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横推碾压北上!(1 / 2)

赤尾屿。

砰砰砰……

两百艘海军战船,在赤尾屿西北部一字排开,半包围抵近赤尾屿海岸边。

右舷七百多门火炮,朝着海岸轰鸣。

数十艘海盗大小战船,在弹丸溅起的高高浪花中狼狈突围。

俞靖哼着小曲,站在旗舰右舷观察着,满脸轻松写意,命令道:“传令各舰,逐步包围海盗!哪个方向让海盗溜走,附近战船都要打扫所有战船一个月!”

三幅桅杆中间,最高的桅杆上方,令兵吹响号角吸引周围各舰注意后,开始打出旗语。

绵延在海岸线,一字排开的各舰战船,接到命令后,开始彼此间拉近距离,同时更加靠向海岸线,缩小包围。

砰砰砰……

火炮轰鸣更加激烈。

随着战船火力交叉射击越来越密集。

弹丸命中率也开始明显增加。

“击中了!”

“击中一艘海盗船桅杆!”

……

孩子们站在甲板上,观察着战况,激动大喊。

从福建跟随朱棣回朝的商贾豪强凑在沈至身边,全都惊的微微张嘴。

“王爷的海军成形,从此之后,这四海之上,再无海盗!”

“此等火炮战船,何止四海之上没有海盗,未来,这四海之上,必将以王爷为尊!”

“朝廷全面开海,恐怕也迫在眉睫了!”

……

“沈少爷。”

沈至闻言转头,搭话之人他认识。

在一群福建商贾豪强中。

他与对方也算是老乡。

对方出自江浙宁波府,这些年,悄悄跑到福建,和福建豪强一起参股搞海贸。

沈至笑道:“王东家,有什么事吗?”

王东家小心翼翼看了眼,站在旁侧的朱棣,试探询问:“朝廷何时才会彻底放开海禁,咱们江浙地区的同仁,都盼着这一天。”

“若是朝廷放开海禁,你们愿意付出什么?”朱棣转头。

两百艘战船,剿灭一伙只有数十艘战船的海盗。

俞靖若是打不好。

他会直接栓根绳子,把俞靖丢到海里,让他冷静冷静。

其实,他早想这么做了。

俞靖年轻。

有冲劲儿是好事。

可也不够稳重。

这些年,随着大海军建设越来越完善。

这货,就越来越飘了。

相比歼灭海盗,江浙豪强提出的问题更吸引他。

豪强们见朱棣开口,瞬间停止议论。

王东家见朱棣看来,忙低头拱手,“不知王爷需要江浙地方付出什么?”

“王爷,朝廷对江浙的税赋很重,我们江浙苦啊!王爷若能说服朝廷全面放开海禁,江浙地方,一定能给朝廷贡献更多税赋,江浙千万百姓,也一定会心悦诚服朝廷……”

他很清楚这位王爷的能量。

若是王爷肯为江浙百姓说句话。

或许,真有可能全面放开海禁。

朱棣玩笑道:“这么说来,现在江浙千万百姓,对朝廷并非心悦诚服?”

噗通!

王东家面色瞬变,腿一软,吓得跪倒:“王爷,小人胡言乱语,王爷莫怪,王爷莫怪……”

朱棣走过去,亲自把人扶起。

对方也没说错。

老头子对江浙收取高于天下其他各地的税赋。

江浙上上下下,嘴上不敢说,心里是有怨气的。

“本王就是与你开个玩笑,同时也是提醒你,如果想要为江浙谋求福祉,有些话,就千万不要说。”

王东家擦着额头冷汗,连连点头。

朱棣继续道:“如果,我希望江浙地区推行乡土村社,并且,所有从海贸这条产业链赚钱的人,都要进行雇工身股制改造,伱觉有几分可能性?”

江浙地区,乡土村社推行的一直不顺利。

除了沈家在周庄搞得有声有色。

据他听到的消息,朝廷派去江浙地区的官员,几年了,一直无法推动乡土村社。

很大原因,都是历史遗留问题。

首先,朝廷对江浙地区收取的工农商高税赋,导致江浙上上下下对朝廷都十分抵触。

百姓根本不信朝廷。

士绅又在其中添油加醋,引导百姓。

那几个朝廷寄予厚望的县令,又没有魄力。

其次,江浙地区这几年,整体风调雨顺,百姓虽然在高税赋下,生活压力沉重。

可到底比其他地方百姓强一点。

大多数百姓,无论佃户,还是自耕农,勉强都能吃一口饱饭。

求变的动力不强。

更担心,朝廷胡搞乱搞,连现在的日子都过不上。

朱棣看向十几个江浙豪强,“这些年,福建的变化,你们都看在眼里,相信你们也很清楚,乡土村社一旦建成后,整合人力物力,对海贸的强大推动力……”

江浙豪强连连点头。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们,如果江浙地区不尽快搞乡土村社,即便铲除海盗,朝廷彻底开海,你们江浙即便拥有鱼米之乡美称,物产丰富,将来也会在海贸竞争中,落后于福建……”

江浙豪强,看着福建同仁,微微挺胸,唇角浮现笑容。

面色不由凝重。

心情更格外沉重。

久居福建,他们当然清楚,王爷这番话并非危言耸听。

朝廷放开海禁还不知何时。

可福建却日新月异变化着。

去岁,福建财税贡献,已经从垫底,挤进朝廷所有行省前七之列!

江浙再不追赶。

以往这个被大家瞧不上的邻省穷兄弟,可能就要变款爷了!

江浙豪强余光悄悄看着,正在推心置腹讲话的朱棣。

福建之所以让他们江浙人,都感到压力。

都是这位王爷一手缔造的。

“福建的变化,已经证明,乡土村社的确会短暂损害地方上层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乡土村社建成后,地方会更加富裕,百姓手里的钱更多,无论你们对内做生意,还是对外海贸,生意都会更好做,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为何不能共同努努力,把这块肉,养的更肥一点,然后再分润呢?”

……

江浙豪强都明白朱棣的意思了,纷纷表态:“王爷,等此番回去后,我们就会动员故交好友,请大家到福建观摩,然后动员大家,效仿福建士绅,帮助乡邻搞乡土村社,推动江浙乡土村社气氛。”

福建豪强们也纷纷表态,“王爷,我们与江浙相邻,在江浙也有很多故交好友,也可以帮王爷劝说!”

江浙士绅,可能还觉得,只要死扛硬顶,这乡土村社至少在江浙就搞不成。

可他们这些人看得清楚。

乡土村社是大势所趋。

何况。

乡土村社对他们这些人来说,也并非完全坏事。

谁能抢先抓住这波变局。

就能抢先占据未来优势。

他们这些早跟随王爷的,这些年在福建提前布局,建设货仓中转,抢先搜罗购买了勉强能航海的各种较大型船只。

他们已经成为福建最拔尖的一批人。

其他同仁后知后觉,现在想追赶,可就太困难了。

他们已经培育了很多村庄的乡土村社,与这些乡土村社村庄,打下了良好合作基础。

后来者,要么只能自行培育。

种植桑树、培养女人们纺织这都需要时间。

撬他们培养起来的成熟村子。

就要出高价。

这还到罢了。

最大的问题是,后来者突然发现,根本买不到船!

东番造船厂的订单都被他们挤爆了。

这段时间。

大伙儿正准备,在东番选一处合适的地方,合伙开一家造船厂。

到时候,别人搞海贸,他们直接赚造船的钱!

现在很多福建同仁,只能做他们的下级筹集货物的二道贩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