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湘东太守郑澹,也就是王敦的姐夫不从命,司马让虞望讨伐并处斩,用以晓示各地。
司马承也非常清楚,自己只抗住王敦,吸引王敦的兵力就好,真正关键其实是王敦身后的甘卓,便派遣了自己的主薄邓骞到襄阳游说甘卓。
而王敦也害怕甘卓在身后有变,果断派遣出自己的参军乐道融去安抚甘卓,让甘卓与自己一起东进。
尤其是在司马承抵抗的情况之下,自己不得不分兵抵挡,就更需要甘卓相助了。
所以乐道融来到了甘卓的军营之后,直接对甘卓劝道:
“主上亲临万机,自用谯王为湘州,非专任刘隗也。而王氏擅权日久,卒见分政,便谓失职,背恩肆逆,举兵向阙。
国家遇君至厚,今与之同,岂不违负大义,生为逆臣,死为愚鬼,永为宗党之耻,不亦惜乎!
为君之计,莫若伪许应命,而驰袭武昌,大将军士众闻之,必不战自溃,大勋可就矣。”
简单言之,王敦派遣出来安抚甘卓的使者,在见到甘卓第一时间就倒戈了。
这种使者,就算放在整个出使的使者中也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但对犹豫不决的甘卓来说,这边即有司马承的使者劝说,又有王敦的使者倒戈,顿时明白王敦举起反旗绝对不是什么人心所向。
所以终于下定了决心道,“讨伐王敦,拨乱反正,这本来就是我的本意。”
于是发布檄书数落王敦叛逆的行状,率领麾下军队开始征讨。
派遣参军司马、孙双持奉上表送到朝廷,派罗英到广州,约陶侃共同进讨。
戴渊镇守在长江西部,先得到甘卓的信,用表文的形式奏上,朝廷内都欢呼万岁。
陶侃见甘卓来信,随即派参军高宝领兵北上,武昌城内传甘卓来了,众人都逃奔离散。
只不过,甘卓虽然决定了反抗王敦,更公开宣战,但性格不够果敢坚毅,且年老多疑。
此时仍然犹豫,大军停驻在猪口,更打算先解救被王敦将领魏乂围困的司马承。
虽然司马承要求甘卓先攻破武昌,长沙之围自然随武昌陷落而解。
但甘卓仍没动作,同时王敦知道甘卓举兵十分害怕,派了甘卓侄儿甘卬劝和,而甘卓莫名其妙停驻猪口数十日。
于此同时,城内的琅琊王氏都被朝廷捉拿,等候司马睿的发落,司马睿有选择放过了王导,司马睿并且派使者去告诉王敦,让他停止叛乱,但王敦拒不从命,扣留了使者。
可以说,这时候的王敦也知道了自己已经到了退伍可退的地步了。
后面有司马承分散了自己的兵力,又有甘卓准备捅自己的老家,自己若是退走,那就真的成了瓮中之鳖。
所以王敦心一狠,果断赶路,很快便到了建康,当然出于心中的怒气,所以王敦想要讨伐驻守金城的刘隗。
但参军杜弘向王敦建议:“刘隗手下不怕死的士兵众多,不容易战胜,不如进攻石头城。周札对人缺少恩泽,士兵都不愿为他效力,一旦遭攻击必然败走。”
周札生性贪财吝啬,平时以聚敛为务,手下士卒甲胄武器都多有不齐,所以面对王敦果断打开城门迎王敦入城,让王敦轻易扫清了进攻建康的最后阻碍。
到这时候,那就不是刘隗固守抵挡,而是必须要自己去率众去救驾了。
刁协、刘隗、戴渊帅众攻石头城,王导从容的派出士卒轻易的将他们击溃。
甚至就算太子司马绍都亲自率领将士与王导决战,但依旧不敌,被王导轻易俘虏。
刁协与刘隗退至太极殿,司马睿拉住二人的手,流泪呜咽,让他们逃离建康以避祸。
刁协表示要以死尽忠,被元帝劝阻。元帝拨给二人兵马,让他们自寻生路。
然后刘隗便是带着家族顺势逃跑了出来,此刻回首,依旧多少带着几分的惊心动魄。
“也就是说王敦赢了,那琅琊王氏有登上皇位吗?没有印象啊?”刘泰听着刘隗的讲述,心中不由的思索。
但很快的,刘泰对刘隗说道,“说实话,虽然刘先生您是大才,按道理来说,我应该授予您高官厚禄。
但先生您若一来,我便授予您高位,怕是将士们不服。
不如这样,您替我去昌邑做一回使者,去劝劝桓宣投降大汉,以免昌邑受到兵戈之苦。”
“我?!”刘隗听到刘泰的话有些发愣,他总感觉刘泰是要自己去死吧!
而刘泰从容道,“当然,既然要劝说桓宣,自然是要准备礼物。
我这里有跟桓宣有血脉关系的全族两百五十七人,这些人就是我给桓宣的礼物了。
如果他选择为晋廷尽忠,我尊重他的选择,保证让他全族跟着他一起上路,绝不孤单。
如果他选择投降大汉,那不但能免除士卒生命之危,更能让他家族继续存续下去!
为了表示诚意,这些人全部都能先送给桓宣,给他增加两百多人。”
刘泰说到这里,转过头对身边温峤道:“给这两百多人全部画上画像,并且告知他们,桓宣的抉择就会决定他们全族的命运,不要隐瞒,把真相告诉他们!”
“遵令!”温峤听到了刘泰的话,却是应答了下来。
而刘泰继续对刘隗道,“接下来,就劳烦刘先生辛苦一趟,出使那一日,我便摆下酒宴,等候刘先生您凯旋而回。”
“谢大王信赖!”刘隗听到刘泰的话,不知道应该对刘泰的自信感觉到赞叹,还是为自己接下来的命运感觉到忐忑。
而对刘泰来说,不论刘隗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那天给军营之中大吃一顿。
到了第二天,那就真的准备对昌邑发动总攻了。
至于桓宣的选择,投降自然是最好,不投降那就灭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