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真收那两百金(1 / 2)

对朱元璋来说,第一时间心态略有一些复杂。

兄弟因病而死,壮志未酬,何其憾也?竟能说是被他谋害。

刘基被害亡身,反称善终,何其讽也?后人似对洪武多成见。

淮西二十四将当中,若真说能以性命相托者,对朱元璋来说首推徐达。

即便是再退一步说,胡元尚未扫灭呢,哪有自断臂膀的道理?

此等不值一哂的风闻竟被认真记于书中,并且从这后辈的说法来看相信的人还不少,再联系后世说刘基即便真是被毒死的也是善终,朱元璋直接想到的便是:

洪武年的后半截究竟发生了什么?竟能使得洪武之后的大明文人竟相信这种不值一哂的风言风语?

而这个疑问,似乎最后那一句话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这后辈方才说李善长寿至七十七,但现在看来乃是七十七岁时被论罪处死。

但这短短一句话所荡起的风波显然又没那么简单。

后世每每说开大明国之勋贵必言洪武三年的大封赏,而对华盖殿当中所有人来说,洪武三年之事过去也就十年,这等大事还称得上是历历在目。

所封赏当中最贵者无疑是六公,而六公排座次时,李善长更是力压当时凯旋归来的大将军徐达,列为六公之首,推为勋贵第一。

故而朱元璋略微缓过神之后心中蹦出的第一个念头便是:

咱竟会诛杀李善长?

紧接着便是第二个疑问:

李善长因何罪被咱诛杀?

这个问题,有许多答案能供他猜测,但有一条脉络,朱元璋是记得的。

免死铁券被后辈特意提过,甚至还专门说过李善长铁券之优容,再合铁榜之律,明天子心下已隐隐有了一点猜想。

从朱标视角看去,他能清晰看到父亲神色的变化,从一开始慨叹,到随后的若有所思,再到眼下已隐隐有盛怒之色转向大司宪质问:

“韩国公可有教咱的?”

朱标跟着转头,但一时间却有些讶然了。

李善长他当然不陌生,老爹曾不止一次的说起过自滁州起就仰赖这位“萧何”颇多,不仅与他说,还在赐宴上说,对着百官说,更是对着李善长说过。

从时间上来说,李善长是胡元的至正十四年投老爹帐下,自己这个皇太子则是至正十五年才出生的,可以说李善长是看着他长大的。

这位长者,对上处变不惊有良相之风,对下疾言厉色如暴风骤雨,而无论对上还是对下都不缺的那一份胸有成竹的态度,脊背笔挺头颅高昂。

而此刻这位长者脑袋垂了下去,肩膀也垮塌了三分,面对老爹那声若雷霆的质问似乎颤了颤,最终从满是苦色的脸上挤出了个苦笑的神色,主动伸手解开头冠抱在手里:

“罪臣愿自白陈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