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凿空西域(1 / 2)

这一日对于王玄策来说实在太过于离奇。

他的眼神很好,当然也是看到了那些飘过的问题。

什么王玄策打了个问号啦,王玄策怒骂大唐史官啦。

结合前面的文字,短短几句话让王玄策总结出来了一个难以置信的事实:

他以灭国之功,名留青史。

小马扎坐的有点疲累,但王玄策还是忍不住挺直了脊梁。

是真的吗?应当是真的。

不然也没法解释,朝廷为什么会对一个远在融州的县丞如此大费周章。

刚到融州时,那黄水县令说,既然来此地便先做好任职五年的准备。

结果准备是做好了,但不过半年便等来了返京的一纸调令。

想起来临走时那县令的表情,王玄策一时间都有点惭愧了。

而似是也唯有如此,才能解释他为何能如此受青睐。

但反而压力倍增:他是王玄策没错,但他根本不知道光幕口中那个灭国的王玄策究竟有何际遇。

难怪当时第一次见面陛下就如此漫谈,东聊倭国,西至西域。

此时想起来当时脑袋昏昏沉沉连答了什么都记得不大清楚,王玄策就恨不得以头抢地。

凌乱的心态让他对李靖老将军能将字帖送入光幕都少了几分好奇的心思。

而光幕结束后,心绪最为难平的还是李世民:

“这河西,果真宝地也!”

后世说的复杂,但李世民理解的颇为简单:

有重矿,能养马,通西域,如此宝地还有什么可多要求的?

虽不知晓后世州县如何划分,但李世民是记得在张议潮篇看过晚唐时那不争气的子孙对于河西的详细划分。

其中就包括甘州和肃州,这便足以确定甘肃在哪里了。

毕竟都是大家都是华夏,地名沿袭古已有之,实属稀松平常。

“愿为陛下凿空河西!”李勣率先请战。

这不仅仅是为了大唐,也是为了自己正名。

他是名将,而非道公!

苏烈也寸步不让:

“陛下剑锋所指,臣万死不辞!”

两位年纪与李世民仿佛的将军战意盎然,李靖同样一拱手,那意思再简单不过。

李世民长笑一声:即使不能御驾亲征,手握三名将,怎么输?

秦琼看着同样在看热闹的尉迟敬德,心下略有遗憾。

他若是有尉迟敬德这般强壮之躯,定然是要以门神之名请战的。

坐镇西域,戍守国门,理所应当。

但可惜……轻轻咳嗽一声,秦琼打算待会儿出宫时与这老兄弟说道一下。

要多与药师将军请教兵法,也要多看看西域的情报。

西域万里,不缺建功立业之地,如今尚未垂垂老矣,怎能全靠陛下荣宠而活?

而他也要拖着羸弱之躯拜访一下这新的太医令了。

希望真如这药王所说,能让他临阵领军,不至于卧在病榻度余生。

李世民办事向来效率,既然光幕结束,便挥手示意各自散去。

末了也不忘交代一句:

“侯君集以及承乾之事,勿要外传。”

随即似乎是想起来了那《李卫公问对》中的“勿泄也”,赶忙补了一句:

“亦不得见于文字。”

一个重臣一个太子,哪怕只是传了一些捕风捉影的话出去,也是有可能引起朝局猜忌的。

众人自然晓得,同时都看着李靖笑,笑得这老将军摇摇头率先离去。

王玄策一脸莫名的被李世民留了一留。

坐在小马扎上,看着那长孙无忌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的离开甘露殿。

然后就眼睁睁看着内殿屏风里转出来一个一脸恬淡之色的和尚。

“玄奘大师可有决定?”李世民问道。

和尚双手合什执礼而拜:

“愿为我唐,凿空西域。”

依然还是要出行啊……李世民心里却也觉得毫不意外了。

观后世之记录,忆这月余相谈,这玄奘,绝是不缺毅力的。

“王玄策,可愿随行?”李世民扭头道。

王玄策吓了一跳,脑袋猛摇,小声道:

“臣还不愿出家……”

李世民大笑:

“朕欲抽调十八精卫,护送玄奘法师西行。”

“记西域风俗,察千族百国之情,至天竺即返。”

“此行危险万分,你可愿随行?”

王玄策沉默了下去,只觉得这三个月来人生的经历太过疯狂。

但种种念头最终冲击出了一个结果:

“臣亦愿为大唐,为陛下,效博望侯旧事,凿空西域!”

……

成都。

孔明去东厨挑了又挑。

他们几人剩余的蔗糖即使全都拿出来也不是太多,故而也不用大费周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