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菩提与三藏(2 / 2)

只是因为这些动物天生单纯,在得炁之后修炼的速度会远超人类。

而这也是东北出马仙,依仗这些仙家的原因,因为它们比大多数的修行者都要强。

比如山海关外的那位柳坤生,原着中它仅仅是元神出窍,就带来了犹如天灾一般化为实体的炁,光是气息就震惊全场。

甚至就连陆谨见了,都要自称晚辈,可见这些仙家的厉害。

而若不是元神出窍时,恰好遇上了风家的拘灵遣将,想必后面的比赛谁输谁赢还不一定。

当然了,这也得看那位史密斯·邓,他的小体格子能不能坚持的住,就是了。

伴随着猴子形态的张夏,开始了修炼,他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心猿要被称之为‘弼马温’了。

他的心境变得极度的‘静’,平时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此时一个都找不到了。

心猿驾驭意马的能力,没有比‘弼马温’三个字更恰当的了。

而且回想起一件事情的时候,洞察力、逻辑思维能力、直觉,都会得到非常大的加强。

“古代的修行人,就是把这种状态,称之为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吗?”

张夏喃喃的自语道。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父有两位,一位是菩提祖师,另一位是三藏法师。

其中菩提祖师的菩提二字,是指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菩提是大彻大悟,是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用通俗的话来讲,是没有困惑的‘超我’状态。

而三藏法师其实就是代指元神。

猴、猪、和尚三者在《西游记》里,有多次被称为“金公”、“木母”、“黄婆”,对应道士炼丹的三要素:铅、汞和朱砂。

元神手握这三要素,所以马上之人又被称为“三藏”。

这里指的‘三藏’,他的来历与道家有关。

道家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实两个大的派系,即符箓派与金丹派,张夏身处的龙虎山正一派就是符箓派,这里暂且不提。

金丹派的代表就是全真一脉,《西游记》所传版本甚多,相传其中就有丘处机门下弟子整理后的版本。

所以现有的《西游记》一书,随着历朝历代的编撰,怕是与吴承恩当初所着的版本,有了些许出入,在主线故事不变的前提下,被道家夹带了大量的私货。

当然了,佛教的私货也不少。

其中三藏法师经历八十一难,为故事的重点,佛道两家在其中笔墨众多。

而无论是哪个版本,三藏法师得成正果的过程,都少不了猴、猪、和尚三者的帮助。

正如炼丹时缺不了的三味大药。

这其中,正应和了道家金丹派的修行方法。

在金丹派的理论中,金丹其实是代指圆满、无漏,无坚不摧的精神状态。

而有这样的状态,修行人才能更加坚定的追寻自己的‘道’。

所以通常来说,元神的最终追求就是一粒金丹,它可以是无限大,同时也可以是无限小,它可以是任何坚定的状态,代表着大自在、大逍遥。

正所谓: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就是指元神修行到金丹境界时,无法被外在事物影响、诱惑的,极致的‘本我’状态。

而今天晚上,张夏在自己的‘灵台方寸山’中,与独属于自己的‘菩提祖师’求教。

想要练成这一粒金丹。

虽然这很难。

但是张夏也有了这金丹的雏形。

这一晚,张夏想明白了很多事情,这与在内景中虚假有求必应不同,这很真实,真实的过分……

整整一个晚上,张夏都安静的盘腿静坐,入定、思考。

好似进入了清静经中所言的得道境界,正所谓:‘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终于。

当张夏在想明白了自己这新的一生中,到底所求何事时,他便起身站了起来。

既已明确目标,只需走过去即可,张夏豁然开朗,身形抖擞间变回的人形,大笑着站起身来,走出了有求必应屋。

毕竟,他还得做早课呢!

至于想明白了什么,毕竟世界这么大,张夏还年轻,他想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只是在旅行的时候,他怕遇见一些不平事,他想,有能力做到顺心如意就好了,顺心如意四字,就是张夏今晚的收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