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爱上层楼(2 / 2)

“这样也挺好,表里如一,相处起来坦坦荡荡的。”宋时敏掩了口笑道。

“还是敏姐姐了解我”常万清磨到宋时敏这边,拱手道“您可帮我劝劝她罢”示意了一下常忆卿“去年她没回来,家里本就过得不甚热闹,今年要个鞭炮不过分吧。”

宋时敏点了点常万清的额头,笑道“偏你这般猴,这灯还不够你耍的,一会儿买几个回去,挂挂便罢了。”

“是了”常忆卿忽然想起曾经的一晚“一会儿看看有没有孔明灯,今年好好放几盏。”

“孔明灯”常万清仍旧感觉寥寥“也没个响”见几人都没有要帮自己的意思,只得暂放下心思。

一路过了太平南路,便入了三山街,秦淮上的花灯,是上元节最精彩之处,金陵既是留都故里,又少了朝堂拘束,向来在风雅上,有着自己的骄傲,于文艺之事的品评,便是在整个大明,都有些分量,每年的花灯相竞,不消说,是为着博个吉祥的彩头,更是在文人雅士中,也有着暗潮汹涌的较量。

因着岁末时节,花期羞涩,秦淮河道上也被人放入了各色河灯,坊间有乘了船游河的人家,于花灯间往来穿梭,似真似幻,更添情趣。明远楼作为江南贡院的最高处,如今也被饰上了花灯,映出下首鳞次栉比的考场,于这节日里的喜气欢腾中,难免有些格格不入的自矜。

自太祖时,于这秦淮河畔定下科考场地,即便成祖北上,江南贡院的规模也一直在扩张中,苦读十载,一朝登榜,是全天下读书人的期盼,历年的科考,众生云集,这便是多了许多要吃饭的口,以及要栖身的宿处,更不必说,待考完要放松的绷紧神经,因而酒楼、茶馆、小吃甚至风流场皆是应运而生,到如今发展得已是好不热闹。

常忆卿一行,渐融于紧密的人群,常万达和常万清一左一右护着,梓沁早已没了拘束,穿梭着寻觅新鲜趣事,时不时跑回来报与常忆卿,几人再赶去看个热闹。

“今年倒是加了不少诗文啊”常忆卿看着满街的张灯结彩,不禁赞叹“几年没回来,花样确是多了不少。”

“听我哥哥说,近年来,应试越发艰难了”宋时敏顺着常忆卿的指点看去,皱了皱眉“南直隶这一带,商贾多兴,许多人的心思,也不怎么在仕途上了,银钱来的快,难免多了浮躁,附庸风雅。”

“之前严嵩打下的基础,官路大多以黄白相通,倒是个明码标价的”常忆卿苦笑着摇摇头“一朝投机,连家业带官运便都有了,自然没了在文章上下功夫的心思。”

“忆卿”常万达忍不住插嘴“慎言。”

常忆卿看向,望着满街的花灯,神情多有怅惘的常万达,心知,家里因大哥做了裕王的伴读,其他子弟若入仕,难免引人猜忌,又因是武将世家,领了留都镇守,便多走了戍边的武职,只三哥会试成绩不错,留在了京里,却也只是虚衔。五哥自小是三哥带着长大的,从识字到武艺都是常万选亲授,如今却也只能走武举,心中多少是有些壮志难酬的。

“姑娘!”梓沁从老远跑了来,向常忆卿道“那边有个做孔明灯的,要对诗呢。”

“哪里?!”常忆卿被带走了思绪,随着梓沁,来到个已围满了一圈人的摊位前,见常万超也在人群中,走过去拍了他一下“二哥,看什么呢。”

常万超转头看见常忆卿几人,拉了常忆卿,小心扒开人群,将她往里面带去,进到圈里,常忆卿才看见那边已设了桌台,上有一叠红宣纸的长联,并一套笔墨纸砚“店家说,这边开题,写上一句诗,用孔明灯升上去,对面”回身指了指秦淮河的另一边“若有人开始对,便接上了,凑一首便给个花灯,若众人都觉得好,那个便是头彩。”说着,指了指挂在一旁竹竿上东西。

常忆卿随之望去,见是个彩绘的八棱四景双层流苏花灯,绘的都是金陵四季景致,配以诗文,映着红艳欲滴的流苏,随风摇曳着,很是好看,心里不自觉想,小梅若是看见一定喜欢,转向常万超“可有人写了?”

“方才有人写了放上去,可对面没人看罢大概,也没个回应。”

“姑娘你写一个吧”梓沁看向那花灯“多好看啊,放到天上一定漂亮极了。”

“你们在干嘛呢?这是什么?”宋时敏也被常万达和常万清带着挤了进来,听常忆卿将规则说了,也是生了兴趣“倒是蛮有意思的”回望了河对岸,转看向常忆卿道“却也看机缘。试试倒也无妨,或许真的有有缘人呢。”

常忆卿心里自然是跃跃欲试的,听得宋时敏也这样说,点点头,走到案前,提笔写去:

‘碎皎流香迎客往’

“你怎么也写这么俗气的”常万清凑过去,见围着的人好像都有些失望,悄声向常忆卿道“浓妆艳抹,不像你啊。”

常忆卿瞪了常万清一眼“我这叫写实!”随即交给常万超,后者将长联上首抹了些米糊,粘在一盏孔明灯下的架子上,之后点燃了灯里托盘上的松脂,待热力足了,缓缓松了手,任它慢悠悠地,随风徐徐上升。

待灯升到看不见了,转见河对岸好像并没有什么动静,众人都有些提不起兴致了,围着的人散了不少,转去看其他新鲜的。

“哎!对面好像正点灯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