靖率领海军中,最为勇敢的一批,想要去冒险的将士,以及,王靳宓为首,几名朱棣的学生。

朱棣、徐妙云亲自来送行。

旗舰上。

朱棣看着俞靖,笑问:“真不怕?”

俞靖含笑摇头,“末将知道王爷的用意,咱们燕藩海军想要成为一支,真正的蓝水海军,就不能只局限于南海这个洗脚盆内,必须走出去,在蓝水深处,迎接风浪,在风浪中,磨练我们的意志,塑造我们的军魂兵魄,所有选择远航的兄弟们,都不怕……”

……

朱棣拍了拍俞靖肩膀,叮嘱道:“这的确是我的用意,但我不是让你们不珍惜性命,这一次,我给你们定个目标,就当是一次远航适应训练,尽最大努力,但不要逞强,如果两个月内,发现不了岛屿陆地,无法得到淡水食物补充,就北返回来……”

此番,俞靖这个探险队。

带了四个月的生活所需。

淡水、各种腌制的菜品,还有用蜜蜡密封,装在大缸内的水果罐头、药品……

两个月之内,如果找不到补给,就必须北返。

“记住,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尤其是这种探索,当你们两个月后,找到陆地岛屿,得到补充,再出发时,船上的补给,一定要足够你们返回这个补给点。”

……

“王爷教诲,末将谨记于心!”

……

最后,朱棣来到几个孩子们面前。

伸手揉了揉几个小家伙小脑袋,“害怕吗,害怕就说出来,不要担心丢面子,师傅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做过很多丢脸的事情,还被你们师公,脱了裤子,光着腚揍呢!”

这几个孩子,以靳宓为首,都是所有孩子中最调皮捣蛋的。

好动。

他支持他们。

可真到节骨眼儿时。

他希望孩子们说一句害怕,不想去了。

那样,他会马上带孩子们下船!

让他们做点更安全的事情。

他朱棣,堂堂燕藩之主,关照一下自己的弟子,给自己弟子一点偏爱的权力,还是有的。

可孩子们不提出来。

如果他强行阻拦,和父皇给他强行规划人生,有什么区别?

王靳宓为首几个孩子摇头,“师傅,我们不怕,我们想出去闯一闯。”

朱棣无奈叹了口气,强装高兴道:“好!师傅支持你们,也以你们的勇敢为荣,但临行前,师傅在啰嗦一些,一定要记住,勇敢可以,这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但绝不能逞强!蛮干!蛮勇!”

“师傅,我们会牢牢记在心里的。”

……

这一日,朱棣送一批勇敢的海军将士,和自己的几名优秀学生。

踏上了一段未知的征程。

……

洪武十九年末。

历经两年时间。

动用将近两千船次。

北征俘虏,及其家人,数十万人,全部迁徙燕藩治下东番及吕宋地区。

……

洪武二十年开始。

经过数年培育发展,在刘伯温这位左相,殚精竭虑筹划中。

大明朝廷,终于在培养出足够多的乡土村社实干官员后,开启了轰轰烈烈,全覆盖的乡土村社进程。

同时,朱元璋下令,全面开海,彻底解除海禁!

一时间,早已按捺不住的江浙、河北、山东商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出海贸易。

在此期间,朱元璋派李善长主持监督下。

与朱棣燕藩设立在沿海各行省的迁民办事处进行全面对接。

一批批已经完全丧失土地的百姓,携家带口,数十人、数百人或是搭乘频繁往来大明的海商商船。

或是朱棣来接百姓的战船、运输船,乘船出海。

漂洋过海,逐步迁居马尼拉。

……

洪武二十年年末。

金陵工业区。

坐落于武定门外,秦淮河畔。

“拜见太子!”

工业区外,吕本之子吕兆为首,一群管理工业区的官员,在朱标到来时,纷纷下跪参拜。

朱标带着朱雄英、朱允炆,蓝玉、方孝孺等人……

朱标下令官员们平身后,一群人走入工业区内。

吕兆陪在朱标身边,微微弯腰,略微带着一丝激动谄媚,笑问:“太子爷,咱们先从哪里开始参观?”

