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太上皇(1 / 2)

虽然是武将,但侯君集至今为止顶多只能算是幕僚参军,领大军作战的经历目前还是零。

而当他假设自己就是哥舒翰的时候就悲哀的发现:无论怎么选择,最终似乎都逃不过死路一条。

生路唯有一条:引兵出关时那崔乾佑跪在道路一旁,献上自己的脑袋。

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也就到了这时候,侯君集才忽然发现:

“还是大家好啊。”

少时入秦王府到现在,他堪称是顺风顺水。

从没有遇到过这种主上猜忌,同僚构陷的死局。

而且换个角度看,后来那灭高昌国之功也算是陛下赏给自己的。

一时间侯君集甚至感觉到一种莫大的庆幸:

名将又怎样?能打又怎样?比得过自己有个千古一帝的陛下吗?

想来后世诸辈对咱应该是羡慕得紧吧?

也不知道自己子孙被卷入这安史之乱时是何境遇?

不过百年,他侯君集的遗泽应该还未消耗殆尽吧?

李世民对此一无所觉,三个踵息压下心中翻腾的烈火,只能告诉自己:

这李唐皇室的家风,真该肃正一下了。

能力不足不是问题,没有担当那必然会给百姓生祸。

这玄宗的那点小心思,李世民看的门清,因而更加厌恶。

为什么不知会百官与百姓?盖望以此拖延叛军脚步罢了。

……

“这玄宗御驾亲征喊了三回,结果逼死了三个将星。”

法正满脸的嘲笑:

“竟一时间分不清谁是国贼也。”

张飞摇头:

“对百姓来说,这安禄山是贼,这玄宗亦是贼也,有甚区别?”

“一个夺命,一个掘根罢了。”

说着张飞还跟孔明请教:

“军师,这潼关之破,岂不正如光幕旧言,堡垒皆始破于内?”

孔明点点头: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而这般内部争端反为人所趁,可遇不可求。”

此前得自光幕的攻心联,孔明参悟的很透彻。

赵云惋惜:

“可怜八万戍边男儿,皆葬身于此。”

“子龙惋惜早了。”孔明摇摇头,帝国的末日让他满脸怅然:

“百年盛世,首次国都沦陷,攻守之势易也。”

“汉胡同效力于唐之盛景不复现。”

“大唐血不流干,此战难休。”

成都府衙诸人心下一惊。

【长安陷落之后,安史之乱便再也没有短期之内结束的可能性了。

本来大好的局面直接就向着无法挽回的深渊崩落。

长安充足的人口、钱粮给叛军大大的回了一口血。

更重要的,这是大唐第一次国都陷落,意义重大。

胡兵们尽情劫掠着这个已经富庶了百年之久,被天下与丝绸之路共同供养的长安。

而在另一边,安史之乱另一个重要转折点,马嵬坡兵变,来了。

玄宗出逃有个比较吊诡的点,那就是玄宗真的有这么爱杨国忠吗?

毕竟不管怎么看,安禄山打出的旗号都是清君侧,要杀杨国忠。

玄宗既然都能狠心舍弃文武百官吸引火力了,怎么可能会单独带上杨国忠。

《旧唐书》记载,玄宗苍黄出幸,莫知所指,见素与国忠于延秋门。

这里的信息有两个,首先玄宗那时候只想逃,安禄山自东而来,他便要往西,就这么简单,至于去哪儿?莫知所指,不知道。

而在延秋门,他遇到了杨国忠和韦见素。

延秋门是禁苑的西门,大半夜还在这里“巧遇”玄宗,只能说明杨国忠也对自己处境清楚得很,早就买通了宫人,时时刻刻盯着这个保命稻草呢。

所以玄宗入蜀也不难猜测,只能是杨国忠极力鼓吹的。

杨家本身就起家于蜀中,此时杨国忠自己还兼任剑南节度使,前两任节度使亦是他的亲信。

因此几乎是可以猜测,玄宗从见面起应该就已经在考虑怎么杀掉杨国忠了。

而在另一头,与玄宗同行的太子李亨则心脏怦怦直跳,因为他忽然发现:

出逃随行的三千禁军,有两千都是他的直属。

李唐皇室的传统不能丢,因此李亨当即就决定:干老爹!

次日到了马嵬坡之后,李亨派心腹李辅国去拉拢大将军陈玄礼对付杨国忠,在玄宗的默许下,兵变开始。

杨国忠父子被乱刀砍死,杨玉环被逼自缢身死。

杀杨国忠是为了诛贼,逼死杨玉环一方面是为了服众,一方面也是为了给玄宗上眼药。

在李亨的设想中下一步应该就是逼自己老爹退位了。

但陈玄礼带头向玄宗表示效忠,打乱了李亨的部署。

事实上陈玄礼少时就追随李隆基,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发动的唐隆政变,陈玄礼就是主要参与者之一。

如果不是玄宗的默许,李亨是不可能指挥得动陈玄礼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