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寻根访故(六)(1 / 1)

鼠年说鼠人 瑾握国 2492 字 2023-06-11

走到村委会大楼前,庄富生说:“这应该是在原来晒场北头洋龙杠偏东一点的位置吧?”他从刚才走过的当年晒场边的那条田间小路、骑自行车都常要掉到田埂下的,如今是能开汽车的大马路找到了感觉,判断出村委会大楼的位置。

“对,你的记忆没错。前几年上面把一些村进行了合并,现在一个村管的范围扩大了,村委会都建得比较正规。”永泉说着带庄富生一家走进大楼。

村委会楼分三层,一楼左边为医务室,挂号、就诊、输液治疗等都分开,空间挺大;右边是一些便民服务窗口、活动健身房。二楼是村财务、安保等办事人员办公室、资料档案室,三楼是党支部、村委会负责人办公室及大小会议室。永泉打开建华的办公室,庄富生看到,办公桌椅、电脑、文件柜,接待来客来访者的座椅茶具一应俱全。村民代表大会会议室相当大,主席台有党旗、国旗,下面是固定座椅。这也许是相对发达地区村委会都具备的条件吧。

从楼上下来,庄富生在医务室巧遇周大福,就是昔日与庄富生一起出征、在晒场做化肥块讲闲话时敌情观念最强的那位民兵排长。岁月的年轮已磨平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过往而凸显在额头眼角。当周大福意外见到庄富生时,久别重逢的战友情还是大大的被激发了:“哦,富生,回来啦,多少年不见了啊!好好!一家都回来看看,在外混得不错嘛!”他伸过手来,同时打量着跟在庄富生身后的一群人,有点眼花缭乱,说。

“噢呵,大福啊,见到你很高兴!”庄富生热情伸手相握,回头对孩子们说,“叫周大大,周大姥姥!这是我们当年一起上港的水利战士,老战友啦!”又指着秋萍说,“秋萍你认识的噢!安顺——”

“认识,秋萍认识,但她变化比你大,早前听说过,科学家,大干部啦!跟你一块我敢认,在外面遇到哪会想到是秋萍啊?”周大福笑着说,“安顺当年跟奶奶在家时有印象,一晃几十年了。我们都老了!”

“噢哟,大福还这么会说呢,客气了,都是老人啦!”秋萍谦逊地应道。

“他俩都正式退休了,带孩子一起回来看看,也到村委会一起转转。”侯永泉说,“你——还是来量量血压啊?”

“是啊,没有事,有点高血压,经常来量量。”大福回答,也是对富生秋萍说。庄富生点头表示理解。

“好,你在,我带他们到外面再看看!”侯永泉说着和富生一家走出了村委会大楼,来到东面一片水泥广场上。场边有高高的旗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这一片是村民活动的场地,每天晚上都有许多人来跳舞噢,建华都要来放音响。重大节日还举行升旗仪式。”侯永泉介绍。

“建华干事用心尽力,是个好干部。我看她说话做事很干练,现在农村基层就需要像她这样的实干带头人来带动噢!”庄富生转身看着村委会北边、西边的厂房,又说,“现在农村变化真了不得,你看这一片地方,都是原来我们队里的耕地呢,现在除了村委会,北边大片厂房,西边又建起了临时厂房,路又修得这么宽,简直占掉一大半了。我过去在家时,种田种‘十边’,边边拐拐,连河坎水边都要种上庄稼,又是‘双季稻’什么的,可粮食还是不够吃。现在这么多的地方都不种庄稼了,你们粮食怎么够吃呢?”

侯永泉说:“你问的这个问题正是我经常思考的呢!我们队这块地方现在是村委会所在地,占掉的田地多一些,其他地方还是连片农田噢。现在的政策真为老百姓着想啊,顺民心,合民意,开放搞活不折腾,加上科学种田,产量高,又不用交公粮,前几年农业税还免了,我们的田就种一点够自己吃就行。实际还吃不掉,平时鸡鸭鱼肉饭桌上哪会断啊,粮食也吃不多的。我家不少粮食都喂鸡、喂鸭,鸡子鸭子生蛋,一天拿好几个,又总是吃不了……哎,富生啊,我们没有想到现在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啊!”

“哦,是噢,老哥的分析有道理,讲的一套一套的啊!”庄富生由衷称赞。

“呵呵,我每晚《新闻联播》必看,还喜欢中央四套的《今日关注》,专家学者对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得好啊!中国跟世界交往,总是友好相处,讲合作共赢,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坐得船头稳,不怕浪来颠’!老百姓日子过好了,也不忘关心国家大事噢。”侯永泉颇为自得道。

“的确也是,”庄富生也挺受触动,说,“我在单位,也常常与一些退休老同志聊天,他们也都挺关心国家大事,感恩这个时代。不谈别人,就听那些退休老工人说,他们也总常把‘没想到现在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这话挂在嘴边!中国的普通百姓真的很实在,政策好,生活改善,他们就很满足,自然的有好说好。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四十年前,我在家乡和你们在一起劳动生产时,哪想到会过上现在这样的日子噢!”

看着庄富生和永泉两人谈心谈得很投入,秋萍和安顺一家就自行从村委会门前大道往回走了。这里的环境、这里的生活,也够他们回味谈论的,而且还时不时遇到熟悉的故乡人。乡音乡情,是永恒的烙印,永久的眷恋,永远的根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