“先去看看高炉吧。”

一行人来到五座高炉前,滚滚浓烟从高炉升腾而起,朱标抬头看着两丈高的高炉。

这是一座能产生铁或水泥,两吨多的标准高炉。

还是洪武十九年。

在老四派回那批匠人指导下,建造的。

“听说老四燕藩的高炉,已经建设成,能一次产铁、产水泥十吨的高炉,咱们现在有这个技术实力吗?”

吕兆脸上笑容不由微微凝滞。

他父亲跟着太子北征失去了双腿,从此不能再为官,闲赋在家里面。

太子随圣驾返回后,开始指导建设金陵工业区。

调集了一批年轻人。

他就是其中一员。

因为在父亲和胡惟庸的指点下,以及有参观燕藩的经历,又加表现积极,很快脱颖而出。

被任命为工业区的主管官员。

官职不高。

只是个从七品。

连个上县县太爷都不如。

要不是他考不中功名,这个主管官员,他真看不上。

不过,父亲、胡惟庸他们说了。

搞好工业区,封侯拜相,都未必不可能。

而且,搞好工业区,也关乎着将来打垮朱四郎,为吕家报仇雪恨。

他在这个位置上,真的兢兢业业努力了。

可……

“怎么,还造不出来?”朱标看着支支吾吾不说话的吕兆,微微皱眉。

“太子爷,咱们没有必要追求那么大的产能,多了也卖不出去,尽浪费了……”

呵呵……

蓝玉冷笑,看向说话的官员,“浪费?我一介武夫都知道,批量生产,产量越大,成本就能压缩到越低……”

朱老四的鸡笼屿工业区,虽然也是官办。

可里面的管理层、匠人、小工都有身股。

按理说,成本应该很高吧。

可近几年。

朱老四鸡笼屿生产的铁,一船一船往大明输送。

满足大明境内,轰轰烈烈乡土村社推动中,对铁的需求。

朱老四燕藩的铁,包含了原料费、人工费,海运费,即便如此,价格竟然都能和大明的售卖价格齐平!

他甚至怀疑。

这个价格,朱老四的利润还有很大。

之所以和大明的价格齐平。

其实是不想和朝廷太过竞争,给朝廷的这几座高炉留条活路!

从这里,足可以看出。

朱老四的十吨高炉,批量冶炼生产的成本肯定很低!

一群负责工业区的官员,被蓝玉怼的,一时鸦雀无声。

朱标失望的看了看这群人。

老四燕藩到底什么情况,暂时还不清楚。

但根据大明的统计。

大明民间生铁消耗量,一半份额被老四燕藩占领!

这还没算。

老四为老二、老三他们藩王卫提供火炮、火铳用铁量。

“说说你们遇到的技术难点吧。”

话罢,朱标看了眼吕兆,要不是吕兆忙的都瘦了一圈,并且他派纪纲,让锦衣卫秘密调查,确定吕兆领导下的工业区官员,没有贪腐现象。

他真的压不住火气了。

“太子,主要是铁皮,十吨高炉,用建造两吨高炉的窄铁皮,高温情况下,强度不够,我们增加了铆钉,可依旧不行,最多烧制三四十炉,就会出现鼓胀、裂痕等情况……”

“我们猜测,燕藩已经掌握了,制造更大铁皮的技术!”

……

为什么燕藩能突破这项技术。

而且,老四的燕藩,不止突破这一项技术。

早些时候,提供给老二、老三的火炮是铜炮。

可等到今年年底,据说,给老五送回来的火炮,已经是分量和铜炮差不多,射程与铜炮相似的铁炮了!

据锦衣卫汇报。

老四燕藩的匠人,掌握了小规模冶炼‘钢’的技术。

钢是什么,他不清楚。

但据说,这种被老四燕藩,称之为钢的铁,不用锻造,可以直接用来铸炮、铸火铳用的铁棍。

为什么,老四燕藩技术突破这么快。

大明这边,却这么慢?

……

今天的细纲又没有写完,接下来的五年、十年不会过分详细写。

不会让大家感觉水,今天晚了十分钟。

抱歉抱歉……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