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请客吃饭(2 / 2)

他如今应刘备孔明所请,掌太学诸事,因而如今之所见对鲁肃来说可谓开辟另一天地,诸多教学之法恨不能现在便返回太学颁制试上一试。

鲁肃的笑言也让众人不再挂怀,毕竟从这光幕所见,求人人皆为圣人这件事在后世也做不到。

而且……孔明琢磨着,无论后世华夏与周边邻国复杂的形势与恩仇,还是那科技之神鬼莫测之威,恐怕也都让这类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了。

法正从抄写中抬起头来,不屑道:

“天子宰辅变法,却要累一累黎民苦一苦百姓。”

“一边与天下百姓说着万载圣王之业,一边苛捐杂税不停令黎民无生计。”

“此般变法于后世或有得,然对彼时百姓或不如不变也。”

法正的这般感叹倒是让张飞马超听了个明白。

马超当下便有点迟疑道:

“既如此,何不令钟鸣鼎食之家出余财以为天下利而铸贤名?”

张飞大笑,猛拍着马超肩膀道:

“那宋人喊的好听,结果竟连杂赋税都不愿减上一减。”

“孟起你要汝等出家资,倒不如请其去死来得简单也。”

刘备看着被拍的东倒西歪的马超笑笑,也赞同道:

“翼德说的粗俗,然读史见孝武皇帝算缗告缗令所生事端,亦可为类比。”

说罢也是感伤道:

“吾等此前见这唐朝旧事,多有感慨其不鉴前朝之祸。”

“然今见这宋史……”

沉吟了一下,刘备干脆也再撕一纸条挥笔写就,随后团成丸屈指弹入光幕。

〖刘备:这宋劳民至此,不觉二凤所言君民舟水之言犹在耳也?〗

沉思中醒过来的李世民顿时感觉眉毛跳了一下:

都说了唤朕陛下即可,竟这般难也?

不过想想昭烈帝乃是武侯主君,且若算年龄这昭烈帝也大了自己几百岁,李世民也选择暂且不去计较,而是先感了一下:

“能作《沁园春》者,真乃千古之奇人也,朕亦不如也。”

其人对变改之议,言语虽直白但颇值得回味,仅仅八字便道破新旧之替那不死不休的局面。

自己看法与其相似,但言语不可谓不繁复。

房玄龄没有陛下那么多感慨,选择从基本点入手,赞叹道:

“国家取士,行实为先。如此良言当题之于国子监也。”

杜如晦插嘴道:“若题于学校,当略微修改,若作读书人,行实当为首,如何?”

“不成不成,还是繁复了一些,依我看这行实之论,犹如《尚书》所言,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若欲成行实,当知之行之方能实之。”

魏征也插入议论。

房杜二人皆觉得有些道理,于是干脆反问:“那当书何?”

在一旁听着的李世民当即义不容辞道:

“知行合一,以实国民,如何?”

三位大臣琢磨了一下,当即便也拍板通过。

杜如晦更是笑道:

“陛下题字,亦可令学子议之,何谓知?何谓行?何谓实?何谓国民也?”

对贞观文武来说,如今大唐初创可谓百废待兴,无论是变法亦或是科举罢现在思之皆无益。

相较而言,还不如取宋兴学之精华以强唐之文治来的更加实在。

……

光幕上只有刘备孤零零一句话让赵匡胤有点挂不住脸。

毕竟别的还好说,宋唐相隔也就百来年,结果轻易便将唐兴之始的贞观旧事忘了个干净,属实不应该。

当下也是在石桌上写字,表示自己定然不忘昭烈帝之提点云云。

赵光义眼见兄长的殷勤,看似为兄长叫屈,实则彰己之功道:

“兄长何忧?我宋文人亦有言,祖宗不足法!”

“这刘备所言唐文帝之旧言,亦未必能作条陈也。”

赵普张了张嘴想要说点什么,但最终还是选择闭嘴让官家自己处置。

赵光义看到在石桌上忙完的兄长转过了脑袋。

兄长脸色虽黑,但赵光义向来擅长察言观色,还是从其中读到了兄长的表情。

其中有讶然有欲言又止,有不忍还有几分释然,最终开口道:

“汝此时这般痴傻之态,是伪还是真?”

赵光义顿觉莫名其妙,但还是小心道:

“臣弟得官家眷顾,已好也。”

赵匡胤真心实意摇了摇头道:

“若非痴傻,何有方才所言?”

说罢赵匡胤心中则是多有思索,莫非方才那几拳头真将其打坏了一点?

不过这些都暂且不需放在心上,赵匡胤回头吩咐道:

“若擒李煜,当以礼遇,并召钱俶,偕来汴梁。”

方才后世所言他也简单总结出来了。

搞教育,很花钱。

李煜和钱俶,应该愿意略尽薄力才对。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