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风雨三十载(2 / 2)

回了皇帝的好意,李恪今日要和政务院的官员商议各大洲税务改制的问题,所以得去长安城一趟。

下山,拐弯,上环长安不限速高速……

究其原因,还是等离子电池技术目前还是军用产品,不适合投向民用市场。

大唐的全球化的产业布局在十年前终于完成,让大唐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奔腾不息的沣河从脚下流过,各种大小不一的画舫在水面荡漾,身着长衫的文人与留着寸头的技术人员推杯换盏,平仄押韵的诗句与通俗易懂的白话交杂在一起,古典与现代在这里完美的交融。

“王爷,是皇帝那边差人过来,说是王爷寿辰快到了,想给您办隆重一点儿,来请教您的意见。”

于是,李承乾的皇位便穿到了他的庶长子齐王李安手中。

李隆基成年以后就在政务院有长达六年的行政学习的经历,深得政务院官员喜爱;在这之后又跑去了帝国控制力最弱的黑非洲参军,一路从最底层的士兵干到了参将的位置,凭本事混到了中层军官的层次;在他父亲李安执政的最后一年,他又下放到了北商洲的一个州府执政一方,将当地治理的井井有条,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帝皇评议会紧急启动,太宗皇帝李世民亲自出面主持,于高宗的十七个儿子中选任帝王。

如今在太极殿内坐着的已经是大唐第五任皇帝,太宗皇帝的玄孙,高宗皇帝的孙子。

李恪笑了笑,道:“告诉皇帝,他的心意我领了。至于寿宴吗,就没必要办了。”

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城市,李恪心中不由得发出感慨。

这小子似乎也知道李恪不太喜欢他,所以登基以后对李恪可谓是尊敬有加,三天两头的就跑来请教,一点儿也不在乎皇帝的架子。

“唉……都说人死后会有灵魂,也不知是真是假,但孩儿想来应该是真的。娘,您要是有什么想和儿子聊的,就多给儿子托梦几回,也好让孩儿能再见一见您。”

按理来说,这台车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完全可以投入市场。但事实是,这个项目被紧急叫停,只生产了这么一台就暂停了下来。

这是大唐皇家集团新研制的反重力汽车,还在实验阶段,整个大唐只此一辆。

这不,李恪自个儿都不记得自己寿辰了,这小子倒还记得,还想着给李恪操办一番。

上了车,轴距长达六米的银灰色轿车无声无息的升起,漂浮在了离地半米左右的地方。

而这些人的出现,则引领了大唐的风尚,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

天知道李安怎么会给自己儿子起这么一个名字,让李恪和李世民心里膈应的不行。

如今已是深秋,这山里面越发的清冷。偶尔吹过来一阵风,都好像能吹到骨头里一样,冻的人直打冷颤。

这些年,长安城是去的越发的少了,如非必要,李恪总是在观澜山庄待着,无他,图个清净。

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好再次主持帝皇评议会。这一次,选出的帝王让李世民和李恪父子二人面面相觑——李隆基。

和他相比起来,其他人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

如今的羲皇早已今非昔比,早在十五年前就升级成了量子计算机。配套的卫星,基站,移动终端等等早已建设完成,如今已经成为大唐最重要的组成之一。

李恪的好大哥李承乾在位的时候,就颁布过一条法令,长安城内禁止出现三层以上的建筑。

这才保留下了长安的模样。

排除掉未成年的皇子之后,还剩十三位成年皇子。但经过帝皇评议会投票,高宗的嫡长子李象到底还是因为远离中枢,政绩不达标而未被选中成为下一任皇帝。

事实上,三十多年的发展沉淀,已经让大唐补全了自己的短板,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这才是长安该有的味道。

这一点说不上对错,但至少能让李恪这个来自后世的灵魂有机会欣赏长安的模样。

这里已经是长安郊外四十多公里但地方,但高速路两侧却高楼林立。宽敞的街道上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人群像潮水般往来不绝。

恰好,大唐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原本历史上的人杰也开始一一登场,只是不同的是,前所未有的大环境让他们拥有了更高的成就。

总之,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发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