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欧洲绘画之父乔托和透视法的运用(2 / 2)

读画记 天涯西渡 4835 字 2023-07-18

圣方济各是13世纪早期方济各教派的创始人。圣方济各传播福音,如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他同情弱者,兴办慈善机构,圣方济各的个人魅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追随者。他是耶稣忠诚追随者的榜样。

乔托以圣方济各的宗教活动创作的壁画在西方绘画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作品有《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圣方济各在苏单庭上》和《访问》等。目前,被保存最完整、最有名的作品有《犹大之吻》、《最后审判》和《哀悼基督》,这些作品奠定了乔托在14世纪意大利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哀悼基督》,乔托创作于135-136年间,现藏于意大利帕多瓦阿雷纳教堂。

这幅作品画面的构图遵循了黄金分割的原理,视觉中心点位于画面的左下方。画面中人们围拢在山坡前,山坡上还有一棵树,天使在空中飞翔。耶稣在圣母玛利亚的怀中死去,圣徒们围拢在圣母玛利亚和耶稣周围,悲痛万分。

乔托的这幅作品在情景场景处理上没有遵循前人把每一个人物都平铺于画面的无固定视点的画法。他运用了固定一点的透视法处理人物之间的空间关系,透视法的运用使得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感,人物和场景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中。

画面最下边的两个人背对着观众,右侧的人明显的比旁边躬身的人要大一些,我们再把他和圣母玛利亚和耶稣比较,圣母与耶稣要偏小一些,我们明显的感到他是与他们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画面中张开手臂的圣约翰在人物比例上与前面的圣母比较就更小了,视觉上产生距离感更强。

我们再看画面上的左侧人群,画中的人物也是利用近大远小的基本原理进行表现,让观者在视觉上感觉人群向画面的纵深展开。

最后看看空中的天使也是近大远小的基本排列,天空显得很辽阔。

这幅作品的人物背景没有被简单地平铺为蓝色,而是设定了一定的场景,起伏的山和山坡,山坡上还有一棵树,天使在空中飞翔。这个场景起到了烘托画面悲伤气氛的作用。

乔托在这幅作品里第一次赋予了圣母和教徒们人类的情感,把他们塑造成有血有肉的人。圣母眼含泪水,满脸悲伤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并把他紧紧地搂在自己的怀里,展现她对自己儿子的爱。周围的圣徒更是满脸痛苦的表情,有人掩面哭泣,难掩悲痛之情,即使是画面中背对着我们的两个人,乔托也赋予了他们表情,观者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悲伤。空中的天使更是有的掩面而泣,有的脸上的表情痛苦万分。乔托在这幅作品中赋予画面中的人物以丰富的情感,一改拜占庭艺术风格中人物单一、呆板的形象,使得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乔托的《犹大之吻》也是采用了一个固定视点的透视画法进行表现,他将耶稣和犹大两人至于观者的中心视点,其他人物和场景与他们二者相比较展示出了近大远小的原理。画面展现了犹大亲吻耶稣的瞬间,并展示了在同一时空下的人们瞬间的面部表情。

《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展现圣方济各向小鸟布道的场景,不少画家都曾选取过同样的题材进行创作,但都没能达到乔托的高度。画面中圣方济各面对小鸟躬身耐心说教,手势轻柔,小鸟在他的脚边停留,背景是树和蓝色的山。虽然树和小鸟画的有些笨拙,但并不影响观者的视觉效果和对人物的理解。乔托塑造的圣方济各是一位富有耐心和同情心,慈祥的传道者,他赋予了人物灵魂。

我们一方面赞赏乔托的艺术才华和开创性精神,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乔托在他的作品中运用透视法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物头顶光环的处理,就不能很好的运用透视原理,我们可以看到乔托在处理人物光环时还是按照以往的平铺画法,没有采用透视法。在这里乔托显然还不能正确的理解透视原理,他只是凭着直觉使用透视法,对透视原理认识还有些模糊,没有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画中对光影的处理也很简单,只是一味地加黑,没有色彩的分析,对光的构成认识有限。但这些问题不足以掩盖乔托的艺术才华和对欧洲绘画的贡献。

乔托在他的绘画创作中利用透视法描绘画面中的人物和场景,使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同一性。这是以前的画家不曾有过的。他开创了现代绘画的新方法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

[1]《爱因斯坦毕加索空间、时间和动人心魄之美》[英]阿瑟i米勒著上海科技出版社方在庆伍梅红译

[2]《欧洲文艺复兴中心与边缘》英彼得伯克著刘耀春译刘君校东方出版社27年第一版p27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