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佛本是道(2 / 2)

张飞再次感觉自己看的书还是太少了,但把握住了关键字眼之后发出了疑问:

“佛本是道?”

孔明哈哈大笑,拍着张飞的肩膀道:

“翼德啊翼德,愚也?何其智也!”

张飞嘿嘿一笑,就当军师在夸自己,欣然应了下来。

孔明则是从中梳理出来了脉络,挥笔写了下来:

庄老之说、魏晋玄学、格义禅宗、新儒。

庞统总结道:“难怪后世言称社会之进步。”

“生产力需要进步,制度需要进步,就连学说也需要不断进步。”

旁边围观的张松也点头赞同,按着自己的理解道:

“蜀中有天险,既易守难攻,又隔绝与外界名家交流,故而蜀中士子言谈不及中原名家。”

“也就是说蜀中的发展是比较缓慢亦或停滞?”

孔明点点头:“哲,智也,这哲学应当是引导人如先贤一般知世处世的一种学说?”

这个猜想很快被放下,毕竟他们当中真正读过佛经的也就孔明一人。

刘巴与糜竺则是盯上了“支票”这个字眼,在一旁窃窃私语。

刘备瞧着这佛教的兴起的原因,为百姓不忍:

“这乱世人,真不如太平犬也。”

众人默然,唯有张飞兴奋的搓手:

“大哥你说这个俺就不同意了。”

众人一时侧目,提前为那些将来可能要倒血霉的豪门世家默哀。

不过刘备看着梁武帝又有点生气:

“这梁武帝……如那笮融一般,俱是国贼!”

“笮融侵占下邳粮赋修庙宇、供僧尼,梁武帝耗国财修佛塔塑佛像。”

“本该用来富国强郡之财,化作那祈求来世的庙宇。”

“这梁武帝,视一国为儿戏,如此糟践!”

潜台词就一句话:活该你亡国啊。

孔明倒是对这个僧人很是赞赏:

“这玄奘,一己之力完成如此伟业,想来应成了汉地佛教的先贤。”

“定然又是一位铭传千古的人物。”

如今光幕看得久了,他也学会了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事物。

毕竟这佛教功过光幕说的清楚,华夏先贤也说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种出西域取他国经典,糅合进本国思想的行为,在孔明看来与先秦时的百家争鸣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知那远方的罗马,又有何经典?孔明这一刻很感兴趣。

……

李世民现在眼睛亮晶晶的,只有一个想法:

“玄奘在哪儿?”

有如此毅力的人,简直与他脑海中那遣僧为间的计划不谋而合!

甚至冥冥中他有一种感觉:这玄奘与他在历史上定然也有交集!

这倒是好寻,房玄龄回道:

“臣这边遣人去询戴尚书,想来应是有记录的。”

南北朝时经历了两武灭佛,如今大唐的寺庙并不多,且基本都有登记编册。

如今看光幕对于佛教的论述,李世民再傻也察觉出来了:

“看来这佛教,对唐还颇为重要。”

李世民一时间有点犹疑。

若是在今天之前问李世民对于佛教的看法,他会毫不犹疑的说出萧衍因为信佛灭国的旧事。

求其道者未验福于将来,修其教者翻受辜于既往。

这就是李世民对于佛教的看法,而且往往都是狮子大开口,要么巨庙,要么高佛塔。

这些钱他拿来干什么不好?

但如今看来,这新儒学似乎还挺重要的?

不对!李世民忽然警醒问道:

“这新儒学……不会便是那大宋皇帝臣子如此厚颜的原因?”

这……房杜对视一眼,感觉不好说。

魏征则挺身而出:

“为人刚正与否,取决于心,就如陛下看那魏晋乱世,门阀旧祸岂是因学说祸人?”

当然不,这个李世民还是明白的。

不如说魏晋式微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儒学这杆旗帜倒了。

但是想到儒家便又想到了颇不对付的鲁儒,李世民一时间又有点想吹胡子瞪眼睛。

长孙无忌最能搔到李世民痒处,进言道:

“既后世有新儒学,且我唐之后,世家皆灭,山东孔家岂非生而为圣?”

杜如晦觉得不太可能:

“那宋燕云十六州都收不回来,后来更是苟安成南宋,山东之地如何御守?”

“兵锋之下,世家何存?总不能去投了异族吧?那岂不是自砸孔圣招牌?”

对于杜如晦的判断众人一起点头,感觉都不用担心。

李世民苦思良久,最终道:

“国子监增设佛道,仅研佛学,不入佛门,如何?”

房玄龄跳出来道:

“不妥,不如仿后世之名,增设哲学,其内通研儒佛道三家典籍,可为试行。”

李世民颔首,如此也好,不然那佛教颇会借势,指不定又拿着国子监招牌招摇撞骗去。

【玄奘的故事在明朝被创作成了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咱们都清楚,不过有些部分稍有差池:

玄奘大师提交的出境请求被驳回,贞观三年因为饥荒,官方下令允许饥民自行求生。

玄奘大师听劝,打算去天竺求生,偷偷越境的他自然没法像西游记里一般跟二凤结拜,跟玄奘结拜的是高昌国王麴文泰。

这位也算个倒霉蛋了,小时候跟着父亲麴伯雅一起去隋朝贡过,送走玄奘大师后主动朝唐,二凤很高兴,待遇甚优。

结果回国后被挟持参与了西突厥战争,袭焉耆,断西域路,并对大唐破口大骂。

于是贞观十四年高昌国被二凤灭国,玄奘大师拜把子兄弟麴文泰惊惧而死。

玄奘大师贞观十九年归国时候路过高昌都护府想来心情应该是比较复杂的。】

4k章,顺带补了昨天欠的,晚上还有。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